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当地时间2024年1月16日,以“共同向未来”为题的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在巴黎举办。60年来,中法关系历经风雨考验,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成为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典范。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西方关系前列是因为(  )

    ①中国始终以长远战略眼光看待和处理中法两国关系

    ②中法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

    ③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

    ④中法经贸合作能助推两国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当前,战争的硝烟仍在弥漫,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引发伦理争议,气候变化问题愈发严峻亟需共同应对,全球多重变局并进,国际秩序演化加速,世界“危”与“机”交织。由此可见(  )
    A、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仍然存在 B、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世界各国致力于加强合作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D、应对世界“危”与“机”需要巩固新型国际关系
  • 3、2022年3月22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德国依然坚持拒绝对俄罗斯实行能源禁运的立场。他重申,许多欧盟国家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度很高,这不应该被忽视。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及其盟友不断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但对俄罗斯能源的态度问题,一直是最大的分歧所在。美国希望欧洲国家能够紧跟自己,在石油和天然气进口上彻底切断俄罗斯的命脉,但欧洲国家在这一问题上始终犹豫不决。这表明(  )

    ①世界多极化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②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③国家间的合作和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④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12月20日发表的《“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创建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制度。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单一制”下的香港的权力并不是由中央政府所授予的

    ②“单一制”下的香港被置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③“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

    ④“民主集中制”下中央政府必须考虑到香港的特殊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一书中,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柏拉图认为国家起源于劳动分工,因而他将理想国中的公民分为治国者、武士、劳动者3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和欲望3种品性。治国者依靠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和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他认为正义应该是包括被统治者在内的国家全体公民的利益。柏拉图描述的理想国(  )
    A、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无法实现 B、是对当时古希腊城邦国家客观现实的反映 C、与马克思所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描绘了人类社会的美好蓝图但没有揭示国家的本质
  •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根标杆。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党的二十大代表于吉红就是这样的旗帜和标杆。

    于吉红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更加增强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科研中,党员要做科技攻关的领头雁。”于吉红一直坚定不移地践行着科研人的初心和使命,她潜心科研,在分子筛材料的创制及基础应用研究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产生重要国际学术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分子筛的研究一度陷入低谷,不少人都劝她改换研究方向。但于吉红不为所动,“认准的就要坚持下去”。主动加班加点,就成了她的常态。20多年前,没有如今的便捷网络,为了寻找一个数据翻阅大量资料是常事,有时,于吉红甚至要跑到外地去查找。凭着坚韧的毅力,于吉红团队终于在国际上率先创建了分子筛合成数据库。

    ·虽然科研工作繁忙,但于吉红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将国际前沿成果引入课堂,以科研反哺教

    学。

    “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是我的责任”,迄今她已培养博士70余人,其中有40余人晋升为教授或副教授,涌现出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参加全国人大辽宁代表团审议,两次到辽宁考察调研,多次就东北、辽宁振兴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为辽宁设计改革发展大计,亲自推动解决重大问题。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辽宁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积极利用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嘱托,坚定发展信心,强化使命担当,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全面振兴蓝图变为现实!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于吉红是如何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实现辽宁全面振兴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来,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走过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一切为了人民的初衷和使命从未改变。党员干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烛照出一个政党的初心使命,展现着中华民族的广阔未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是庄严的宣示,更是坚实的行动。“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我们坚信,有十四亿多国人勤力奋斗,崭新的中国一定会续写奇迹,走向更伟大的胜利。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知识,阐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坚持人民至上。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中国革命有了主心骨;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推翻“三座大山”,把中国人民从灾难深重的危亡中解救出来,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在党百年华诞之际,我国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意气风发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书写壮丽诗篇的历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 9、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由此可见(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

    ③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④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工作的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领导干部始终要树立这样的业绩观。这一观点的依据(   )

    ①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人民群众是决定党与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的先人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有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这要求我们在深化改革过程中要(   )

    ①与时俱进,大胆摒弃既有政策和制度      ②积极探索,突破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固有观念的束缚      ④求真务实,把握好本国的国情和实际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2、“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林占熺,是菌草技术发明人。在他的带动下,菌草成为造福我国乃至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用自己的发明创造保护生态环境,让更多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林占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生诺言和入党誓言。由此可见,优秀共产党员(   )

    ①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②以发明创造新技术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③带动群众共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略

    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和人民事业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实现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有利的,该改的就要坚定不移改,进而他又提出了评价改革的“两个是否”的标准,即“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是因为(   )

    ①先进政党必须维护自己的特殊利益      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巩固执政基础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      ④要继承沿袭中国共产党历次执政策略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14、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理论建设,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提出了重要理论,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理论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②都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理论基础

    ③都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面貌      ④都是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5、毛泽东在追悼张思德的会上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下列语句最能体现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是(   )

    ①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②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祖国有难,汝作前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   )

    ①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②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③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7、“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意思是,一个人做事情,如果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当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需要中国共产党(   )

    ①把自身的特殊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②坚持立党为公的根本立场,坚持执政为民

    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合法权益

    ④牢记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8、风雨百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成就的取得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   )

    ①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②不忘初心,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

    ③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这一论断揭示了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自我完善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是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2022年11月《觉醒年代》获“最佳电视剧”奖。该剧讲述了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

    ①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社会彻底改变了基本国情,中华民族走向新时代

    ③解决中国问题有了出路,推进中国革命有了正确道路

    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836 837 838 839 8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