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稳定对保障我国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下表是同一时间内对青藏高原某地不同恢复阶段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演替的部分调查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数量指标

    科名

    物种名

    退化群落

    短期恢复群落

    长期恢复群落

    自然群落

    重要值

    禾本科

    垂穗披碱草

    0.11

    0.17

    0.21

    0.23

    早熟禾

    0.09

    0.14

    0.24

    0.16

    洽草

    0

    0

    0.30

    0.12

    莎草科

    薹草

    0.07

    0.12

    0.13

    0.10

    矮生嵩草

    0.39

    0

    0.16

    0.07

    物种丰富度

    18

    23

    30

    33

        注:重要值是反应物种在群落中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指标,数值越大表示该物种优势程度越高

    A、随着群落恢复,该高寒草甸会演替成为阔叶森林 B、该高寒草甸由低矮草本植物组成,不存在群落垂直结构 C、当群落优势植物从禾本科转变为莎草科,说明该高寒草甸出现退化 D、洽草在该群落恢复中从无到有是物种形成的过程,使物种丰富度升高
  • 2、甲型流感病毒(IAV)与呼吸道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膜内陷脱落形成囊泡,进入宿主细胞,进而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人体可能出现发热等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IAV通过包吞作用进入呼吸道上皮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B、IAV和细胞因子分别作为第一和第二信号,激活B细胞 C、细胞因子可引起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产热增加 D、接种IAV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B细胞
  • 3、十九世纪,人们发现离煤气路灯越近的树叶在秋末脱落越早,后来又发现煤气中引起脱落的活性物质还可以催熟果实。现在以电灯作为路灯,离路灯越近的树叶脱落却越晚,保持绿色的时间较长。对上述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离煤气路灯近的树叶脱落早与煤气中的乙烯有关 B、电灯延长光照时间可增加叶片内脱落酸含量 C、保持绿色时间长的叶片内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 D、植物叶片内存在感受光照变化的物质
  • 4、血液生物指标可作为疾病的诊断依据。某人的血液生化检验报告单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检测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值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30

    U/L

    9~60

    总蛋白

    61

    g/L

    65~85

    葡萄糖

    3.7

    mmol/L

    3.9~6.1

    醛固酮

    476.2

    pmol/L

    138~415

    注:正常人体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内

    A、ALT测定值升高表明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 B、血浆蛋白质含量减少可导致出现组织水肿 C、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可能发生障碍 D、醛固酮水平升高使机体对K+的吸收增强
  • 5、水是影响植物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结合水与自由水比值升高可提高植物耐旱耐寒能力 B、水能为光合作用生成的还原性辅酶Ⅰ(NADH)提供氢 C、水是良好的溶剂,有利于营养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D、水分子以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方式进出植物根毛细胞
  • 6、乙肝病毒表面有T1蛋白和T2蛋白,免疫接种实验表明这两种蛋白质都可引起实验动物的免疫反应。科研人员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番茄,用于生产可口服的乙肝病毒疫苗,为预防乙肝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T1蛋白和T2蛋白进入实验动物的肠道后,会被实验动物小肠黏膜上的一种M细胞当作处理,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最终产生相应的 , 使实验动物获得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目的是

    构建表达载体时,需要选择果实特异性启动子,其目的是

    (3)、用转基因番茄生产可口服的乙肝病毒疫苗(含T1蛋白),若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出T1蛋白,可用的检测物质是(填“T1蛋白的基因”或“T1蛋白的抗体”),该检测方法称为
    (4)、获得转基因番茄植株后,已确定该植株所结番茄中含有T2蛋白,此后还要对T2蛋白的功能进行个体水平的鉴定,方法是
  • 7、乳腺炎和口蹄疫分别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危害奶牛养殖业的两种严重疾病。研究者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转牛乳铁蛋白肽(抗细菌)和干扰素(抗病毒)基因的双转基因奶牛品种。下图1为基因表达载体,图2为培育流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
    (2)、基因表达过程包括 , 图1中一般能同时表达的基因是

    新霉素抗性基因的作用是

    (3)、图2中研究者可利用

    技术筛选出干扰素基因成功表达的胚胎进行移植。

    (4)、若利用PCR技术增加目的基因的数量,由图3可知,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应选取作为引物(DNA复制子链的延伸方向5'→3')。若上图所示基因复制2次,则共需要这两种引物各个;PCR程序中“适温延伸”中的适温是酶的最适温度。
  • 8、干扰素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于治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但在体外保存相当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上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就可在-70 ℃下保存半年,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回答下列问题:

    Ⅰ.(1)天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是按照克里克提出的____进行的,而蛋白质工程却与之相反。依据蛋白质工程原理,设计实验流程,让动物生产可以保存的干扰素,其基本途径是:预期蛋白质的功能→设计____→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并改变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或合成新的基因→获得所需要的蛋白质。

    (1)、上述过程设计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填“是”或“不是”)唯一的。该方法获得的干扰素基因与细胞内干扰素基因相比,结构上不同之处有

    (2)、设计改造干扰素,最终还必须通过来完成,原因是
    (3)、Ⅱ.我国研究人员通过利用一只Bmal1基因(影响生物节律)敲除彻底,且生物节律紊乱特征最为明显的猕猴的体细胞细胞核,成功获得5只克隆疾病猴。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得到更多的卵母细胞用于核移植,可对卵细胞供体猴使用处理,使其超数排卵,收集并选取处于时期的卵母细胞。
    (4)、在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受体卵母细胞之前,必须去掉 , 原因是
    (5)、体细胞克隆猴常作为人类疾病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与用多只普通猴做实验相比,使用遗传背景相同的克隆猴做实验的优点是
  • 9、青蒿素是有效的抗疟药物,但野生黄花蒿青蒿素产量低,为缓解青蒿素供应不足的状况,科学家将tms基因和tmr基因导入黄花蒿的愈伤组织从而获得了黄花蒿的冠瘿组织,实验过程用到的部分结构如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常使用两种能产生不同黏性末端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目的基因和Ti质粒分别进行切割,这样做的好处有

    (2)、将目的基因导入黄花蒿愈伤组织前,先将目的基因导入农杆菌,农杆菌的作用是
    (3)、为了准确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并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所选的Ti质粒至少应包含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以便筛选和鉴别。
    (4)、与愈伤组织相比,冠瘿组织的生长速度更快,原因可能是
    (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
  • 10、几丁质是许多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几丁质酶可催化其水解。将几丁质酶基因转入菊花体内,可增强其抗真菌病的能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将几丁质酶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构建表达载体 B、可通过显微注射法将农杆菌导入菊花受体细胞 C、可用PCR等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 D、可用真菌接种实验检测转基因菊花对真菌的抗性程度
  • 11、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的育种方法,将抗菜青虫的Bt基因转入优质油菜中,培育出转基因抗虫油菜品种,该品种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抗虫蛋白,对菜青虫有显著抗性,能提高油菜产量,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以上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t基因的本质是蛋白质 B、Bt基因中有菜青虫的遗传物质 C、转基因抗虫油菜能产生抗虫蛋白是由于其具有Bt基因 D、转基因抗虫油菜产生的抗虫蛋白是无机物
  • 12、下列关于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病人自己的细胞产生胰岛细胞以治疗糖尿病属于治疗性克隆 B、将一个克隆的胚胎植入一个女性子宫发育成婴儿的过程属于生殖性克隆 C、治疗性克隆属于无性生殖,生殖性克隆属于有性生殖 D、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技术均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核移植
  • 13、我国科学家用4种小分子化合物诱导小鼠的成纤维细胞转变成了iPS细胞,这种诱导方法与转入相关基因诱导产生iPS细胞相比,其优点是
  • 14、转基因植物所携带的目的基因可能传递给非转基因植物,造成基因污染。如果将目的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就可以有效避免基因污染,原因是什么?
  • 15、通过对Bt蛋白质三维结构图及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发现若将该蛋白质结构中一段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螺旋结构缺失,结构变化后的Bt蛋白质能使棉铃虫具有更高的致死率。若要根据蛋白质工程的原理设计实验对Bt蛋白质进行改造,以提高其致死率,写出其实验设计思路。
  • 16、利用转基因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丁酰胆碱酯酶,可治疗有机磷中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该用山羊乳腺中特异表达的基因的启动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B、通过体细胞克隆可将丁酰胆碱酯酶基因传递给子代 C、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山羊乳腺细胞 D、山羊乳腺细胞可将肽链加工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丁酰胆碱酯酶
  • 17、人的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后不能正确表达出胰岛素,其原因是
  • 18、野外种植转基因抗A害虫植物的同时,还种植一定量的同种不抗虫植物,可降低抗性害虫在整个害虫种群中所占比例的增加速率。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 19、科学家将细胞毒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了抗体—药物偶联(ADC),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机理见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获得的杂交瘤细胞需进行培养和抗体检测,抗体检测的原理是
    (2)、ADC中,抗体的作用是

    除细胞毒素外,图中的物质C还可以是(答出两点即可)。

    (3)、图中细胞A为 , 结构B为一种细胞器,在细胞A中的作用是
    (4)、除ADC外,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答出两点即可)。
  • 20、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例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5日,第二例克隆猴“华华”诞生。我国科学家攻克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的难题。获得克隆猴的流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中中”“华华”的性状与(填“核供体”“卵母细胞供体”或“代孕”)动物的性状基本无关。
    (2)、图示过程运用了(填“胚胎细胞核移植”或“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该技术难度 , 原因是
    (3)、欲获得单个雌猕猴体细胞,可用酶处理动物组织。过程①表示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将卵母细胞培养至期再进行。
    (4)、与克隆羊多莉培养成功一样,“中中”和“华华 ”克隆猕猴的成功证明了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