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孝感建市30周年。

    30年来,孝感抢抓改革开放重要战略机遇期,向改革要发展动力、发展资源、发展空间,用梦想与希望演奏了雄浑激越的华丽乐章,用如椽巨笔书写了恢弘壮阔的时代画卷。

    30年来,孝感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断继承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引领孝感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孝感发展迎来了“能级之变”“位势之变”经济总量实现1000亿、2000亿、冲刺3000亿的大踏步跨越,稳居全省第5位。孝感2021、2022连续两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汉川连续4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应城位居中部百强第65位,孝南获评“中国生活卫生用纸(品)产业之都”云梦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安陆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大悟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孝昌获评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1)、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知识,说明孝感为什么要抢抓改革开放重要战略机遇期。
    (2)、有人认为,孝感30年来取得一切成绩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评析。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材料一  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到18.4%和18.6%。

    2023年是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十年来,诸多“第一”“首家”标注了自贸试验区“敢为人先”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鲜明印记:率先实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上线全国第一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创设第一批自由贸易账户;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经过7次缩减,负面清单条目由最初的190项缩减到27项,制造业条目已经归零……当前全球数字经济、绿色贸易等蓬勃发展,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探索,对在新兴领域增强中国话语权、贡献中国智慧意义重大。新起点上,以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为着力点,各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材料二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义乌考察时指出,推动义乌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形成一个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新世纪初,习近平同志在调研中敏锐地发现,快速发展的义乌遇到一系列体制机制瓶颈。比如融资,银行的县级支行授信权限低,

    企业贷款非常困难;比如进出口通关,每天向全球发送1500多个货柜,很多手续却要到金华海关办。对此,习近平同志形象地说: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在他的亲自推动下,2006年11月,浙江省下发《关于开展扩大义乌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对义乌实行空前扩权。扩权后的义乌投资环境、发展效率明显提升。

    今日之浙江,将继续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坚持“国家所需、浙江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努力形成更多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阐述“各自贸试验区继续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理由。
    (2)、义乌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45年进程的缩影,更是中国融入世界的缩影。有人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3、改革先锋王选,是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誉为“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1981年王选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1985年中文激光照排系统开始成为商品:1988年后,王选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走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1995年,王选出任某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同年12月,该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王选这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哪些阶段(    )

    ①批准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②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④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A、①② B、②③ C、④① D、③④
  •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既坚持了马列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又从当时中国无产阶级力量不强、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之处等实际出发,不仅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也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这启示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必须(   )

    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②注重与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

    ③注重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④逐字逐句地实践马克思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一化三改”,即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这个总路线和总任务(   )

    ①在本质上是要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生产力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③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④促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    )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建设 C、社会主义革命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7、麒麟区某中学高一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展示改革开放历程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1978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②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厦门、汕头、珠海设置经济特区

    ③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④2017年,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时间里,东莞从一个地区生产总值仅6亿元的农业县,发展成经济总量2021年达10855.35亿元的现代制造业名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现巨变的生动缩影。某学习小组的4位同学以改革开放为主题进行了综合探究,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甲: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人民同步富裕的关键一招

    乙: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丙: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丁: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A、 B、 C、 D、
  • 9、1956年,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种重大历史变迁,标志着我国(    )
    A、改革开放起步 B、土地改革胜利 C、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D、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到总量稳居世界第二,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只用40多年就走过了一些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路。这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

    ①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②极大地改变了国家和人民的面貌

    ③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目标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李强总理在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在不确定的世界中,中国的确定性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中流砥柱。实践充分证明,制度稳则国家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是我们最大的确定性,也是面对不确定的信心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②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的基本依据

    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探索形成

    ④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切进步发展的根本原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继续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新时代坚持自信自立要(   )

    ①坚持在理论创新基础上不断推动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

    ②抵制各种西方思想的影响,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③秉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自信

    ④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南水北调……从南海之滨到北国雪原,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一个个重大工程相继问世,一项项发展成就硕果累累。一位西方政要来华访问时曾提出问题;为何中国制定的五年规划能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得到的答案是:中国的制度设计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这说明(   )

    ①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令世界震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我国国家治理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下列对“三大历史性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人民有了谋求解放和幸福的主心骨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改革开放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下列选项能体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是(   )

    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改变了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一五”计划完成以后,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

    ④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国家治理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向。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必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办,这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道。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指导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投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热气腾腾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农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从此,中国摆脱了内忧外患的局面,走上了欣欣向荣、独立发展之路,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在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遵循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以及创造性1966年的十年间,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3倍,钢铁、机械、石油工业等都获得长足发展;全国新增铁路营业里程9000多公里,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坚持长期不懈地大规模兴修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期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57—1966年,高等学校毕业生近140万人。是1950-1956年的4.9倍。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但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有人认为,改革开放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至暗时刻”,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阅读材料,阐述图片中发生在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事件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影响。

  •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周年,抚今追昔,继往开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救亡斗争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七十多年的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回望历史,我们看到的是一条中华民族从独立到富强的复兴之路,是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创造人间奇迹的辉煌之路。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里,中国频遭侵略和蹂躏之害、饱受战祸和动乱之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4年,是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4年,是沿着民族复兴之路奋勇前行的74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筚路蓝缕,辟除榛莽,一路走来,走向辉煌,走向复兴。

    (1)、结合材料,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中国的意义。
    (2)、请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个左右。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是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为彪炳史册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受人欺凌的境地,标志着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有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对今天中国的地位、民族进步、国际社会的影响。

上一页 685 686 687 688 6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