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及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农作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 , 可选用图中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2)、图乙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激素甲代表的是 , 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起的作用是(填“促进”或“抑制”)。
    (3)、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该实验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是。据此还说明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各种激素
    (4)、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用法处理插条。
  • 2、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下图是艾滋病疫苗制剂引发恒河猴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激活B细胞的第一信号是 , 辅助性T细胞不仅通过与 B 细胞结合,为激活 B 细胞提供第二信号;还分泌物质A , 促进B细胞分裂分化产生④和浆细胞。
    (2)、HIV颗粒表面的Env蛋白可作为抗原刺激机体通过体液免疫途径产生物质B,物质B的作用是。⑤细胞可由(填细胞名称)增殖分化而来。
    (3)、Env蛋白是HIV的重要抗原蛋白,在HIV疫苗研究中,科研人员以恒河猴为实验动物,分多次向恒河猴体内注射含有Env的缓冲液,这样做的目的是
    (4)、免疫系统的功能包括
  • 3、酒驾是一种危险行为,2019新交规加大了对饮酒和醉酒驾驶的处罚。对饮酒后的人员进行测试会发现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的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交通信号做出判断和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
    (2)、乙醇会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测试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处的传递。
    (3)、若大量饮用啤酒尿量会增加,尿液充盈对膀胱壁产生一定压力时,引起兴奋并使人产生尿意,排尿过程中膀胱壁肌肉收缩,导致膀胱壁压力增大,兴奋增强,这种调节机制有利于排尿过程的顺利进行。
  • 4、为研究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对侧枝生长发育的影响,科研人员以独脚金内酯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独脚金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豌豆幼苗为材料,用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6-BA)和独脚金内酯类调节剂(GR24)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该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采用了“减法原理” B、独脚金内酯与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一系列信号转导 C、由实验结果可知,突变体2为独脚金内酯受体不敏感突变体 D、6-BA促进豌豆侧枝生长发育,而GR24抑制豌豆侧枝生长发育
  • 5、调查物种资源现状,可以评估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受威胁状况,提出科学合理的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K值是保护濒危物种的根本措施 B、人类活动可影响种群的迁入和迁出,从而影响种群数量 C、物种调查的准确性与样方大小无关而与样方数量有关 D、鸟类种群数量调查可通过辨别鸟类鸣叫声差异来进行
  • 6、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 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后, 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 进行计数, 观察到一个中方格的菌体数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计数的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与图示中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相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4.5×108个·mL-1 B、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响实验结果,滴加培养液后需立即计数 C、计数同一样品时, 应统计计数室中的4个中方格, 再取平均值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用滤纸引流让培养液充满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
  • 7、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及影响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气进入脂肪细胞的速率取决于膜内外的浓度差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在缺氧条件下也能吸收葡萄糖 C、水分子与通道蛋白特异性结合后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 D、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胰岛素需要细胞膜上蛋白质的参与
  • 8、在“生长素的发现”的实验探究中,科学家采用的方法能实现目的的是(  )
    A、用锡箔帽和锡箔环分别套在胚芽鞘尖端和尖端下面的一段,研究其感光部位 B、用单侧光照射琼脂片横向贯穿尖端基部的胚芽鞘,证明“某种影响”横向运输 C、在黑暗条件下,将两组切下的胚芽鞘顶端移至切口的一侧,证明弯曲的部位 D、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研究吲哚乙酸的作用
  • 9、如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临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含量 B、醛固酮分泌过多时,信息分子 B 的分泌也会增多 C、信息分子 E 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 D、信息分子 A、B、C、D、E 的化学本质均为大分子有机物
  • 10、某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分泌的干扰素,能够与未被病毒感染的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诱导其产生各类酶阻断病毒繁殖,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还能增强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的活力,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下列关于干扰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扰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B、可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 C、对某种病毒的作用具专一性 D、只能在特异性免疫中起作用
  • 11、人在饥寒交迫时的生理变化如下图所示(字母表示人体的某些结构,数字表示调节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参与上述调节的神经中枢有大脑皮层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和下丘脑中的血糖平衡调节中枢 B、激素丙也能实现与激素丁相似的生理效果 C、肾上腺素的分泌调节过程与激素甲、乙、丙间的调节机制一致 D、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使a产生冷觉的过程是反射
  • 12、科研人员发现机体可以通过“脑—脾神经轴”的调节,促进抗体的产生,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脾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过程需要载体协助 B、乙酰胆碱是一种只能由神经细胞分泌的神经递质 C、图中淋巴细胞中只有浆细胞不能进行细胞增殖 D、去甲肾上腺素和抗体都需要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 13、有人在吸入花粉后会产生过敏反应,即花粉过敏症,又叫“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是患者吸入花粉致敏后引起的一系列的病理生理过程。由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①和细胞②都属于抗原呈递细胞 B、细胞④是浆细胞,致敏细胞是细胞毒性T细胞 C、抗体可来自细胞④,也可来自细胞③ D、第一次接触花粉时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
  • 14、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厉行禁毒是我国一贯的立场和主张,青少年要掌握毒品致病机理的相关知识并做好禁毒宣传。图中①②③为神经元或突触上的某些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卡因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B、吸食可卡因会使多巴胺转回收受阻,导致突触后膜上多巴胺受体减少 C、图中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③可识别多巴胺并将多巴胺回收进入神经元 D、吸食可卡因可产生心理依赖性,长期吸食易产生触幻觉和嗅幻觉
  • 15、下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到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当刺激神经纤维B处时,将产生相应的缩手行为 C、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发生缩手反射时,神经冲动在图中的D处是单向传导的 D、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能引起乙的兴奋
  • 16、下列哪项一定不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蛋白质所具有的功能(       )
    A、与靶细胞结合,促进血糖进入细胞或抑制葡萄糖的生成 B、催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同时释放能量 C、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细胞的黏附 D、与无机盐一起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相对稳定
  • 17、细胞膜上存在的多种蛋白质参与细胞的物质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转运蛋白跨膜运输物质的速率 B、载体蛋白在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方式中均可能发挥作用 C、Na+借助通道蛋白进入细胞时,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D、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在转运分子和离子时,其作用机制是一样的
  • 18、下图表示人体对抗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Ⅰ~Ⅶ表示不同的细胞,Th为辅助性T细胞,a~g代表不同的物质,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安全保卫部”,图中涉及到的免疫活性物质有(填名称)。
    (2)、人体感染病毒后,激活图中Ⅴ细胞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个信号是一些病毒和Ⅴ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是 , 同时在d的作用下,Ⅴ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其中大部分分化为(填名称),并分泌g,g和病毒结合可以抑制
    (3)、免疫系统有三大基本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
  • 19、百合具有观赏、食用和药用等多种价值,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多种育种技术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体细胞杂交育种。进行不同种百合体细胞杂交前,先用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使原生质体融合,得到杂种细胞后,继续培养,常用(填植物激素名称)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分化,获得完整的杂种植株。
    (2)、单倍体育种。常用的方法来获得单倍体植株,鉴定百合单倍体植株的方法是
    (3)、基因工程育种。研究人员从野生百合中获得一个抵抗尖孢镰刀菌侵染的基因L,该基因及其上游的启动子pL和下游的终止子结构如图a。图b是一种Ti质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基因gus编码GUS酶,GUS酶活性可反映启动子活性。

    ①研究病原微生物对L的启动子pL活性的影响。从图a所示结构中获取pL,首先选用酶切,将其与相同限制酶酶切的Ti质粒连接,再导入烟草。随机选取3组转基因成功的烟草(P1、P2和P3)进行病原微生物胁迫,结果如图c。由此可知:三种病原微生物都能诱导pL的活性增强,其中的诱导作用最强。

    ②现发现栽培种百合B中也有L,但其上游的启动子与野生百合不同,且抗病性弱。若要提高该百合中L的表达量,培育具有高抗病原微生物能力的百合新品种,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 20、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体积为20mL,则第40天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

    ①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

    ②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类似.

上一页 216 217 218 219 2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