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B、组胺可以增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因此无过敏症状 D、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 2、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伤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B细胞和T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相同 C、消化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D、APC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具有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
  • 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这三个系统的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 D、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
  • 4、人体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其结构非常复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外周神经系统由脊髓及其发出的脊神经构成 B、下丘脑是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C、自主神经系统由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部分组成 D、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 5、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仅由①②④组成的 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产物乳酸会引起①处pH的明显变化 D、若细胞③表示肝脏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⑤处
  • 6、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cDNMT1(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53 基因表达的场所在细胞核 B、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不会患癌症 C、p53 蛋白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 D、p53 基因突变就会引起细胞癌变
  • 7、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酶X,某同学将编码酶X的基因(目的基因)插入质粒P0 , 构建重组质粒Px , 并转入大肠杆菌。该同学设计引物用PCR方法验证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引物1~4结合位置如图所示,→表示引物5'→3'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PCR是根据DNA复制原理在体外扩增DNA的技术。在细胞中DNA复制时解开双链的酶是 , 而PCR过程中解开双链的方法是
    (2)、PCR过程中,因参与合成反应、不断消耗而浓度下降的组分有
    (3)、该同学进行PCR实验时,所用模板与引物见下表。实验中①和④的作用是:;②无扩增产物,原因是;③、⑤和⑥有扩增产物,扩增出的DNA产物分别是

    管号

    模板

    P0

    Px

    P0

    Px

    引物对

    引物1和引物2

    引物3和引物4

    (4)、设计实验验证大肠杆菌表达的酶X有活性,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 8、随着人类星际旅行计划的推进,如何降低乘员代谢率以减少飞船负载是关键问题之一、动物的冬眠为人类低代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显示某储脂类哺乳动物的整个冬眠过程包含多个冬眠阵。每个冬眠阵由入眠、深冬眠、激醒和阵间觉醒四个阶段组成,其体温和代谢率变化如图2回答下列问题:

       

    (1)、入眠阶段该动物体温逐渐 , 呼吸频率会发生相应变化,调控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进入深冬眠阶段后该动物维持 , 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在激醒过程中,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出的交感神经兴奋,使机体产热增加,体温迅速回升。
    (3)、该动物在阵间觉醒阶段会排尿,排尿是在高级中枢调控下由低级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兴奋使膀胱缩小完成的,这种调节方式属于调节。该动物冬眠季节不进食、不饮水,主要通过分解体内的产生水。
    (4)、低温不能诱发非冬眠动物冬眠,但利用某种物质可诱导出猕猴等动物的低代谢状态,其机制是激活了下丘脑的特定神经元。据此推测,研究人体低代谢调节机制的关键是要找到 , 并保证“星际旅行休眠人”能够及时
  • 9、冬瓜果面有蜡粉可提高果实抗病、耐日灼和耐储性。为探究冬瓜果面蜡粉的遗传方式并对蜡粉基因(用“A”“a”表示)进行定位,科研人员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表。

    群体

    植株总数/株

    果面有蜡粉株数/株

    果面无蜡粉株数/株

    P1

    30

    30

    0

    P2

    30

    0

    30

    F1

    523

    523

    0

    F2

    574

    430

    144

    注:F1为P1和P2杂交后代,F2为F1自交后代。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可知,果面蜡粉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定律,依据是
    (2)、实验证明蜡粉性状的改变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突变基因上出现了一个限制酶H的切割位点,可用于在苗期筛选出果实表面有蜡粉的植株,据此设计引物后进行植株基因型鉴定的步骤为:提取基因组DNA→目的DNA片段→限制酶H切割扩增产物→电泳。结果显示P1植株为1条条带,P2植株为2条条带,则F2中有蜡粉的植株为条条带,限制酶H的切割位点位于(填“A”“a”或“A和a”)上。
    (3)、用表中材料设计实验,验证(1)中得到的结论,写出所选材料及遗传图解。
  • 10、琼脂糖凝胶电泳常用于核酸样品的分析,样品1~4的电泳结果如图所示(“+”“-”分别代表电泳槽的阳极和阴极)。已知样品1和2中的DNA分子分别是甲和乙,甲只有限制酶R的一个酶切位点,样品3和4中有一个样品是甲的酶切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配制琼脂糖凝胶时需选用适当的缓冲溶液 B、该实验条件下甲、乙两种DNA分子均带负电荷 C、甲、乙两种DNA分子所含碱基对的数量可能不同 D、据图推测样品3可能是甲被酶R完全酶切后的产物
  • 11、科学家发现一种可感染人类的动物源性亨尼帕病毒,并将其命名为琅琊病毒。感染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咳嗽、厌食、肌痛、恶心等症状。如图为琅琊病毒入侵人体后,机体内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部分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为B淋巴细胞,其激活需两个信号的刺激 B、G能摄取、处理琅琊病毒,并将其抗原呈递给图中D C、D是辅助性T细胞,其分泌的细胞因子能促进A和X增殖分化 D、琅琊病毒二次入侵人体后会引起图中E和B的迅速增殖分化
  • 12、现有二倍体植株甲和乙,自交后代中某性状的正常株:突变株均为3:1.甲自交后代中的突变株与乙自交后代中的突变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2中该性状的正常株:突变株=9:6(等位基因可依次使用A/a、B/b……)。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B、F2出现异常分离比是因为出现了隐性纯合致死 C、F2植株中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占7/15 D、F2中交配能产生AABB基因型的亲本组合有6种
  • 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细胞因子,高浓度时可以引发疾病。研究者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了TNF-α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由TNF-α引发的疾病,制备流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从小鼠的血液中获得的骨髓瘤细胞 B、②含未融合细胞、同种核及异种核融合细胞 C、③需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得到大量的杂交瘤细胞 D、④需在体外或小鼠腹腔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
  • 14、胰岛类器官是由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分化形成的具有器官特性的细胞集合体,可模拟胰岛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类器官中不同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这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胰岛类器官中胰岛A细胞是由干细胞诱导分化而来的,其细胞核不具有全能性 C、对胰岛类器官中细胞的mRNA序列进行分析,可判断其细胞类型 D、胰岛类器官模型可应用于胰岛发育和糖尿病发病机制等研究
  • 15、能量胶是马拉松运动员常用的胶状补给品,可快速供能。下表是某能量胶的营养成分表。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每100g

    能量

    850KJ

    蛋白质

    0g

    脂肪

    0g

    碳水化合物

    50g

    核糖

    450mg

    钠钾氯等

    235mg

    A、核糖是ATP的组成成分,补充核糖有助于合成ATP B、推测表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 C、比赛过程中大量出汗,少量补充能量胶即可维持水平衡 D、能量胶不含脂肪和蛋白质是因为它们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
  • 16、造成同源器官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祖先不同 B、变异方向不同 C、生存环境不同 D、进化水平不同
  • 17、我国科学家以不同植物为材料,在不同光质条件下探究光对植物的影响。测定了番茄的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并拟合CO2响应曲线(图a);比较了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水分消耗的差异(图b),鉴定到突变体发生了PILI5基因的功能缺失,并确定该基因参与脱落酸信号通路的调控。

    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当胞间CO2浓度在900~1200μmolmol1范围时,红光下光合速率的限制因子是 , 推测此时蓝光下净光合速率更高的原因是
    (2)、图b中,突变体水稻在远红光与红光条件下蒸腾速率接近,推测其原因是
    (3)、归纳上述两个研究内容,总结出光影响植物的两条通路(图c)。通路1中,①吸收的光在叶绿体中最终被转化为。通路2中吸收光的物质②为。用箭头完成图c中②所介导的通路,并在箭头旁用“(+)”或“(-)”标注前后两者间的作用,(+)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

    (4)、根据图c中相关信息,概括出植物利用光的方式:
  • 18、H+-K+-ATP酶是一种位于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它能通过催化ATP水解完成H+/K+跨膜转运,不断将胃壁细胞内的H+运输到浓度更高的膜外胃腔中,对胃酸的分泌及胃的消化功能其有重要的意义,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但是,若胃酸分泌过多,则会引起胃溃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胃壁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
    (2)、图中M1-R、H2-R、G-R为胃壁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胞外不同信号分子结合后可通过等胞内信号分子激活H+-K+-ATP酶活性。H+-K+-ATP酶催化ATP水解后,释放的磷酸基团使H+-K+--ATP酶磷酸化,导致其发生改变,从而促进胃酸的分泌。
    (3)、胃壁细胞内的H+运输到膜外的方式属于 , 判断的依据是
    (4)、药物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减缓胃溃疡症状。临床上可使用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理由是
  • 19、在植物细胞中参与淀粉水解的酶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其中α-淀粉酶耐高温不耐酸,能以随机的方式从淀粉分子内部将其水解。β-淀粉酶不耐高温,但在pH=3.3时仍有部分活性,它能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在淀粉、Ca2+等处理方式的影响下,β-淀粉酶在50℃条件下,经不同时间保存后的活性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淀粉酶均能提高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B、在前50min,2%淀粉的处理方式使β-淀粉酶的活性先增强后减弱 C、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产物是麦芽糖,β-淀粉酶的活性随pH升高逐渐增强 D、比较可知,30mmol·L-1Ca2+处理方式最有利于较长时间维持β-淀粉酶的活性
  • 20、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衰老过程中,有些酶活性降低,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减小,细胞代谢减弱 B、分化过程中细胞的数量和种类都增加,但是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C、已经有科学家用胚胎干细胞成功诱导得到大脑,利用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D、细胞凋亡是一种严格受基因调控的死亡,如被病原体侵害的细胞的清除过程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