相关试卷

  • 1、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由脑中属质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所致,为研究A药物对PD的治疗效果及机制,研究人员用M物质制备PD模型大鼠并分组处理,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多巴胺能神经元合成的神经递质常储存在突触小泡中,通过的方式释放,被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识别并结合,可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填“内负外正”或“内正外负”)。
    (2)、实验发现A药物对PD模型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据图分析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3)、星形胶质细胞(一种神经胶质细胞)膜上存在TRPV1受体,为验证A药物通过该受体发挥治疗作用,研究人员设置了④、⑤处理组。在图中虚线框内,以柱状图的形式画出相应的预期结果
    (4)、A药物促使星形胶质细胞可能通过以下两条通路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过产生神经营养因子C与多巴胺能神经元上的C受体结合发挥保护作用(通路1);通过P蛋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之间形成连接发挥保护作用(通路2)。为探究A药物发挥作用的通路机制,以PD模型大鼠为材料,使用C受体的抗体、P蛋白的抑制剂设计实验。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
  • 2、为探究某种杨树雌株和雄株竞争光资源的差异,研究人员将生长状态相同的雌株和雄株幼苗植于同一盆中,在全光照(自然光照)和遮阴(5%自然光照)条件下分组培养,5个月后检剥植株的生理指标,结果如图所示(净光合速率以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从外界空气中吸收的CO2量表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通过光反应将光能转化成中的化学能。在暗反应阶段,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
    (2)、与全光照处理相比,遮阴处理导致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增多,该变化的生理意义是
    (3)、在相同光照(全光照或遮阴)条件下,雄株的生物量(干重)均高于雌株。不考虑呼吸速率的差异,据图推测该种杨树雌株和雄株的光资源竞争策略分别是
    (4)、综合本研究和其他几种杨树的相关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如下:杨树雌株和雄株对光自愿的竞争策略不同。该推理运用了(填科学方法)。
    (5)、杨树雌株通过产生杨絮(包裹种子的絮状绒毛)传播种子。杨絮会引发过敏反应,且存在火灾隐患。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为防治杨絮问题提供合理建议:(答出2点即可)。
  • 3、我因具有悠久的酸酒文化和历史。《天工开物》中有“古来曲造酒,糵造醴”的记载,“曲”指由谷物培养微生物所制成的发酵剂,“糵”指发芽的谷物,“醴”指甜酒。古人在冬季酿酒时,常将谷物封存在陶器中并埋藏于地下进行保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酿酒过程中密封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杂菌污染,从面提高酒的品质 B、“曲”中含有大量的酵母菌,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生长的重要因素 C、“造醴”时选择“糵”的原因是发芽的谷物会释放更多的淀粉酶 D、“糵造醴”时大部分糖的分解和代谢物的生成都在发酵阶段完成
  • 4、生态农业有多种实例,如:①板栗茶树间作;②桑基鱼塘;③混合放养鲢鱼和青鱼;④林下种植药用植物;⑤选种转Bt基因的棉花;⑥合理利用污水浇灌林地;⑦种植水生蔬菜减轻水体富营养化;⑧果园放置黑光灯,根据各自特点,可归为以下类型:(甲)立体复合型;(乙)物质循环型;(丙)病虫害防治型;(丁)污染治理型,下列匹配关系中,不合理的是(   )
    A、①和④-甲 B、②和③-乙 C、⑤和⑧-丙 D、⑥和⑦-丁
  • 5、肠道微生物群落是动物肠道中的复杂微生物野体。以生活于高海拔和低海拔的两个猕猴种群为研究对象,发现两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会影响多种肠道微生物的生态位 B、肠道微生物群落内部种群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会影响该群落的演替 C、肠道微生物群落出现结构差异是猕猴适应不同海拔环境的一种表现 D、肠道微生物群落出现结构差异可使是由两个猕猴种群生殖隔离所致
  • 6、植物可以利用光敏色素感知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的变化进面调节侧芽的生长。低R:FR会抑制植物侧芽的生长,为探究高R:FR和去除顶芽处理对植物侧芽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对某种植物先进行低R:FR预处理,然后分4组进行实验,在不同时间点测量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去顶芽处理导致植物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促进侧芽生长 B、高R:FR信号通过改变光敏色素结构传递信息,促进侧芽生长 C、高R:FR处理协同增强了去顶芽处理促进植物侧芽生长的效果 D、48h后,去顶芽处理对侧芽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高R:FR处理
  • 7、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可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为提升T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研究人员在体外对病人自身的T细胞进行改造,包括在细胞表面引入单克隆抗体和在细胞内表达细胞因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CAR-T除了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外,还可以呈递激活B细胞的第二信号 B、CAR-T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可被机体识别但不会引起自身的免疫排斥反应 C、利用单克隆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点可提升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的能力 D、利用细胞因子加速T细胞分裂分化的特点可提升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 8、应激刺激时,杏仁核与海马(脑内两个里要的结构)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进而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的活动。过程如图所示,长明应激刺激促使皮质醇过度释放,可导致得海马损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无应激刺激时,杏仁核和海马不兴奋,肾上腺皮质不释放皮质醇 B、长期应激刺激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减少使肾上腺皮质萎缩 C、应激刺激时,杏仁核可通过海马使下丘脑减弱对垂体的抑制作用 D、应激制激时,皮质醇释放增多,可直接或间接抑制下丘脑的活动
  • 9、人体血浆中无机磷酸盐的浓度为0.8~1.5mmol/L,而脑脊液中的浓度仅为0.35~ 0.5mmol/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分子ATP完全水解可产生2分子磷酸 B、脑脊液中无机磷酸盐的浓度低于血浆是因为稳态失调 C、由无机磷酸盐形成的渗透压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来源 D、无机磷酸盐可通过调节酸碱度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 10、人和动物拥有大量同源基因(有共同进化起源,通常在序列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分别将4种动物与人相应的同源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相似度如表所示。下列述正确的是(   )

    物种

    黑猩猩

    小鼠

    相似度

    96%

    85%

    80%

    60%

    A、不同物种间存在同源基因是生物拥有共同祖先最直接的证据 B、据表可推断出人和小鼠的亲缘关系比牛和小鼠的亲缘关系远 C、变异和选择是不同物种同源基因序列间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D、同源基因序列的相似度不能反映物种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
  • 11、脆性X综合征由X染色体上的FMR1因突变所致。FMR1基因不编码蛋白质区域的CGG序列重复次数呈现多态性,正常时重复次数少于55,前突变时重复次数为55~200(不致病),而全突变时重复次数多于200(可致离)。男性的前突变传递给下一代时,重复次数不变或减少;女性的前突变传递给下一代时,重复次数增加,可生出全突变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CGG重复次数的多态性影响FMR1编码多肽链的长度 B、女性的前突变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可能传递给她的儿子 C、男性的前突变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递给他的女儿 D、检测前突变女性的CGG重复次数可推断后代是否患病
  • 12、由mRNA逆转录产生的单链DNA称为第一链cDNA,以第一链cDNA为模版合成的单链DNA称为第二链cDN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链cDNA可以单独作为PCR反应体系的模板 B、第一链cDNA与其模板mRNA序列互补、方向相同 C、第二链cDNA不能与转录该mRNA的DNA进行杂交 D、第二链cDNA与其模板mRNA的碱基序列和组成均相同
  • 13、水稻(2n=24)BBM1蛋白由雄配子携带进入雌配子,进而启动胚发育,而BBM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受精卵无法发育,野生型或BBM1基因缺失突变体的雌配子中导入BBM1基因并表达,则无需受精即可启动还发育,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BBM1是诱导水稻受精卵发育的重要基因,在雌配子中的表达受限 B、野生型水稻细胞在减数分裂Ⅱ的中用和后期分别含1个和2个BBM1基因 C、BBM1蛋白诱导未受精的雌配子发育成的水稻在减数分裂时无同源染色体联会 D、利用水稻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14、醛固酮可诱导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管理上皮细胞合成多种蛋白质,如顶端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和基底膜上的钠钾泵,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醛固酮促进Na+重吸收的同时也促进K+的排出 B、血Na+和血K+浓度升高均可促进径固酮的分泌 C、Na+由管腔进入血管的方式既有主动运输又有被动运输 D、顶端膜上的K+外流依赖于基底膜上钠钾泵的正常活动
  • 15、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复合体A均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具有催化活性,下列实验组合中,能推出“大肠杆菌复合体A中的单独RNA组分有催化活性,但单独蛋白质组分无催化活性”这一结论的是(   )

    ①大肠杆菌复合体A经核糖核酸酶处理后,丧失催化活性

    ②大肠杆菌复合体A经蛋白水解酶处理后,仍有催化活性

    ③从大肠杆茵复合体A中分离的蛋白质组分,没有催化活性

    ④通过体外转录得到大肠杆菌复合体A中的RNA,具有催化活性

    ⑤大肠杆菌复合体A的RNA与枯草芽孢杆菌复合体A的蛋白质组装成的复合体,具有催化活性(   )

    A、①③ B、①⑤ C、②③ D、②④
  • 16、植物可通过细胞自噬实现自清洁和胁迫应答。在自噬过程中,受损蛋白质或细胞器被膜包裹后形成自噬小体,自噬小体与液泡融合进而完成内容物的降解和利用。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内质网可以为植物自噬小体的膜结构提供原材料 B、植物自噬小体的锚定和运输与细胞骨架密切相关 C、液泡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有类似于溶体的功能 D、钠盐胁迫下,植物减弱细胞自噬活动以维持生存
  • 17、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某传统美食口味独特,配料丰富(有海带、面筋、粉条和香油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海带中的碘元素可用于合成甲状腺激素 B、香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用于合成磷脂 C、面筋中的蛋白质变性后生物活性丧失但理化性质不变 D、粉条中的淀粉彻底水解后可产生合成糖原的基本单位
  • 18、细菌中的蛋白激酶Y感受外界激后,利用ATP将特异性底物A蛋白磷酸化,改变A蛋白的活性从而应答外界刺激,调控细菌的生长。研究者将Y基因(编码蛋白激酶Y)与GFP基因(编码绿色荧光蛋白)拼接成Y-GFP融合基因(Y-GFP基因),导入载体,并表达出融合蛋白(Y-GFP蛋白),以分析蛋白激酶Y的功能,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Y基因含有735个碱基对(bp),其编码的肽链含有个氨基酸。通过PCR分别扩增Y基因与GP基因,配制的两个反应体系中不同的有(填标号)。

    a.模板    b.引物    c.DNA聚合酶    d.反应缓冲液

    (2)、构建Y基因与GFP基因的融合基因时,应将Y基因中编码终止密码子的序列删除,理由是
    (3)、据图步骤一分析,为确保Y-GFP基因插入载体后完整表达,在构建重组基因表达载体时不能选择EcoRⅠ限制酶,理由是
    (4)、为检测Y-GFP蛋白的激酶活性,用Y-GFP蛋白、A蛋白和ATP组合实验,四组实验的条件及电泳结果如图步骤二所示。磷酸化的A蛋白可被磷酸化抗体特异性识别。若Y-GFP蛋白有激酶活性,则后续实验用磷酸化抗体检测,能从电泳条带检测到信号的是泳道(从泳道①~④中选填序号),从Y-GFP蛋白功能角度分析,理由是。利用表达的其有绿色荧光的Y-GFP蛋白还可开展的实验有(答出1个即可)。
  • 19、麦芒可以帮助大麦传播种子,有人用纯系长芒大麦(亲本)进行诱变,获得短芒(突变体甲)和带帽芒(突变体乙)两个突变材料。为分析突变材料的遗传特点,研究人员进行了杂交实验,设定D/d控制麦芒长度性状、H/h控制麦芒带帽性状,结果如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

    杂交组合

    F1表型及比例

    F2表型及比例

    实验一

    亲本×甲

    全为长芒

    长芒:短芒=3:1

    实验二

    亲本×乙

    带帽芒:长芒=1:1

    F1长芒植株自交,F2全为长芒F1带帽芒植株自交,F2带帽芒:长芒=3:1

    (1)、与长芒相比,短芒为性状,判断依据是;突变体乙的基因型是
    (2)、为进一步判断D/d和H/h基因的位置关系,小李和小王从亲本、突变体甲和突变体乙中选择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交换)。

    ①小李认为D/d和H/h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帮他设计一种杂交实验方案 , 若F2表型及比例为 , 则小李的假设成立。

    ②小王设计的杂交实验结果证明了D/d和H/h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F2中出现了带帽芒:长芒:短芒=9:3:4,那么短芒性状所占比例大于1/16的原因是;若让F2中的带帽芒植株继续自交,F3中的带帽芒植株所占比例为

  • 20、饮食中的脂肪会诱导小肠分泌一种激素——缩胆囊素(CCK),CCK通过一定途径降低肠道对饮食中抗原的反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机制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脂肪会刺激小肠分泌CCK,CCK作用于感受器使传入神经兴奋,此时传入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通过结构在中枢神经元之间传递。
    (2)、神经中枢的兴奋由迷走神经传出,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该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随后,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降低肠道对饮食中抗原的反应。由此可知,在这一过程中机体维持肠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3)、为探究不同喂养方式对动物分祕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采取禁食和高脂喂养,并检测每组动物在实施切断迷走神经处理前后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结果推测,第1组动物的喂养方式是 , 理由是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