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习近平曾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人民呼声。这要求党(    )
    A、强化执政意识,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B、树立问题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坚持群众观点,满足群众各种诉求
  • 2、2023年5月,《国务院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印发。该计划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法律草案要主动同全国人大联系沟通,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的“直通车”作用,把宪法精神体现到各项法规中。上述要求有利于(   )

    ①提高立法质量,坚持良法之治        ②坚持宪法至上,促进依法执政

    ③坚持民主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④坚持人民至上,保障人民直接行使立法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近年来,我省公安机关始终紧扣“民心”,扎实推进“浦江经验”在公安信访领域落实落细,把领导“下访日”作为“服务日”“公仆日”,有效为民办实事解难题。我省公安机关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
    A、党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B、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的要求 C、我国政府是人大的执行机关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____现代化。(  )
    A、社会综合治理体系 B、治理能力 C、国家治理体系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 5、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行政复议、诉讼、仲裁、调解等方式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是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   )
    A、仲裁 B、调解 C、诉讼 D、行政复议
  • 6、下列对公正司法理解正确的是(   )
    A、法院的审判过程做到均等和正当 B、法院的审判结果人人满意 C、司法过程严格依据诉讼法进行 D、当事人诉讼地位有差别
  • 7、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经济体系 D、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8、法律是一种强制性秩序。这表明法作为社会规范(   )
    A、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 C、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 D、是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宽猛相济”、荀子提出“隆礼而重法”到汉代董仲舒强调“阳为德,阴为刑”,唐代提出“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这都启示我们(   )
    A、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B、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要切实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 10、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对派和一些激进势力以“反修例”为幌子进行各种激进活动,他们在外部势力的策划和支持下,鼓吹“港独”,包围和冲击中联办,肆意侮辱国旗、国徽和区徽,甚至公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暴行不仅危及香港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会毁掉特区政府的管治权威,毁掉香港的法治基石,毁掉香港的繁荣稳定。为促进香港稳定发展,公民应(  )

    ①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②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自己基本的民主权利           ④合法地履行集会、游行、示威的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爱国主义自古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2023年10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获表决通过。这部法律的出台说明(   )
    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B、法律的教化和道德的规范作用相得益彰 C、法治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佳途径 D、以法之名有助于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 12、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律的发展。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1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统帅地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这说明我国(   )
    A、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B、把宪法和法律作为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C、公民的任何权益都受到法律的保护 D、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平等地执行法律
  • 14、一国的法治由决定。(   )
    A、统治者 B、统治阶级 C、国情 D、国情和社会制度
  • 15、解决漫画《“踢皮球”》反映的现象,需要打造(   )

    A、执法严明的政府 B、权责法定的政府 C、公开公正的政府 D、智能高效的政府
  • 16、长沙市政府决定建立“12345”市民服务热线。按照“统一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过错问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答复”以及“首接负责制”的要求,按单位职责范围处理答复群众提出的咨询、求助、建议、批评、投诉和举报等事项。以上主要反映政府是(  )
    A、公开公正的政府 B、职能科学的政府 C、权责法定的政府 D、廉洁诚信的政府
  • 17、2023年中秋国庆期间,为保障群众安全有序出行,连云港交警推出“对外地来连客车因道路不熟悉驶入禁区、单行道、压线变道、未影响其他车辆安全通行的,以教育为主,原则上不予处罚”等举措。这主要体现执法部门(   )
    A、文明执法 B、规范执法 C、依法办事 D、公正执法
  • 18、依法治国就要加强立法,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达到良法则善治。这是因为,良法(   )

    ①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

    ③体现人民的意志                    ④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刘女士的父母重男轻女,一直偏爱弟弟,就连刘女士上学时的生活费都不予支付。刘女士一直靠勤工俭学、申请助学贷款等方式完成学业。大学毕业后,刘女士与李先生结婚并生育一子,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刘女士的生命,未留遗嘱。刘女士的父母要求分割刘女士的遗产,包括李先生婚后根据父母遗嘱继承的一套房屋(遗嘱合同没有明确表示房屋归哪方所有),刘女士的死亡赔偿金20万元。

    某班学生在法律课堂上围绕本案展开讨论,观点如下:

     甲:房屋虽然是继承李先生父母的,但仍应作为刘女士的遗产进行分割。

    乙:刘女士的父母对刘女士既未尽到抚养义务,也未承担刘女士的丧葬事宜,丧失了继承权。

    丙:死亡赔偿金作为刘女士的遗产,刘女士有继承权。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分别对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观点加以分析。

  •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纷繁复杂的形势,只有不断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抓住关键、找准重点、解决问题,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不断推向前进。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离不开学习科学思维,这是因为学习科学思维( )

    ①有助于发扬科学精神,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②能够帮助我们认清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提高政治站位

    ③有利于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

    ④有利于提升思维品质,直接推动事物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296 297 298 299 30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