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当前,国际形势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确定因素、不可预见性风险挑战更加复杂严峻;国内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叠加出现。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要牢牢坚持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这里的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是指(       )
    A、党的基本路线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2、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范畴,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今天,我们所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     )

    ①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②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③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④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3、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惊叹“中国高铁”“航天科技”“嫦娥驻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系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       )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C、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科学社会主义 D、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 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     )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5、习近平指出,________________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6、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中华民族充满变革和开放精神,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常态,中华民族以改革开放的姿态继续走向未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根基。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

    ①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②是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法宝

    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④为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是一蹴而就的。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排序正确的是(   )

    ①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确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GDP持续增长,1986年突破1万亿元,2000年突破10万亿元,2006年突破20万亿元,此后以每1-2年便突破一个10万亿元关口的速度发展……2020年突破100万亿元,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有(     )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④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1978年,安徽滁州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可见(     )

    ①中国改革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

    ②改革就是一场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革命

    ③“大包干”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人民群众为中国改革开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从195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着手制定“一五”计划(1953-1957)。1955年7月,“一五”计划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①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

    ③推动我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年。74年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生的共和国迎着朝阳向前进。74年的历史,是一部亿万人民奋斗不息的历史,更是一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②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③意味着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了主心骨

    ④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2、近代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谷底。无数仁人志士,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

    ①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

    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资产阶级还未能形成

    ④中国的封建势力依然强大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3、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在于(     )
    A、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B、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C、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D、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14、下面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大事件的时间轴。

    对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

    ③巴黎公社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④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中唐时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不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斜,船中养犬长食肉。诗人用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揭露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表达了对终年劳碌但不得食的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在封建社会(     )

    ①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在地主强制下劳动

    ②地主阶级通过赋税剥削占有农民劳动成果

    ③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④收取杂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希腊城邦,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我们知道奴隶社会非常残忍,可为何它代替原始社会被称为是历史的进步?下列能佐证这一历史进步的是(       )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②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

    ③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已经出现                           

    ④手工业兴起,商业和城市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原始氏族依靠道德和习俗管理社会,通过共同分配财富和资源来维持社会和谐。然而,当社会中出现较多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时,这种管理方式就会失效。这说明原始氏族制度(     )

    ①依赖于氏族成员之间的情感和道德联系             

    ②是由当时社会的道德和习俗决定的

    ③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而具有局限性             

    ④是适应当时社会的有效的国家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不定项)广东醒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广东传统音乐、舞蹈、武术等为一体的民间舞蹈样式。某文化公司对传统舞狮套路、南拳打法进行舞蹈化的创新提炼,以更高立意和时代元素凸显舞狮的精神内核,推出的新作品获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好评。醒狮文化新作品取得成功(     )
    A、开创了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格局 B、是融通不同资源、进行综合创新的范例 C、彰显了岭南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生命力 D、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
  • 19、在某镇的农贸市场,一部讲述乡村振兴的话剧在大篷车移动舞台上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一辆车,一群人,一台戏,让越来越多的乡亲在家门口“吃”上了文化“大餐”。这一活动能(     )
    A、变革文化传播机制 B、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 C、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D、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 20、(不定项)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考古学家经常能通过对某些历史遗物微小细节的考察,提出对某段历史的全新理解。这意味着(     )
    A、人们可以仅仅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B、实践的发展能为认识的深化提供新的条件 C、认识方法的差异必然造成认识结果的差异 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