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建设一个伟大的党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建设现代化强国
  • 2、如果请你参与以“过渡时期”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描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三大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你重点摄制的内容可能是( )

    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③颁布我国第一部宪法 ④基本完成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 )
  • 4、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照抄是很危险的,成功的经验,在这个国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个国家如果不同本国的情况相结合而一模一样地照搬就会导向失败。照抄别国的经验是要吃亏的,照抄是一定会上当的。这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

    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分析毛泽东的讲话对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启示。

  •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影响。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56年秋,中共八大的决议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共八大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一次比较成功的探索,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

    试结合过渡时期的历史内容,分析作出有关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这一科学论断的依据。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每个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均有不同,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新的生产关系的代替,又会使得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观念等发生改变。

    (1)、生产关系包涵哪几个内容?
    (2)、结合生产关系的内涵,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 8、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许多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与此相关的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④→③→①→② D、①→④→③→②
  • 9、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了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②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的初步基础

    ③意味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④使社会主义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0、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由锁链,雇佣工人是由看不见的线系在自己的所有者手里。”马克思所说的“看不见的线”指的是(    )
    A、资产阶级所掌握的国家政权 B、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C、雇佣工人和资本家订的契约 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11、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这表明五四运动(    )

    ①使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④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李大钊曾经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这是因为十月革命(   )

    ①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首次尝试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飞跃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毛泽东曾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意义在于(  )

    ①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给探寻救亡图存的中国人民提供了全新选择

    ③掀起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变革的浪潮           ④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新中国的成立(   )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           ②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的阶段

    ③弘扬和树立了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从19世纪开始,迫于动荡的社会形势,资本主义国家试图解决广大劳工阶级的社会问题,如提高工人在确定工资水平中的谈判能力,鼓励员工持有公司股票,促进股权的分散化,在公司管理中设置部分工人代表等,“人民资本论”也随之产生。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可缓和

    ②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差别不断淡化、阶级界限逐渐模糊

    ④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材料一  浙江勇担党中央赋予的光荣使命,奋力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不断谱写新篇章。在省委部署下,省政府出台具体举措:系统谋划扎实推进重大改革特别是扩中提低改革;鼓励全体人民辛勤劳动、创新创业实现致富增收;构建先富带后富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以“扶一把、送一程”的方式助力山区县发展特色产业;支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材料二  2022年12月23日,由浙江省委、省政府主办的第六届世界浙商大会开幕,会上传递出关爱、支持广大浙商的鲜明态度,既关心浙商飞得高不高,更关心浙商飞得累不累,努力为浙商创新创业营造最优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相关知识,谈谈如何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17、材料一“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董仲舒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材料二 公元前475年,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一般认为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确切时间,是奴隶制瓦解的时间,也是封建制形成的时间。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公元前475年的战国,一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从此,我国开启了新的一种剥削制度。

    (1)、 材料一董仲舒和李绅描述的是什么社会时代的生产关系。
    (2)、有人认为,材料中所体现出新的一种剥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的倒退。对此,我们应如何认识。
  • 18、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战斗功臣,先后参加辽沈、平津、抗美援朝等战役战争,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多次,荣获“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退役后,他将奋斗的“战场”转至亟待脱贫的家乡,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无私奉献。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                 ②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9、近年来人民政协围绕“国之大者”、民之关切,召开18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20次专题协商会、14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16次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51次专家协商会,推动全国政协协商议政成为协商民主的重要工作品牌。由此可见,人民政协(    )

    ①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完善决策          ②进一步拓展了协商的深度和广度

    ③推动了我国政党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④推进了全过程民主的实践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近年来,宁波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抓好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等工作落实。上述举措(   )

    ①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②保证了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民族自治权

    ③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④凸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上一页 217 218 219 220 2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