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材料一    在饱览美景的时候,人们少不了用手机、相机跟大自然合影,用照片定格视野中的美好。在没有摄影的年代,要想留下图像,就得靠绘画了。在过去,中国的山水画就是古人与大自然的合影。

    中国山水画在魏之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魏晋之后,人物逐渐变成山水画中的点景。画家常将这些“小人物”置于深山空谷之中,或清溪幽涧之旁,或居或游,或耕或读,或樵或渔。至此,典型的中国山水画,就具有了“大山水、小人物”的特点,且山水与人物融为一体。

    这样的山水画作品,提供了多重欣赏角度。既可以远观,像用广角镜头那样看全景,感受山川的壮丽;也可以聚焦画中人物,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还可以拿放大镜对着局部画面,揣摩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衣着,以及草木和建筑的细节。

          材料二 典型的中国山水画具有“大山水、小人物”的特点,

                    隋朝画家的《游春图》具有“大山水、小人物”的特点,

                          所以,隋朝画家的《游春图》是典型的中国山水画。

    (1)、从材料一中对中国山水画的描述中找到一个复合判断,并说出其类型。
    (2)、分析材料二的三段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运用辩证思维的有关知识,从材料一中找出一例,具体说明文章作者是如何阐述中国山水画的特点的。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九部分。

    文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真抓实干做好2023年重点工作,不折不扣完成好既定目标任务,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材料二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 3月5日开幕。开幕会上,李克强总理最后一次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形成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在起草阶段,总理作为报告人提出总体要求,然后由起草组进行调研写作,形成初稿。第二阶段是修改完善阶段,初稿在这一阶段至少要通过四道关卡:第一关是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修改;第二关是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顺利通过这一关,稿子就成了征求意见稿;第三关是征求中央地方、党内党外、专家学者、普通百姓、网民等各界人士代表的意见,汇总所有人的意见后再进行修改;第四关是改好的征求意见稿,再送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第三阶段要经过人大会议的审议。整个过程大概是两到三个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坚持稳中求进,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超前思维的方法知识,分析国家部署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2)、结合材料二,说明《政府工作报告》的产生过程运用了哪些创新思维方法。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立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

    为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等要求,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安徽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决策。2020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2021年2月,省政府印发了《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计划方案》。

    三年来,自贸试验区坚持以“计划方案”为指导,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激发了制度、开放、产业、创新和服务国家战略五大领域的深层次“变化”,形成了一批具有安徽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截至2023年底,累计形成19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32项为全国首创,10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入选商务部研究院2023年全国创新案例,初步实现了国家赋予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

    下一步,安徽省将在全面总结各地自贸区建设经验基础上,继续推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以更大力度深化制度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培育主导产业等七大提升行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知识,阐释创立自贸区在推进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如何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
  • 4、沉没成本效应的原始定义为“如果人们已为某种商品或劳务支付过成本,那么便会增加该商品或劳务的使用频率”,这一定义强调的是金钱及物质成本对后续决策行为的影响。心理学家们为沉没成本效应提供了一个解释:原来与获得和已经拥有的东西相比,人们更在意的是损失,但损失的背后是更大的损失。这说明了(       )

    ①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要积极推动矛盾向同一方向转化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范围

    ③度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要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度”

    ④运用矛盾分析法,用超前思维认识事物发展动态过程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 5、为了研究舒马曲坦(药品)对某种疾病的治疗效果,科研工作者进行了对比实验(如下图)。下列对该实验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分析正确的是(       )

    ①该实验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进行逻辑推理

    ②该实验排除了药物以外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该实验搜集的数据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起点

    ④该实验运用的逻辑推理方法不具有保真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建筑师在盖房时可以对照设计图,教师备课可以看各种参考书,所以,学生在考试时可以看教科书及相关材料。这个推理(        )

       ①把握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探求了事物现象间的规律性关系

    ​​​​​​​  ②运用了创造性思维,举一反三,利于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③前提与结论间联系是或然的,需要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

    ​​​​​​​  ④犯了机械类比错误,未能抓住前提与结论间共同的本质属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4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5周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工作。据此完成问题。
    (1)、近平总书记强调,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党的号召下,全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成就举世瞩目。由此可见(     )

    ①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建设生态文明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④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建设美丽中国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自建国以来,我国就一直大力提倡植树造林。1978年启动的西北、华北、东北“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其预期建设周期从1978年到2050年,历时长达73年。为了治理沙患,建设者们探索出多种治沙方法:采用乔灌结合和草木结合的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探索“光伏治沙”的妙招,成功实现了太阳能发电和种草治沙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治沙效果。“三北”防护林治沙增绿过程中的创新思维体现在(    )

    ①发挥聚合思维的畅想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化方案

    ②运用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

    ③积极运用超前思维,把握治沙增绿未来的发展趋势

    ④推动思维正逆互补,超越客观条件进行突破性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某地提出将口袋公园建设与社区建设相结合,坚持集绿化、美化、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理念,因地制宜,见缝插绿,将每年需花大量人力物力进行集中整治清理的废弃地、边角地等进行改造绿化,变成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让居民转角即遇见“美”。城市“边角料”变成“口袋公园”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对事物结构顺序进行反向思考,可以发现事物未被我们认识的新功能

    ②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要善于从不同的方向思考和解决问题

    ③事物都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中,由果溯因比由因到果更能实现创新目标

    ④逆向思维应当合“理”,要立足本地实际,遵循客观规律,做到因地制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辩证思维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下列对漫画《有些人感叹水滴的力量,却忽略了水滴的坚持》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看到了事物发展的质变,忽略了其量变

    ②看到了事物发展的量变,忽略了其质变

    ③启示我们做事情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

    ​​​​​​​④质变必定都是由数量的不断增加引起的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11、“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全国“两会”热词。以下关于甲、乙、丙、丁的论断或推理分析正确的是(       )

    甲:新质生产力是更高科技、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乙:只有发展新质生产力,我国才能构筑起科技自立自强的不倒长城。

    丙: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丁:新质生产力都是先进生产力,所以,有些先进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

    ①甲在给新质生产力下定义时,犯了定义过宽逻辑错误

    ②乙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③丙的论断是真的,要求两个支判断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④丁的推理属于性质判断换位推理,遵循了逻辑思维规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毕加索创作了由少女、和平鸽、橄榄枝构成的《少女与和平鸽》,借此表达了对和平的祈愿。对这幅画体现的思维形态认识正确的是(   )

      ①在感觉、直觉、表象的基础上,触及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形象特征

      ③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反映认识对象,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

      ④以基本单元形象性、运行方式想象性、思维表达严谨性为特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陕西省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并动态管理,分7批次对23个省级部门权责事项进行调整,编制并公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023年版)和行政备案事项清单(2023年版);健全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在省政府网站集中公开现行有效的省政府规章和省级行政规范性文件,将高质量项目和优化营商环境等信息公开情况纳入政务公开绩效评估指标;通过减环节、优流程,强化“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秒批秒办”、上线“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15个,39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省通办,154项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概括陕西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成功经验。
    (2)、公民是政治生活的重要参与者。请你为中学生参与法治政府建设提两条建议。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欺凌、网络消费陷阱……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相关的社会新闻屡见不鲜。在网络空间为未成年人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2021年6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网络保护专章,释放出清晰而强烈的信号,也为后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制定奠定了法律基础。2023年11月,历经多年酝酿和完善,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出台,并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此次出台的《条例》,历经7年酝酿并3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备受社会关注。《条例》单设网络素养促进专章,明确了学校、家庭、政府相关部门及机构、社会主体等的职责。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制定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的。

  •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湖北省委深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点优势,在全省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将该活动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有机结合,谋划开展“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聚焦“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这个大主题,四级人大联动,各地因地制宜选择510多个小切口,紧贴群众急难愁盼。各级人大代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引导群众“主意大家拿、办法大家想、事情大家做”。人大代表了解民情、提出建议,各级人大及时交办、跟踪监督,推动解决了不少民生问题。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好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好制度。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我们党自成立起,始终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指出,“反贪污、反浪费一事,实是全党一件大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腐败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深刻揭示了反腐败与自我革命的关系,赋予反腐败新的时代意义。

    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全面总结新时代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对党执政的意义。

  • 17、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拉美特利提出了著名的“人是机器”的论述。他认为,人是机器,人的肌体和心灵的一切活动都是机械运动的一种表现,都是身躯上各种“机器”机械作用的结果。下列观点与“人是机器”所属哲学类型一致的是(    )
    A、只有物质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它来衡量 B、凡可状者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C、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D、原子是“宇宙之砖”
  • 18、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本上化才能落地生根,时代化才能充满生机。为此要求我们(    )

    ①立足中国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新飞跃

    ②在解决时代提出的课题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

    ③坚持守正创新,实现中国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符合

    ④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及其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某科学家认为,以牛顿力学的建立为代表的第一次科学革命,以相对论、量子力学为标志的第二次科学革命,都有新的哲学思想的催化作用。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由此可见(    )

    ①具体科学的成果丰富了哲学对于世界的认识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推动哲学的进步与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未来的科学革命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激发和引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法律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民众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这段话意在强调(    )

    ①全民守法需要有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制度安排

    ②增强民众的法治观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③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④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567 568 569 570 57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