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材料一   欧文运用唯物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深层次的批判。首次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劳动价值论)揭示了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新和谐社会”的方案。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试办共产主义新村——“新和谐”村,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欧文在《致拉纳克郡报告》中提出消灭私有制,建立财产公有,权利平等和共同劳动的改革社会的理想主张,这标志着他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共占有,权利平等,民主管理等原则。欧文的这些想法只能是幻想,行动的结局也必然是失败。

    材料二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第一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这部分内容是由马克思本人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依据。第二个组成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用设计,又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这部分内容是由科学社会主义实践者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应用设计,是指导人们完成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应用设计。

    (1)、小组讨论:共产主义新村——“新和谐”村,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2)、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邓小平南方谈话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材料,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主制经济以中国封建社会最为典型。中国的封建地主对自有土地采取多种经营形式,有的是由自己经营,采取剥削僮奴或剥削雇工的形式,而主要的是将土地租给他人经营,采取以地租剥削依附农或佃农的形式。唐宋以后,分租给佃农的形式逐渐排斥和代替依附农形式,成为地主制经济中的典型形式。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奴隶主集中占有土地和奴隶,是凉山奴隶制剥削的主要形式。基于人身占有和隶属关系的无偿劳役,是奴隶主的主要剥削手段,奴隶都要自备耕牛、农具为奴隶主进行耕种,同时全年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还要为奴隶主服劳役,生活苦不堪言。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在生产关系上有哪些变化。

  • 4、一百多年前,伟大的马克思用他的理论唤醒了广大群众,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历史进程。时间上,他离我们远了,但他的形象却愈加高大,历史的车轮正沿着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最伟大的发现在前进,这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之所以伟大在于(     )

    ①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现实的伟大飞跃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③唯物史观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这里的“一定阶段”是指(     )
    A、剩余产品的出现和私有制的产生 B、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代替 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出现 D、原始的氏族议事会被国家代替
  • 6、董仲舒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欧洲封建社会流传一句谚语:“没有无领主的领地。”尽管如此,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社会,代替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的“黄金时代”依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下列观点对材料解析最合理的是(       )
    A、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B、封建社会贫富不均,不如平均分配美好 C、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思想 D、反映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人身依附的绳索,但是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奴隶制、原始社会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
  • 7、下列有关科学社会主义说法正确的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三大工人运动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 C、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D、唯物史观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 8、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宣称:“奴隶是一种最好的财产,是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这表明在奴隶社会(       )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③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

    ④奴隶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以下对原始社会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②原始社会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

    ③原始社会是最初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0、不同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始社会绝大部分在旧石器时代 B、奴隶制国家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C、石器在封建社会得到最广泛使用 D、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 11、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第203、205条规定:“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任何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之刑。”由此可见(     )

    ①该法律的制定对奴隶是不平等的②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③国家都只为少数人服务④奴隶有人身自由,但受奴隶主的阶级压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12、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的哲学、经济学、社会管理学、行为科学等科学理论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成果。以下说法对应正确的(     )

    ①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础

    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奴隶制国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形成了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阶级 B、奴隶主努力维护和奴隶的和谐关系 C、奴隶自觉接受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 D、监狱、法庭、军队的建立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14、资本主义制度最终代替封建制度的标志是(       )
    A、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 B、用机器制造机器,工业革命的完成 C、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15、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 B、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稳定发展 C、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矛盾 D、资产阶级国家推行自由共产主义政策
  • 16、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     )

    ①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③使资产阶级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

    ④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7、有这样一本书,它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本书是(   )
    A、《乌托邦》 B、《太阳城》 C、《自热法典》 D、《共产党宣言》
  • 18、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欧洲普遍确立下来,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C、分权与制衡原则的提出 D、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完成
  • 19、“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工人一天的工资,工人的全部劳动得到了报酬。”这种观点 (       )

    ①真实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

    ②正确地指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带有隐蔽性

    ③否认了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工人所得的工资

    ④掩盖了资本家靠剥削工人而发财致富的事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江苏正扛起担当,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江苏新实践。

    ◆江苏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始终把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稳扎稳打,厚植“制造家底”。于2023年上半年,推动1.5万余家企业实施智改数转项目建设,5300家企业完成智改数转任务。

    ◆江苏省迭代升级“千万工程”,支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江苏《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围绕全面促进消费、优化投资结构等方面提出具体政策举措,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并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江苏省敞开大门,把握发展主动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紧盯欧美、日韩等市场的同时,江苏将深入开拓东盟等区域市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的经贸合作。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江苏扎实推进新实践对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上一页 123 124 125 126 1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