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因免疫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1)、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病。(2)、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 , 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另一类细胞因子(乙类)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下图。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

(3)、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上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 , 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 , 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4)、研究人员为探索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干预作用做了如下研究:通过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完成大鼠RA病动物模型构建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注射姜黄素,对照组注射 , 在相同的适宜环境中,给以同样的饲料进行喂养15天,然后检测。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 , 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
2、图1中的甲是反射弧的基本结构示意图,乙是神经纤维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释放和转运机理,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多巴胺有传递兴奋、愉悦心情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反射弧完成的反射属于(填“非条件反射”或“条件反射”)原因是 , 效应器指。(2)、图2中,多巴胺释放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器有 , 该过程完成的信号转换为。(3)、图2中的a是;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其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请据此并结合图2分析,吸食可卡因会导致大脑有关神经中枢持续兴奋而获得愉悦感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
3、氮元素和碳元素一样,也存在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豆科植物共生的根瘤菌能完成过程Ⅰ,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硝化细菌能完成过程Ⅱ,并利用反应放出的化学能将CO2和H2O合成糖类 C、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可用于合成核酸、蛋白质、叶绿素等重要化合物 D、氮是水生藻类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水体中的氮浓度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不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活动,结果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取样地点
取样时间
动物种类及数量
蚂蚁
蚯蚓
蜈蚣
溪边土壤
上午10点
很少
较多
非常多
晚上10点
少
多
较多
山地土壤
上午10点
非常多
较少
较少
晚上10点
较多
少
很少
A、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暗、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B、土壤中的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土壤水分对土壤动物类群分布的影响 D、表中数据显示,该小组用记名计算法统计了物种在群落中的相对数量 -
5、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会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该地区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人工种植乔木的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指标样地
土壤含水量/%
土壤全氮/g·kg-1)
草本植物物种数/种
土壤小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
土壤小动物多样性指数
弃耕地(对照)
0.26
0.09
1.1
3.1
0.6
禁牧草地
0.66
0.36
2.6
9.4
1.7
人工灌木林
0.77
0.42
2.8
7.4
0.8
人工乔木林
1.37
0.27
1.6
10
1.1
注:土壤全氮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元素含量之和,多样性指数可以反映丰富度,多样性指数越高,丰富度越高。
A、通常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经历足够长的时间,农田弃耕后会演替形成森林群落 B、从物种丰富度角度分析,在中温带半干旱地区,上述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用来改造弃耕后土地的是围封禁牧 C、表中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灌木林样地,上述三种恢复措施都改良了土壤,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自然恢复后,人工乔木林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比人工灌木区域中的复杂 -
6、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种草食动物与种群相关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两个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B、O~t2期间,种群①和②的个体数量均不断增加 C、t4时,种群①和种群②的个体数量达到一致 D、t3~t4期间种群②的种内竞争程度低于t4~t5期间 -
7、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实现“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模式,其中在丘陵地上进行毛竹和牧草的间种。毛竹喜光,根系较深;牧草耐阴,根系较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丘陵地的毛竹高矮错落有致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两种植物的根系深浅搭配,有利于合理利用水和无机盐 C、毛竹和牧草高矮结合,有利于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 D、丘陵地上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
8、某实验小组开展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图1是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2是将某阶段的培养液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图1中e时刻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则a的角度可能会变大 B、将培养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后盖上盖玻片 C、本实验通常不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但需要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D、估算图2所示阶段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约为1.92×107个/mL -
9、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调节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能调控种子的萌发及植株生长、开花和衰老等 B、光敏色素接受光刺激后能直接影响特定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倒伏植物的茎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说明重力能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 D、多年生木本植物年轮的形成主要与不同季节温度的变化有关
-
10、发烧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寒战期、高热期和解热期。寒战期:病毒感染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达到新的体温调定点,此时病人表现为皮肤苍白,畏寒等。高热期:体温上升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病人表现为食欲缺乏、软弱无力等。解热期: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皮肤潮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寒战期病人皮肤苍白是由机体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引起的 B、高热期病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此时机体内消化酶的活性较低 C、解热期病人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汗腺分泌增多,皮肤潮湿 D、寒战期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
11、生长激素(GH)是促进人体身高增长的关键激素,如图是GH分泌及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GH可与肝细胞和软骨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最终使它们产生相同的生理效应 B、GH分泌增多可通过刺激肝脏细胞释放IGF间接调节GH的分泌来维持人体内GH含量的稳定 C、GH的分泌受SS和GHRH共同调节,这种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垂体细胞含有SS和GHRH的特异性受体 D、可以用摘除垂体的动物进行实验来验证GHRH的生理作用 -
12、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为了研究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神经中枢 B、刺激b点,能发生兴奋的有a、b、c、d、e、f、g、h 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的受体 D、分别在a、f、g、h、b处给予刺激,微电流计不发生偏转的只有g和h -
13、人体各部位的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有它的代表区。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辨精细的部位如手,在大脑皮层的代表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受损,会使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精准
-
14、科学研究发现,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后,囊泡膜既能以“完全坍塌”的方式融入突触前膜,也能以“触--弹”的方式迅速脱离突触前膜返回,并装载神经递质成为新的突触小泡,这两种方式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神经递质是生物大分子,通常以胞吐的方式从突触前膜释放 B、以“触--弹”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后的囊泡可循环利用 C、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经过主动运输,作用于突触后膜 D、通过检测突触前膜的膜面积变化,不能区分神经递质的两种释放方式 -
15、依据图示,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②为肌细胞,则a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b处 B、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①③④中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 C、静脉滴注的葡萄糖进入人体后到达组织细胞内至少需穿过5层细胞膜 D、静脉滴注一定浓度的血浆蛋白溶液有助于缓解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 -
16、如图为运动员在比赛中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初到室外,人体会产生寒冷的感觉,请用箭头和文字表示人体产生寒冷感觉的过程。图中的激素A是 , 激素B和激素C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具有关系。因为较长时间的运动,体温会略微上升,此时机体通过和汗腺分泌增加来增加散热。(2)、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血糖消耗较多,其原因是;此时激素D分泌增加,激素D是由细胞分泌的,该激素作用于肝脏后引起肝细胞发生的相应的主要生理变化是。 -
17、甘蓝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的花色性状由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D和d)控制。当有两个A基因时开白花,只有一个A基因时开乳白花,三对基因均为隐性时开金黄花,其余情况开黄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稳定遗传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B、乳白花植株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4种花色 C、基因型AaBbDd的植株测交,后代中黄花占3/5 D、基因型AaBbDd的植株自交,后代中黄花占1/4
-
18、脂肪酸和甘油合成脂肪存储于脂滴中。糖类代谢异常时,脂肪可分解为脂肪酸为机体供能。为研究脂肪酸供能的转运路径,科研人员让小鼠成纤维细胞摄入红色荧光标记的外源脂肪酸后,分别置于细胞培养液和无机盐缓冲液中培养,用绿色荧光、蓝色荧光分别标记细胞的脂滴和线粒体,分析荧光重合程度,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目的是使细胞处于营养匮乏状态,动员为细胞供能。(2)、据图分析,标记的脂肪酸能被细胞吸收并存储于脂滴中,依据是;在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细胞中,脂肪酸的转运路径是。(3)、实验结果发现,在一定时间内,无机盐缓冲液培养的细胞中脂滴的数量增加。推测脂滴中的脂肪酸来源与溶酶体参与的细胞自噬有关,理由是。欲为该推测提供实验证据,利用小鼠成纤维细胞和3-MA(一种自噬抑制剂)为材料设计实验,完善实验思路并写出支持推测的预期结果。①实验思路:对照组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置于中培养;实验组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置于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
②预期结果:。
(4)、在营养匮乏状态下,有些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会出现游离脂肪酸的过量堆积,导致脂毒性的发生。从脂肪酸转运路径的角度推测,细胞出现脂毒性的原因是(答出1点)。 -
19、在D-甘露糖作用下,玉米细胞的线粒体结构受损,一类蛋白酶家族被激活,这些蛋白酶可以切割细胞骨架蛋白,并使DNA内切酶的抑制蛋白失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甘露糖会影响玉米细胞内ATP的合成 B、D-甘露糖会改变玉米细胞内各种具膜细胞器的分布 C、D-甘露糖会导致玉米细胞内的DNA被酶切成片段 D、D-甘露糖作用后,被激活的蛋白酶家族各个成员所催化的反应底物相同
-
20、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细菌(又称蓝藻)是露斯塔野鲏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图1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2表示绿藻和蓝细菌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图中a-e五个点中,前8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点。(3)、该湖泊受到富含P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据图2分析选择的生物应是 , 理由是。(4)、在培养藻类时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3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藻细胞有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