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都是先天性疾病 B、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C、某遗传病患者的双亲一定会患该遗传病 D、遗传病是由于孕妇服用了有致畸作用的药物引起的
  • 2、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的操作中需要使用限制酶和DNA聚合酶参与 B、③→④过程利用了膜的结构特性,重组Ti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 C、一般情况下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D、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有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
  • 3、下列关于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反应机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就是光合色素 B、光敏色素是植物具有的接收光信号的一种蛋白质分子 C、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D、光通过影响光敏色素的结构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
  • 4、将某动物细胞破碎后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出三种细胞器,分别测定细胞器上三种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可能是与分泌蛋白质运输相关的细胞器 C、甲和丙中核酸都包括DNA和RNA D、乳酸菌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乙和丙
  • 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只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B、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导致靶细胞裂解,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C、体液中的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并且都具有特异性
  • 6、三糖铁(TSI) 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蔗糖、乳糖、微量葡萄糖、硫酸亚铁、氯化钠、酚红、琼脂等成分,可根据观察单一细菌对三种糖的分解能力及是否产生硫化氢,来鉴别细菌的种类。三糖铁(TSI)琼脂试验方法是:使用笔直的接种针挑取待测菌落,将接种针平稳刺入三糖铁固体斜面培养基内,然后沿原穿刺途径慢慢抽出接种针,最后在斜面上进行“之”字划线,36℃下培养18~24h,观察实验结果。酚红在酸性条件下显黄色,在碱性条件下显红色。细菌产生的硫化氢与铁盐反应生成黑色沉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穿刺或划线的目的是为了将纯培养物进行二次传代培养,须严格控制交叉污染 B、若培养基出现黑色沉淀,可推测该细菌能够分解牛肉膏、蛋白胨 C、若细菌能分解乳糖而产酸、产CO2 , 推测斜面为黄色、底层为红色且有气泡 D、若底层呈黄色、斜面先呈黄色后变红,推测细菌可能只分解葡萄糖
  • 7、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能量均来自于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ATP—ADP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TP C、ATP水解形成ADP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 D、ATP分子中的磷酸基团不易脱离
  • 8、下列关于蛋白质、DNA和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DNA都是大分子物质,都可以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证据 B、蛋白质和DNA都是遗传信息的贮存者,所以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和DNA来确定不同生物的亲缘关系远近 C、通过比较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差异程度可以得知相关DNA片段中遗传信息的差异程度 D、两种生物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距今越远,这两种生物的蛋白质和DNA的差异可能就越大
  • 9、如图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代表再分化,即已分化的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 B、诱导生芽和生根所需的植物激素的浓度和比例有差异,图中b、c过程均需更换培养基 C、图中a过程一般不需要光照,而后续过程一般需给予适当的光照 D、若锥形瓶A中用的是植物的花药(或花粉),经图示过程可以获得单倍体幼苗
  • 10、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决定海洋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B、群落的物种组成随季节的变化而存在一定差异 C、群落演替就是简单低等生物演变成复杂高等生物的过程 D、群落进行演替的标志之一是群落中发生优势物种的改变
  • 11、如图表示蛙的受精卵发育至囊胚过程中的某一变化,若横坐标表示时间,则纵坐标可表示(     )

    A、有机物总量 B、每个细胞DNA含量 C、所有细胞体积之和 D、所有细胞表面积总和与体积总和的比值
  • 12、下列广告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
    A、XX牌八宝粥由桂圆、红豆、糯米等精制成,不含糖,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B、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 C、请放心饮用XX系列饮料,该饮料绝对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
  • 13、野生型果蝇眼色是暗红色,暗红色源自于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叠加。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合成分别受Ala、B/b基因的控制。现有一种果蝇为不能合成棕色素与朱红色素的白眼纯合突变体品系。科研人员用白眼品系与野生型果蝇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1均为暗红眼。进一步将F1个体与白眼品系进行正反交实验,所得F2的表型如表所示。

    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F2表型及比例

    I

    F1(甲)

    白眼

    暗红眼:白眼=1:1

    白眼

    F1(乙)

    暗红眼:棕色眼:朱红眼:白眼=43:7:7:43

    (1)、推测F1个体细胞中染色体上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请在图上进行标注
    (2)、根据表中数据,推测组合I、Ⅱ的F2表型及比例不同的原因是。若让甲、乙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后代,理论上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3)、换用其它个体多次重复上述杂交组合I,发现极少数实验组合所得F2全为暗红眼,而重复杂交组合Ⅱ,所得F2的表型及比例不变。这种F1雄蝇被称为雄蝇T。已知野生型及白眼突变型果蝇均为D+基因纯合子,研究人员发现雄蝇T的一个D+基因突变为D基因(如图),D基因编码G蛋白,G蛋白可以与特定的XYDNA序列r结合,导致精子不育。

    ①据此判断,极少数实验组合所得F2全为暗红眼的原因最可能是 , D基因的产生属于(填“显”或“隐”)性突变。根据F2全为暗红眼,可推测D基因与Al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是

    ②进一步用射线照射雄蝇T,得到一只变异的丙果蝇(如图)。将丙果蝇与白眼雌果蝇杂交,所得子代表型及比例为

  • 14、RNA沉默是一种由双链RNA诱导同源RNA降解的现象。起作用的有miRNA和siRNA。miRNA是由基因组内源DNA编码产生,其可与目标mRNA配对;siRNA主要来源于外来生物,例如寄生在宿主体内的病毒会产生异源双链RNA(dsRNA),dsRNA经过核酸酶Dicer的加工后成为siRNA,siRNA与目标mRNA完全配对,导致mRNA被水解,其过程如图1。DNA在细胞生命过程中会发生损伤,如损伤较大,RNA聚合酶经过损伤位点时,修复因子Mfd识别、结合滞留的RNA聚合酶,“招募”多种修复因子、DNA聚合酶等进行修复(如图2)。请据图回答:

    (1)、催化过程①的酶是 , Dicer作用于键。
    (2)、过程③会导致终止。
    (3)、因病毒感染产生的dsRNA导致细胞癌变,则过程④的目标mRNA是基因的转录产物。
    (4)、起始密码子均为AUG,则基因N转录时以链为模板。若基因H的箭头所指碱基对G-C突变为T-A,其对应密码子的变化是
    (5)、图2所示的DNA聚合酶催化DNA损伤链的修复,方向是(用mn表示)。
  • 15、果蝇众多的突变品系为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材料。下列是利用果蝇进行的相关研究。
    (1)、果蝇遗传中的“例外”。摩尔根的弟子布里吉斯利用白眼(XaXa)雌蝇和红眼(XAY)雄蝇为亲本进行杂交,发现每2000~3000只后代中就会出现一只红眼不育的雄蝇和一只白眼可育的雌蝇,他称其为“初级例外”。已知果蝇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与发育情况如下表所示。

    性染色体组成情况

    XX、XXY

    XY、XYY

    XO(无Y染色体)

    XXX、YY、YO(无X染色体)

    发育情况

    雌性,可育

    雄性,可育

    雄性,不育

    胚胎期致死

    “初级例外”中白眼可育雌蝇产生的原因最可能是由亲本中的(填“雌”或“雄”)果蝇减数分裂异常所致。布里吉斯进一步把“初级例外”的白眼雌蝇和正常红眼雄蝇进行杂交,约有4%的后代是白眼雌蝇和可育的红眼雄蝇,他称其为“次级例外”。由此可推断,“初级例外”白眼雌蝇在减数分裂时X、Y染色体联会概率(填“高于”或“低于”)两条X染色体联会的概率。

    (2)、致死基因的保存。摩尔根的另一名学生穆勒由于对辐射诱发基因突变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设计出的保存致死基因的方法。

    野生型果蝇为正常翅,穆勒利用辐射诱变技术使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产生一个显性纯合致死基因A,表现为翻翅;翻翅果蝇种群随机交配n代后,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数据可用n表示)。

    为了保持致死基因A在群体中永久稳定存在,穆勒在2号染色体上找到了一对控制眼形的基因:星状眼(B)和正常眼(b),其中B基因具有纯合致死效应,由此构建出一种表现型为翻翅、星状眼的平衡致死系(如图1),从而实现了致死基因A的永久保存。利用平衡致死系保存致死基因的原理是

       

    (3)、平衡致死系的应用。用平衡致死系创立的2号染色体突变检测技术路线(如图2),可检测出未知基因突变的类型。若在F1代观察到新性状,则2号染色体发生了显性不致死突变;若在F1代未观察到新性状,则取F1代翻翅正常眼个体随机交配,观察F2代的表现型和比例。

    若亲本2号染色体发生了隐性不致死突变,则F2中新性状个体占;若亲本2号染色体发生了隐性致死突变,则F2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

  • 16、植物开红花和粉色花能够吸引昆虫帮助传粉,但是不同植物影响花色的基因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植物甲和植物乙的花色都有白色、粉色和红色,已知三对基因影响花色,三对基因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M和m不位于A、a和B、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各种配子的活性相同且不存在致死。

    (1)、上述基因A和基因B对花色性状的控制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是。纯种白花的基因型有种。
    (2)、以植物甲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选择纯合开粉花植株与纯合开白花植株杂交,F1代全部开红花,则亲本的基因型为。令F1植株自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粉花∶白花=2∶1∶1。据此推断,F1体细胞中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关系。用表示在下方的圆圈中,其中横线表示染色体,圆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并标注各基因的字母。
    (3)、植物乙体细胞中上述三对等位基因相互独立遗传,则AaBbMm植株自交,子代中红花植株的比例为。科研人员在进行转基因研究时意外将一个外源基因X插入植物乙与花色有关的显性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结果抑制了A、B、M中某个基因的表达,影响了花瓣颜色性状的遗传。现在让该植株自交以探究X基因的插入对以上三个基因的抑制情况。

    ①若子代中表型及比例为白色∶粉色=13∶3,则说明

    ②若子代中表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粉色=9∶4∶3,则说明

    ③若子代中表型全部为白色,则说明

  • 17、机体所需胆固醇的2/3由肝脏合成,1/3主要由小肠吸收。胆固醇的合成与吸收共同维持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稳态。科学家首次发现并命名了一种肠道激素——肠抑脂素(Ch),揭示了Ch调控机体胆固醇稳态的作用和机制。
    (1)、用3H标记的氨基酸探究Ch的合成和分泌时,3H(填“能”或“不能”)标记在氨基酸的羧基位置,原因是
    (2)、胆固醇是动物体内的重要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作用是
    (3)、研究者利用Ch基因敲除小鼠探究肠道分泌Ch在胆固醇稳态中的作用机制。A组为野生型小鼠+普通饮食,B组为Ch基因敲除小鼠+普通饮食,C组为Ch基因敲除小鼠+高胆固醇饮食,测得实验结果如图1。研究发现Ch的受体是GPR146,肠道来源的Ch调控肝脏胆固醇合成的机制如图2。

       

    ①分析图1可知,该实验的结果是(用A、B、C组表示)。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Ch基因敲除小鼠肝脏胆固醇的合成和分泌增加,说明Ch的作用是

    ②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图2分析,Ch调控机体胆固醇稳态的机制是

  • 18、某种雌雄同株的植物中常存在Ⅱ号染色体三体现象,该三体减数分裂时,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一极,产生的异常雌配子可育,而异常雄配子不能萌发出花粉管导致不能进行受精。该种植物果皮的有毛和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果肉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让基因型不同的两种三体植株杂交,结果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b与R/r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该种植物果肉颜色的基因B/b位于Ⅱ号染色体上 C、实验一F1有毛黄肉个体中三体植株所占的比例为7/16 D、实验二F1三体杂合有毛个体随机传粉,后代中无毛个体占比为1/6
  • 19、果蝇的性别和育性与X染色体的数目有关,如图所示。减数分裂时,三体细胞内的3条同源染色体只能有2条配对,同源程度更高的同源染色体间更容易配对(占总体的80%),未发生配对的染色体则随机移向两极。

    果蝇的正常眼和星眼受等位基因A、a控制,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翅和小翅受等位基因B、b控制,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星眼和正常翅为显性。一个由星眼正常翅雌、雄果蝇和正常眼小翅雌、雄果蝇组成的群体均为纯合子,该群体中的雌雄果蝇为亲本,随机交配产生F1 , F1中正常眼小翅雌果蝇占21/200、星眼小翅雄果蝇占49/200。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在F2中发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小翅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正常翅果蝇交配,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2中三体果蝇与正常果蝇杂交后代中小翅三体雄果蝇的比例约为9/40 B、亲本雄果蝇中星眼正常翅占7/10 C、F2中三体果蝇出现的原因是母本小翅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亲本星眼正常翅果蝇数量和正常眼小翅果蝇数量相等
  • 20、如图为该DNA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图中过程②所合成的RNA链不易与模板链分开,形成R环(由一条RNA链与双链DNA中的一条链杂交并与非模板链共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富含G的片段更容易形成R环的原因是模板链与mRNA之间形成的氢键更多,导致RNA不易脱离模板链 B、原核细胞中,过程①和过程②同时进行时,如果转录形成R环,则过程①可能会被迫停止 C、图中过程③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可以同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D、该图表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不可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核糖体沿RNA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