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下为2022年我国居民收入的部分情况。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2年

    36883元

    49283元

    20133元

    比2021年实际增长

    2.9%

    1.9%

    4.2%

    注:2022年,我国GDP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3%。

    由材料可知,我国(       )

    ①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②坚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

    ③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区域差距不断缩小

    ④坚持贯彻创新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这是基于(       )

    ①民营经济是党执政兴国的依靠力量

    ②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民营经济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④民营经济是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对5000多年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的结果,是遵循深刻历史逻辑的必然结论,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唯一本质要求

    ②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③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各国人民祈望光明未来的共同要求

    ④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为百姓谋福祉,让人人都出彩,是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也是筑梦圆梦的不竭动力。材料表明,中国梦(       )

    ①是造福世界人民的梦

    ②本质是人民共富裕

    ③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④根本归宿在于人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

    ①表明改革开放仍在进行时,等待完成

    ②使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③表明我国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④能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开放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的著作。在书中,作者揭露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手段和残暴行径,对横遭圈地之祸而颠沛流离的劳动人民深表同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托马斯·莫尔看清了资本主义的罪恶本质 B、《乌托邦》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C、托马斯·莫尔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D、《乌托邦》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 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相互依赖。( )
  • 8、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
  • 9、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体现了党坚持依法执政。( )
  • 10、农历兔年春节期间,与兔子有关的文化创意产品销售火爆,这说明供给创造需求。( )
  •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
  • 12、某中学高二(1)班学生认真学习二十大报告的过程中,抄录了以下内容进行品读,感受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个“务必”

    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分两个阶段推进。这两个阶段分别要达到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
    (3)、结合报告内容,运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的相关知识,阐述我们应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13、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成功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浙江省、相关城市克服疫情导致赛会延期等不利因素影响,全面落实“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有条不紊推进工作,精益求精打磨细节,最终收获累累硕果。

    透过亚运之窗,一个生机勃勃的杭州,一个活力无限的浙江,一个气象万千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

    千百年来,杭州以“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享誉世界,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材料二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我们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如今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不亚于4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环境复杂,我们越是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有力的措施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

    (1)、运用“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相关知识,分析浙江省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的根本原因。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的意义。
  •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通胀高企、劳动力短缺以及分配不均等问题,2023年以来,美国包括影视、制造业和医疗在内的多个行业爆发了大规模罢工,给美国经济造成打击,也给美国民众带来了诸多不便。9月中旬,由于劳资谈判存在较大分歧,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针对通用、福特、斯泰兰蒂斯三家汽车制造商举行大规模罢工,而由于双方谈判仍无理想进展,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一再扩大罢工规模。9月26日,美国总统拜登抵达密歇根州,参与到了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的罢工中。

    有人认为,全美各行各业的罢工会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成熟得到解决。结合材料,请你运用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 15、习近平多次引经据典、援古证今,赋予典故鲜活的时代内涵。下列典故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个坚持”对应准确的是(     )

    序号

    习近平“用典”

    体现的“十四个坚持”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坚持新发展理念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 17、三大改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对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进行的三大改革,具体包括农业改造、手工业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以下关于三大改造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三大改造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②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生产资料公有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③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19、在奴隶社会,奴隶主不但强迫奴隶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繁重劳动,而且还把他们当作牲畜一样任意屠杀。但恩格斯却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希腊城邦,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这说明判断社会形态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是看(       )

    ①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生产力是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③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以及是否存在剥削       

    ④社会形态变化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这启示我们(     )

    ①回看走过的路,在世界大变局中科学把握和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②比较别人的路,照搬他国发展模式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远眺前行的路,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

    ④坚定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240 241 242 243 2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