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新的伟大实践,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相统一,在指导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和伟大自我革命的历史进军中,必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而持续发展、不断丰富、更加完善。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B、是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C、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D、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
2、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下列有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国际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拓展 B、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D、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开辟新的境界
-
3、党面临的“四大考验”(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党面临的“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 )
①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②推进伟大事业,以伟大社会革命引领伟大自我革命
③建设伟大工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④实现伟大梦想,发挥伟大事业的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2022年6月10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在江西井冈山举行。会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实践、扎根中国大地,提出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推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②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③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④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为此,需要全党( )
①坚持制度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做到志不改道不变
④接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消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历经百年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感悟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奋楫前行、不断主导世界发展的时代
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7、截至2023年8月,我国已与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以及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航天机构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中国载人航天始终致力于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积极开展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和空间应用的进步发展。这从侧面表明中国梦( )
①是实现中国航天强国梦的具体形式
②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主体是坚守岗位的航天工作者
④是奉献世界的梦,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
8、祁连山南麓,青海木里矿区,曾因多年盗采滥挖,形成骇人“天坑”。修复自然生态,必须要从政治上看,从思想上转,从政治纪律查,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党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唤回风清气正,换来碧草连天。材料表明( )
①我们党应开新局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②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新时代十多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意味着新时代(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②中华民族完成了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④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要解决这一矛盾,从根本上讲,需要( )A、调整生产关系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调整上层建筑 D、提高劳动者素质
-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了,要实现中国梦需要(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
②发挥伟大斗争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推进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
③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联系起来,实现合作共赢
④广大青年把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融入自己的人生理想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2023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人如此总结:改革开放的成就“梅花扑鼻香”;改革开放的过程“大胆去尝试”;改革开放的现状“黄金无足色”;改革开放的未来“仍需傲霜雪”。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A、梅花扑鼻香——实现了中华民族日益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B、大胆去尝试——破除落后僵化的思想观念,寻求改革捷径 C、黄金无足色——在取得成就的同时,正视急需解决的问题 D、仍需傲霜雪——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增强改革的力量源泉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江山破碎,国弊民穷”的年代,狱中饱受折磨的方志敏,于人生最后时刻以生命写就了“可爱的中国”。他相信,“蛮可爱”的中国一定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这是方志敏一边和死亡打着照面一面勾勒出来的朗日晴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信仰。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感悟“可爱的中国”,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你对“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理解。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百年来,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在生死斗争和艰苦奋斗中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付出巨大牺牲,锤炼出鲜明政治品格,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正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可逆转地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材料二 在十九届六中全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晓晖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阐述中国共产党对这一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2)、结合材料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联系。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青年有大志,民族才有希望;青年有梦想,民族才有未来。
无论是“觉醒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进青年,还是平均年龄35岁的中国载人登月团队,他们哪里需要往哪里冲、越是艰苦越向前,他们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用实际行动诠释不同时代的青年担当。长江后浪推前浪。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时代青年,就是要敢当闯将,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摸爬滚打中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展示蓬勃青春风貌、谱写激昂青春乐章。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荣辱振臂高呼的新青年,到抗日战争时期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国家经济建设东驰西骋的杰出青年,到改革开放时南下创业的有志人士,再到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青年乘风破浪、披荆斩棘、阔步向前。青年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他们是岁月静好的负重者,他们是逃离舒适区的逆行者。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分析“青年有大志,民族才有希望;青年有梦想,民族才有未来”带来的启示。
-
16、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今年4月初,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我省全面启动第一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省共2.5万个党组织、39.1万名党员第一时间投身到这一直抵人心、触及灵魂的教育洗礼当中。之所以要开展主题教育,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②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制度保障
③能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④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讲话,深刻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即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这一重要讲话( )
①说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建设发展的决定因素
②是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③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迈向新阶段、当今世界经历新变局、中国共产党面临执政新考验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十个明确”是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②“十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
③“十个明确”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
④“十四个坚持”侧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是“八个明确”在实践中的逻辑展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9、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人进一步迈向星辰大海;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越来越多“国之重器”成为中流砥柱;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历史无数次证明,中国社会的各项事业,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团结一致、积跬步至千里干出来的。由此可见( )
①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②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中国梦是世界人民梦想的组成部分
④进行伟大斗争对实现中国梦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对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到李大钊的“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从毛泽东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到习近平的“共产主义不是‘飞来峰’,不可能唾手可得”。下列表述与材料主旨相同的是( )
①“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②“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③“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④“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