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初步研究表明,β-AP(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APP形成一个β-AP需要消耗2个水分子 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 C、Alzheimer型老年痴呆是由前体蛋白——APP异常导致的 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寡聚合物时不会产生紫色反应
-
2、微生物种类繁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支原体感染会引起发烧咳嗽,酵母菌可用于酿酒,发菜对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中的DNA不能形成真核细胞那样的染色体,只能形成染色质 B、支原体和酵母菌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 C、酵母菌和发菜都含有细胞核 D、支原体在人体内寄生繁殖时,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
3、已知红玉杏花朵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且色素的颜色随液泡中细胞液的pH降低而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红玉杏花朵的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以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为亲本杂交,F1全部是淡紫色植株,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2)、有人认为基因A、a和B、b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基因A、a和B、b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植株(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植株(AaBb)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
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则基因A、a和B、b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则基因A、a和B、b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则基因A、a和B、b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3)、若基因A、a和B、b分别在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植株(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个体占。 -
4、如图是患有甲(由等位基因A、a控制,为常染色体遗传病)、乙(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Ⅰ2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人基因组测序时应测条染色体,如果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则基因组测序时应测条染色体。(2)、图中①表示 , ③表示;等位基因A、a和B、b的遗传符合定律,理由是。(3)、Ⅲ1的基因型为。Ⅱ1和Ⅱ2再生育一个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是。(4)、若Ⅲ4与一位表现正常的女性(父亲患乙病,母亲患甲病)婚配,为了提高生育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他们向医生进行咨询,医生建议他们生育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
-
5、“DNA是遗传物质”的探索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以下为探索过程的三个经典实验。1928年,格里菲思用肺炎链球菌在小鼠体内进行著名的转化实验(图1);紧接着艾弗里团队在体外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图2);随后美国遗传学家赫尔希和助手蔡斯完成了另一个有说服力的实验——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图3)。回答下列问题。(1)、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________,能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2)、在艾弗里的实验中,利用了(填“加法”或“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图2实验中,组(填序号)对照可以证明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3)、在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如图3所示),试管a、b中保温时间和上清液放射性强度的关系分别为。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技术完成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的第一步:用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标记?请简要说明步骤:。(4)、以上三组实验有相同的设计思路,他们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
-
6、DNA指纹技术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重要的用途。刑侦人员将从案发现场收集到的血液、头发等样品中提取的DNA,与犯罪嫌疑人的DNA进行比较,就有可能为案件的侦破提供证据。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DNA中4种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储存着遗传信息,可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B、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也储存在DNA分子中,如HIV、烟草化叶病毒等 C、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基本相同,RNA不完全相同 D、真核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
7、用32P标记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35S标记其蛋白质,将其加热杀死后与未标记的R型活细菌混合并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从死亡的小鼠体内提取到活的S型和R型细菌。下列有关元素分布的分析,最可能的情况是( )A、部分R型细菌含有32P和35S B、部分S型细菌含有32P,不含35S C、所有S型细菌都含有32P,不含35S D、所有R型细菌都含有35S,不含32P
-
8、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是全球几代科学家不断创新实验技术、不断修正完善实验结论的一个曲折而又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探究DNA是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通过实验发现加热杀死的S型菌DNA可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减法原理”,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赫尔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证明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D、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叶片出现感染病毒的症状
-
9、已知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侵染烟草叶片,且两者都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如图是探索HRV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还是RNA的操作流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本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 B、实验过程中重组病毒的后代是HRV C、若运用同位素标记法,不能选择15N标记 D、该实验说明HRV的遗传物质是主要是RNA
-
10、M13 噬菌体是一种丝状噬菌体,内有一个环状单链 DNA 分子,长6407个核苷酸,含DNA 复制和噬菌体增殖所需的遗传信息,它只侵染某些特定的大肠杆菌,且增殖过程与T2 噬菌体 类似。研究人员用M13噬菌体代替T2 噬菌体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M13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热稳定性与C和 G碱基含量成正相关 B、用含有32P的培养基培养未被标记过的M13噬菌体,可获得32P 标记的噬菌体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的放射性与保温时间的长短有关 D、用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的放射性与搅拌是否充分关系不大
-
11、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I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表型是隐性的雌果蝇与一只表型为显性的雄果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A、片段I;片段I B、片段Ⅱ-1;片段I C、片段I-1或片段I;片段I-1 D、片段Ⅱ-1或片段I;片段I
-
12、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萨顿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B、摩尔根通过研究,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C、有性生殖的生物,基因都是随染色体遗传给后代的 D、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
13、小鼠皮毛中黑色素的形成是一个连锁反应,当R、C基因(R和r、C和c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存在时,才能产生黑色素,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CCRR和ccrr的两小鼠进行杂交得到F1 , F1雌雄个体交配,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 )A、黑色∶白色=3∶1 B、黑色∶棕色∶白色=1∶2∶1 C、黑色∶棕色∶白色=9∶3∶4 D、黑色∶棕色∶白色=9∶6∶1
-
14、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 , 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能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A、
B、
C、
D、
-
15、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N种基因型,P种表现型(12∶3∶1)
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② B、雌、雄配子在③过程随机结合 C、M、N和P分别为16、9和4 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2∶1∶1 -
16、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在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 B、“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雌雄配子数量相等”是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中子代豌豆出现87株高茎和79株矮茎属于演绎推理 D、孟德尔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
-
17、《诗经·小雅·都人士》中“彼君子女,绸直如发”与“彼君子女,卷发如蛋”描述人头发有的稠密而直,有的卷发犹如蝎尾翘。下列与直发和自然卷的遗传关系相同的是( )A、山羊的黑毛和卷毛 B、玉米的抗病和早熟 C、家兔的长毛和短毛 D、小麦的有芒和皱粒
-
18、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单链中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0.4和0.4 B、0.4和0.6 C、0.6和0.1 D、2.5和1
-
19、鹅源星状病毒属于RNA病毒,鹅群感染后死亡率高,对鹅类养殖构成巨大威胁。其全基因组结构模式图如图甲所示,ORF2区域编码的纤突蛋白是该病毒的主要抗原性蛋白。研究人员以疑似感染该病毒死亡鹅的组织为样本,通过研磨提取上清液,进而制备单克隆抗体。回答下列问题:(1)、鹅死亡的原因还可能包括感染鹅细小病毒(一种DNA病毒)或感染致病细菌。为确定感染源,研究人员以样本总DNA为模板,在PCR反应体系中通过加入进行特定片段的扩增并进行相应检测;同时,将样本上清液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鉴定培养基上是否出现。(2)、成功分离出鹅源星状病毒后,研究人员提取了该病毒的RNA,并通过获得该病毒的cDNA作为纤突蛋白基因序列的扩增模板。扩增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图乙电泳结果中最有可能代表纤突蛋白基因序列的是(填编号)。(3)、从凝胶中分离得到纤突蛋白基因序列并扩增, , 导入特定受体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后可从中获得纤突蛋白。(4)、研究人员利用纤突蛋白制备获得了纤突蛋白单克隆抗体,该单克隆抗体可应用于________(答两点)。
-
20、大豆是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富含优质蛋白和油脂。大豆的类病变突变是指大豆绿叶组织上自发发生细胞死亡的现象。该突变体即使没有外部环境胁迫,也往往会形成病斑,致使绿叶面积大大减小,结实率降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类病变突变体(MT),利用其与野生型植株(WT,表型正常)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世代
单株或株系的数目
总数
野生型
类病变植株
WT×MT
F1
8
8
0
F2
1920
1801
119
F2:3
——
——
——
注:F2:3指将F2中显性单株收获种子并种植,每个单株收获的种子种植一行。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类病变突变性状最可能由(填“一对”或“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MT的基因型特点是。(2)、按最可能情况推测,F2:3中,全为野生型和出现性状分离的行数比为________。(3)、研究人员查阅资料后发现,目前已知大豆8号染色体上的众多基因(G20~G28)突变均与大豆类病变突变性状的出现有关。为检验MT的突变基因是否属于已知突变基因中的一种,科研人员设计了2个实验对MT进行相关研究。实验一:测定WT和MT大豆叶片中相关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
要测定基因表达量,可以测定的含量。据图推测,MT的突变基因最可能为。
实验二:以WT、MT为材料,运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验证上述推测,写出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