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经过无数实践得出的智慧结晶,蕴含着许多科学原理。下列关于农谚与其蕴含的生物学原理表述,错误的是(  )
    A、“三亩棉花三亩稻,晴也好,涝也好”,说明稻棉间作能保证作物产量 B、“三伏不热,五谷物不结”,说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足够的温度 C、“萝卜白菜葱,多用大粪攻”,说明农作物能直接利用大粪中的有机物用于生长发育 D、“肥多急坏禾”表明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渗透压大于作物根细胞,导致根细胞失水多而死亡
  • 2、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杨酸刚进入体内时,内环境中的HCO3-可参与血浆pH的调节 B、水杨酸依靠血液运输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酸性变为碱性 D、“呼吸性碱中毒”症状的出现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 3、血管紧张素Ⅰ(十肽)可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血管紧张素Ⅰ生成血管紧张素Ⅱ(八肽),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而升高血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血管紧张素的功能不同由肽链盘曲、折叠方式的不同决定 B、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的过程中发生了肽键的断裂 C、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补充血管紧张素Ⅱ 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促进剂可用于某些高血压患者的治疗
  • 4、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由多种细胞共同构成,有负责营养吸收的肠上皮细胞、能产生抗菌肽的潘氏细胞和分泌激素的内分泌细胞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与其营养吸收功能有关 B、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的过程中,内质网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C、潘氏细胞分泌抗菌肽的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少,细胞膜面积增加 D、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但可促进肠道的蠕动有益人体健康
  • 5、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 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请判断并说明: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点左右,原因是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4)、现将酵母菌菌种培养在盛有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固定容器中,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滴管、显微镜等器具,测定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方案是
  • 6、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等种群特征。其中,既影响出生率又影响死亡率,但只影响出生率。
    (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
    (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
  • 7、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 身体 ,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 理由是。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 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 8、分布在气候严寒地区。没有高大乔木,植被结构简单的群落是(       )
    A、北方针叶林 B、热带雨林 C、苔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
  • 9、某同学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操作,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在该实验中下列操作或结果分析科学的是(  )

    A、培养酵母菌前,加热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B、用吸管从静置的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滴在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进行计数 C、图中c点和d点相比,d点的生存环境更恶劣 D、e点和f点种群数量相同,两点对应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相同
  • 10、黄鼠是我国北方农田和草原的重要害鼠,对农作物危害严重。某研究机构对某草地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一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黄鼠的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事实上黄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6

    20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根据调查数据,可得该草地黄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288只/hm2 B、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数值与实际种群密度数值相比可能会偏小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黄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1:1 D、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且不考虑重捕更难的因素,则洞口数与黄鼠数的比例关系为2.5:1
  • 11、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     )

    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在K/2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 12、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四项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B、    C、    D、   
  • 13、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相同的种群,K值也可能不同 B、达到K值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也可能为负值 C、种群增长的开始阶段不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 14、下列群落中,垂直结构最复杂的是(       )
    A、草原 B、荒漠 C、苔原 D、热带雨林
  • 15、小麦的面筋强度是影响面制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制作优质面包需强筋面粉,制作优质饼干需弱筋面粉等。小麦有三对等位基因(A/a,B1/B2 , D1/D2)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合成不同类型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从而影响面筋强度。科研人员以两种纯合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得F1 , F1自交得F2 , 以期选育不同面筋强度的小麦品种。相关信息见下表。

    基因

    基因的表达

    产物(HMW)

    亲本

    F1

    育种目标

    小偃6号

    安农91168

    强筋小麦

    弱筋小麦

    A

    +

    +

    +

    +

    -

    B1

    -

    +

    +

    -

    +

    B2

    +

    -

    +

    +

    -

    D1

    +

    -

    +

    -

    +

    D2

    -

    +

    +

    +

    -

    注:“+”表示有相应表达产物;“-”表示无相应表达产物

    据表回答:

    (1)三对基因的表达产物对小麦面筋强度的影响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在F1植株上所结的F2种子中,符合强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 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3)为获得纯合弱筋小麦品种,可选择F2中只含产物的种子,采用等育种手段,选育符合弱筋小麦育种目标的纯合品种。

  • 16、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问题:

    (1)调查获得了树林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如图1):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图1显示,调查该地区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

    (2)调查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如图2),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主要是由引起的。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多样性。

    (3)图3是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4)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17、科研人员调查了某地不同林龄的松林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真菌的种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林龄(年)

    土壤有机碳(g·kg–1

    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

    18

    14.72

    64

    35

    30.90

    66

    51

    26.20

    41

    A、选取的三种松林的面积、温度等环境因素应相近 B、土壤有机碳被真菌分解后为林木提供营养物质 C、松林中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松林生态系统经历时间越长真菌的多样性越高
  • 18、下列对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质网通过“出芽”形成囊泡,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 B、细胞质中囊泡与核糖体膜融合 C、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离开细胞膜到细胞质中 D、高尔基体膜突出形成囊泡,离开高尔基体膜与细胞膜融合
  • 19、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 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 20、群落演替一般耗时较长,初生演替甚至要用地质年代来进行衡量。但我们身边发生的一些次生演替还是很明显的,如一个无人管理的小水塘可能会慢慢变小、变浅,成为一个小沼泽地,然后慢慢变成一小片灌木丛。下列关于群落演替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 B、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一般是先增多后减少 C、人类行为能在演替方向和速度方面干扰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使各种群的K值上升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