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斗争,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实现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有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请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辨析。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寻找适合国情的政治制度模式。

    材料二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结合材料二,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的角度,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 3、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地阐述了他们的观点:“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并且给出了具体的革命措施。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写到,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见下表)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

    这些措施在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不同的。但是,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

    2、征收高额累进税。

    3、废除继承权。

    4、没收一切流亡分子和叛乱分子的财产。

    5、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权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

    6、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

    7、按照总的计划增加国家工厂和生产工具,开垦荒地和改良土壤。

    8、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

    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的工厂劳动。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等等。

    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从人类历史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角度,尝试写出《共产党宣言》中这一段的中国写法。(写出5点即可)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至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中国从此走上了欣欣向荣、独立发展之路,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5、1956年,我国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一些主要指标。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703.6亿元,超过了“一五”计划规定的1957年要达到的水平。在列入“一五”计划的4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生铁、钢材、水泥、纯碱、客车、棉纱、棉布等27种产品的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了“一五”计划规定的1957年要达到的水平。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1956年,我国已经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③“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④“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虽然经历曲折,仍然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的:“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下列对这一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说法正确的有(    )

    ①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②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了先进的工业国

    ③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④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辟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的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④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国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的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有利于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没有任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冲突和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9、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是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十年,取得了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十年成就(    )

    ①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至1976年,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这告诉我们(    )

    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截至1978年,我国基本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这告诉我们(   )

    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②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华民族的面貌

    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实现了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

    ①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②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标志着中国革命第一个阶段的完成和第二个阶段的开始,从而‘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据此可知(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各个革命阶级联合领导的民主革命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第二阶段革命突破的必要准备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破茧,通常是指蚕通过痛苦地挣扎和不懈地努力,化为蝴蝶的过程。以“破茧”来指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把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地上诞生,喻作一个民族再生破茧成蝶之举。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使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有了主心骨

    ④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中共八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下列选项中,体现中共八大任务要求的是(    )

    ①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

    ②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加大对5纳米芯片的研发等科研的投入力度

    ④加快交通运输、建筑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1956年是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之年。这年的6月和10月,波兰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相继发生,同时,国内的社会主义改造引发的一些社会矛盾也逐渐显露。毛泽东对此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人民内部矛盾和阶级斗争两个方面加以认识,自己开动脑筋,解决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在这一年(   )

    ①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②党中央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判断

    ③党中央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④党和国家的决策为实现国家富强展示了美好前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肩负打碎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使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贯穿党百年奋进历程,是党赢得人民拥护、引领民族进步的关键密钥。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使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有了主心骨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2023年是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诞生80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这首歌从当年的解放区一直唱到全国,至今唱了整整80年,经久不衰,它唱出了人民的心声,唱出了共产党的伟大,也唱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繁荣富强的前进力量。这首歌反映了(   )

    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中国共产党是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主心骨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五四运动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中国共产党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4年来,我国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已踏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这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新中国的成立(   )

    ①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彻底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上一页 687 688 689 690 6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