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样方法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 B、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 C、海拔越高则斑子麻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D、4个样地中,只有S3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 2、糖皮质激素(GC)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炎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如图是GC影响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一种机制,其中IL-2、IL-10表示细胞因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 B、糖皮质激素的受体可存在于下丘脑、垂体和辅助性T细胞 C、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可能会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 D、细胞因子IL-2、IL-10对免疫应答分别具有抑制和促进作用
  • 3、抗利尿激素(ADH)是一种多肽类激素,其具体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水的来源是饮水和食物中所含有的水 B、ADH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分泌,其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C、图示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管壁上皮细胞,A侧的液体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ADH与受体结合后,促进了携带水通道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增加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
  • 4、食醋的发酵分为糖化、酒化、醋化三个阶段。科研小组检测酒精发酵阶段发酵醪液(加入了酒曲的原料和水)中细菌的相对丰度(数量占比)随时间的改变,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酒曲可为发酵提供所需的微生物,发酵工程中需控制好氧气含量 B、发酵醪液中的解淀粉乳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具有较强的酒精耐受力 C、发酵醪液中细菌为互利共生关系,细菌的丰度变化会影响食醋的风味 D、从酒精发酵到醋酸发酵过程,需适当提升发酵温度
  • 5、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菌种的选育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要严格控制发酵条件 B、啤酒的工业化生产过程中,酒精的产生和积累主要在后发酵阶段完成 C、微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物来防治病虫害,是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D、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动物饲料,使家畜增重快
  • 6、为了解大树杜鹃(一种珍稀植物)的群落环境,研究人员对大树杜鹃所在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层次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树杜鹃与生活在同一区域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B、对群落中不同类型的植物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样方面积应相同 C、各样地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可能是由样地坡度、土壤等差异造成的 D、研究结果显示,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总体上较灌木层和草本层高
  • 7、由于环境的变化,浮游植物种群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测的波动,这种波动在不同月份可能会有所不同。浮游植物通常是体型小、寿命短、繁殖快的生物。如图所示为某池塘中浮游植物密度随月份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水域中浮游植物数量随环境变化呈现“S”形增长,5月达到K值 B、推测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可能是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的 C、与长寿命生物相比,浮游植物等小型短寿命生物的数量更易发生巨大变化 D、浮游植物爆发性增殖引发水华,可能会通过正反馈调节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
  • 8、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湿地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湿地生物群落中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既有陆生生物又有水生生物 B、绿翅鸭和青脚鹬在食物和空间上均具有种间竞争的关系 C、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完全是两种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 9、植物生长发育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激素对基因组的表达无影响,但其合成受基因组控制 B、光敏色素作为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C、植物根中具有感受重力的物质和细胞,可以将重力信号转换为生长素合成信号 D、植物器官同时含有多种激素,决定器官生长发育的是不同激素的相对含量
  • 10、研究人员为探究定期喷施一定浓度的赤霉素、2,4-D对即将成熟的柿子体内脱落酸(ABA)含量的影响,进行了一项科学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A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 B、赤霉素比2,4-D更能抑制柿子内源脱落酸的合成 C、赤霉素和脱落酸二者对于柿子果实脱落的作用相反 D、延缓果实的成熟和脱落,联合使用赤霉素、2,4-D效果更好
  • 11、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外界环境、植物激素等共同影响,如图表示植物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拟南芥根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自变量为激素的浓度 B、IAA的浓度为a时,根和茎均不生长 C、横放的拟南芥根向地生长,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a D、在b~c浓度范围内,随着GA的浓度的升高,对茎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 12、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离不开植物激素。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叙述错误的是(       )
    A、用一定浓度生长素喷洒棉花植株用来解除顶端优势 B、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干旱时,植物通过合成脱落酸来促进气孔关闭,以增强其抗旱能力 D、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色氨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 1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不受意识和大脑的控制 B、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自主神经 C、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都包含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D、脑干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 14、下列关于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属于非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建立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不断强化 C、条件反射的数量是有限的,非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 D、虫子从眼前突然飞过时迅速眨眼是一个眨眼反射,其中枢在大脑皮层
  • 15、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器官包括脊髓、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 B、淋巴细胞如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抗体、细胞因子、溶酶体酶等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属于免疫自稳
  • 16、下列有关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胰液素由垂体分泌,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胰腺 B、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智力低下 C、甲状腺激素可以催化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 D、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相关副交感神经能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 17、下列有关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需要消耗能量 B、降低细胞外液Na+浓度,动作电位的峰值会降低 C、动作电位在有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比在无髓神经纤维上快得多 D、若刺激的强度没有达到阈值,则不能引起Na+内流,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 1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细胞和心肌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都直接来自血浆 B、内环境中含有胰岛素、尿素、乙酰胆碱等物质 C、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D、无氧呼吸产生CO2会导致血浆pH值明显降低
  • 19、将正常兔的新鲜血液样品放置在一个添加了抗凝剂的玻璃试管中,离心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图。下列物质不可能存在于①中的是(  )

    A、HCO3 B、葡萄糖 C、血红蛋白 D、胆固醇
  • 20、小麦是我国的三大主粮之一,小麦种子入仓前必须晾晒才能得到良好保存。萌发的小麦种子代谢旺盛,与酶的高活性密切相关。研究者以小麦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晾晒后的小麦种子含水量降到12.5%左右,此时其细胞中的水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小麦种子含水量下降后有利于长期储存的原因是
    (2)、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会催化淀粉水解生成某种二糖,推测这种二糖应该是
    (3)、研究者在萌发的小麦种子中提取了α-淀粉酶,并测定了不同pH对α-淀粉酶的酶促反应速率(V)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曲线。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来提取酶液的原因是 ,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4)、当pH低于4时,酶促反应速率显著下降。针对下降的原因,研究者做出三种假设:

    假设Ⅰ:pH变化破坏了α-淀粉酶的空间结构,导致酶活性不可逆改变;

    假设Ⅱ:pH变化影响了底物与α-淀粉酶的结合状态,这种影响是可逆的;

    假设Ⅲ:前两种原因同时存在。

    现要探究当pH=3时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结论:

    ①若 , 则为假设Ⅰ。

    ②若酶促反应速率=a,则为假设Ⅱ。

    ③若 , 则为假设Ⅲ。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