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将“中国移动微法院”转型升级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集成整合调解、立案、阅卷、送达、保全、鉴定等诉讼服务功能和智慧服务相关功能,实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一网通办、一站全办”。截至2023年底,“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累计接收网上立案申请逾3905万件,累计访问量超过59亿次。“互联网+司法”的优势在于(    )
    A、简化司法诉讼流程,传递司法为民温度 B、保障司法程序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提高服务水平,释放司法惠民便民红利 D、改变传统诉讼模式,满足群众诉讼需求
  • 2、2023年S省创新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实现司法行政机关与纪检监察部门“协同作战”。S省各地司法行政机关以专项行动为抓手,通过案卷评查、专项检查、评议考核等方式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构建“1+N”线索收集机制,与纪检监察、法检、工商联、信访等部门建立问题线索互相通报机制,开通网上征集问题线索平台,扩大线索来源。上述做法(    )

    ①能够形成行政执法监督合力,建设法治政府

    ②有利于促进公正司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可以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防范权力滥用

    ④意在完善监督体系,加强法律的实施和监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2024年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初次审议。修订草案明确国防教育是“国家在全体公民中实施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履行国防义务为目的,与国防和军队建设有关的理论、知识、技能、心理的教育”。可见,该法的修订(    )
    A、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 B、坚持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C、有助于形成严密的法治实施体系 D、能够发挥法律对公民的教化作用
  • 4、2024年4月,农业技术推广法等三部法律的修正案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修正案草案主要针对机构改革涉及有关国务院部门职能优化调整,对有关条款进行了修改,推动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①推动政府机构职能优化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从实际出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③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内容

    ④党的政策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甘肃某地在社区推广“协商议事会”工作机制;陕西某地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方便网格员、居民随时上报社区相关问题;上海某街道出台居民公约,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安居、乐居的港湾……上述材料共同反映了(    )
    A、发展基层民主,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B、加强政权建设,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形式 C、拓宽参与渠道,保障居民管理公共事务 D、创新自治机制,增强基层群众民主意识
  • 6、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充分发挥三省交界的区位、资源禀赋和特色资源优势,通过“文化共融”“矛盾共调”“环境共建”“产业共兴”机制,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和节日庆典等,为各族群众搭建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增进了解和加深友谊,促进民族团结,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说明(    )

    ①该自治县贯彻落实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②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促使了民族发展差距不断缩小

    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

    ④该自治县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2024年5月11日,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坚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专题协商会。本次专题协商会召开前,调研组深入二十多个调研地点,与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村镇农户深入交谈,并召开专题调研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专题协商会的具体建议将以政协信息等形式报送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及有关部门参考。由此可见,全国政协开展专题协商会(    )

    ①是我国政治生活中最高形式的民主决策过程   ②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③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   ④围绕民主和发展两大主题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是人大代表与群众共议、共商、共决的有效载体。西安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党的政策“宣传站”、化解矛盾“减压阀”、群众冷暖“连心桥”、代表履职“监督岗”的作用,收集群众呼声、掌握民情民意。人大代表联络站(    )

    ①彰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②是居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途径

    ③扩大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范围   ④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2024年3月,为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推动移动支付、锻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进一步提升支付服务水平,更好服务社会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务院的上述举措(    )

    ①是政府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②有利于优化政府职能,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③反映了我国的国家职能能够与我国的国体相适应

    ④是政府履行对外职能,构建有利国际环境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再次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由此可见(    )

    ①中国共产党支配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

    ②中国共产党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科学执政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政治保证

    ④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体现了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习近平总书记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文章中指出,只要我们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经常深入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真心拜人民为师,诚心向人民学习,虚心向人民求教,就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实践力量和理论智慧。这说明(    )

    ①依靠人民执政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

    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取决于人民支持

    ③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④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①
  • 1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创造新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到实现人民军队转型重塑,从建设美丽中国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党是决定新时代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④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人民的正确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①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千万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写入标题,肯定了“千万工程”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普遍意义。

    材料一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重要指示要求,从浙江农村区域差异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立足不同地形地貌,结合地方发展水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构建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乡村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4”规划体系,着力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的深化提升,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

    材料二 浙江M村在实施“千万工程”的实践中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基层民主协商为法宝的共同富裕建设新路子。20年来,M村牢牢把握村党委工作主动权、掌控力,强化网格支部主体作用发挥,每个环节都把牢方向、拉好纤绳。坚持把工作做在日常,把感情系在经常,知民情、解民忧,站在群众角度把事情议透、把思想议通。遵循大事大议、急事急议、小事小议的原则,建立了一套事前准备、事中组织、事后运用的工作制度,让协商民主更加符合基层实际。近年来,该村通过民主协商议事879件,问题解决率达98%,满意度达100%。

    材料三 近年来,山西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农业农村面貌明显改善。2024年山西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好2024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布,指导山西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具有晋风晋韵特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阐述浙江省委省政府在推进“千万工程”的过程中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M村的做法对促进基层民主协商的意义。
    (3)、2024年2月,太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年内创建精品示范村10个,提档升级村50个。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为太原市落实山西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8月,Y村将迎来了第二个全国生态日。19年前,在考察浙江Y村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曾经,这里时常炮声隆隆、粉尘遍地,许多村民靠开采矿石谋生,腰包鼓了,生态却破坏了,一时间“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后来,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村里关停矿山、水泥厂,发展生态旅游。如今,昔日矿坑成了咖啡馆,水泥厂变成了创客空间……300多家咖啡馆遍布乡村,农家乐融入景区,养鱼用上5G物联网。2023年,Y村接待游客超过115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高达224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7.1万元。

    “好风景”兴起“好经济”,带来“好钱景”。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探索旅游新模式,Y村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卖生活方式”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并举的新路,开辟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知识,说明Y村如何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论述了科学教育的意义、内涵和方法,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旨在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需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夯实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兴文明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系统的巨大工程,法治在构建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和保障性的作用。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累累硕果:目前我国有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地方性法规1000余件,相关司法解释16件;生态环境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纵深展开,区域、部门双重联动协作的环境保护执法机制不断完善;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水平稳步提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取得较好成效,环境司法审判的公众参与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明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公众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环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然而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绝不能毕其功于一役,新时期生态环境建设面临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新挑战,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用良法善治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说明如何通过良法善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法律,为全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根本行为规范和有力法治保障。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部分内容

    蕴含道理

    第一条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健全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方参与、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发掘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十七条任何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不得有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等行为。

  • 18、从医疗健康到交通运输,从金融领域到农业生产,人工智能正引领着各个领域的变革。然而,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应用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确保其应用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从哲学上看,能支持该观点的理由是( )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③要坚持两点论,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

    ④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这给我们的唯物辩证法启示有( )

    ①任何事物都有优点缺点不能一概而论   ②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做事情要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从实际出发探求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下面选项中与右图漫画《简单是由复杂来支撑的》(作者:郑辛遥)所蕴含哲理相符合的是( )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568 569 570 571 57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