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4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中级人民法院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的工作部署,着力推进信息化系统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建设和应用,全面开启法院智慧管理模式,进一步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诉讼服务理念落在了实处。建设智慧法院(     )

    ①保障全体社会成员遵守和信仰法律       ②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效率

    ③能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④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发现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其他主体起诉的情况下,由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制度。实施以来,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70多万件,解决了类似万峰湖污染、英雄烈士名誉受损等一大批“硬骨头”问题。由此可知,人民检察院(       )
    A、在初心与民心同频共振中持续强化权力 B、坚持司法为民,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以实现法律监督 D、不断提高严格执行检察工作的觉悟水平
  • 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因时而变,法因世而变,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增加多项便民举措,为当事人申请、参加行政复议提供便利,保障当事人在行政复议中的各项权利。该法律的修订表明( )

    ①司法为民,更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安全感

    ②科学立法,更好依法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③增加权益,实现了公民权益的全面发展

    ④遵循国情,是我国科学立法的重要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吉林省长春市德惠法院积极推进司法良知培育行动:畅通24小时网上立案渠道,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增设信访接待窗口,畅通当事人权利救济渠道:争取地方党委支持,将“无讼村屯”创建工作纳入平安德惠考核体系,创建“无讼村屯”8个:健全人民法庭“立、调、审、执一体化”机制,提高立即执行率……上述举措有利于( )

    ①改善诉讼服务作风,提升司法受理执行质效

    ②发挥法院的法律监督职能,化解了矛盾纠纷

    ③创新司法工作机制,提供了高质量司法服务

    ④强化社会对司法的监督,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2024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将走过70年的光辉历程,在长期的实践中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

    ①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②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

    ③保证了我国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

    ④适合我国国情,也保障了公民依法履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回答下列小题。
    (1)、2023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1周年。对于宪法我国这部根本的大法,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不用遵守宪法的规定 C、实施依法治国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D、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就要依宪执政
    (2)、2023年8月9日石家庄市发布了大规模的拆迁计划,涉及到了14个重要片区。拆迁涉及的土地面积约0.1963公顷,主要用于交通运输用地的建设。在拆迁的前置词中,依法无疑是重中之重。只有“依法”,才有和谐与平安拆迁。这告诉我们,政府( )

    ①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维护稳定

    ②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③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严格落实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④要把依法决策贯彻到决策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重庆市着眼于构建更好体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实践平台载体,深入推动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区县人大“年中会议制”、乡镇人大“季会制”、区县乡镇“年度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等改革,让群众对“家门口”的民主可感可知,推动了基层协商、基层治理。这一做法( )

    ①进一步创新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丰富民主形式

    ②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治理效能,推动了治理体系和能力

    ④通过制度化、程序化的安排发挥了基层民主监督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2023年9月,来自14个国家的22名媒体代表到新疆实地采访了解新疆社会发展变化:新疆在反恐和去极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的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多彩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当地政府充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清真寺保存完好,设施齐全,各族群众生活和谐共处。由此可知( )

    ①依法开展反恐和去极端化斗争,保障各族群众的生存权、发展权

    ②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公民信仰宗教

    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④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反对其他国家干预我国宗教事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为推动京津冀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发展和跨越发展中的壁垒,2023年10月,北京市政协成立医药健康产业链委员工作室。委员们一致认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北京市政协要加强战略布局与谋划,围绕“京津冀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共话发展、共谋良策。由此可见( )

    ①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②政治协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③北京市政协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积极应对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④北京市政协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凝共识、集众智、聚群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2024年3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分赴广州、佛山等地市开展专题调研.代表们进高校、入企业,听汇报、深调研,围绕科技创新教育、科技人才、人才高地建设等领域,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建言献策。这表明全国人大代表(     )

    ①努力为人民服务,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②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人民利益代言人

    ④积极履行自身职责,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张同学在中国人大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2024年4月26日起,对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初次审议的国防教育法(修订草案)、会计法(修订草案)、统计法(修订草案)、能源法(修订草案)、原子能法(修订草案)、反洗钱法(修订草案)6件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25日。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行使审议权和立法权

    ③公开征求意见可以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制度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2024年3月12日,河北廊坊下辖的三河市燕郊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事故发生后,应急、消防、卫健等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力展开救援与处置工作。当地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一做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B、我国的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C、人民民主有法律、制度和物质保障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 13、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关于党的执政方式,下列对应准确的是( )

    党中央强调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

    科学执政

    党中央通过网络平台就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与保护问题公开征求意见

    民主执政

    党中央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就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立法建议

    民主执政

    党中央提出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立法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

    依法执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2024年4月来,广西多地出现短时强降雨、大风、冰雹等极端天气。面对极端天气,省、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开展入户提醒、隐患排查等“敲门行动”,深入一线了解群众受灾情况,及时组织力量开沟排涝和清理路障,迅速转移受灾群众,积极做好指导农户灾后复耕补种等工作,切实把灾害隐患排查和应急处置各环节抓细抓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体现党员干部(       )

    ①主动担当责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

    ②坚持人民立场,永葆自身纯洁性和先进性

    ③深入人民群众,坚持自我革命的根本宗旨

    ④牢记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理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2024年2月5日至25日,人民网连续第23次开展全国两会调查,广纳民情民意。本次调查通过人民网全媒体通道推出,吸引约615万人次参与。这体现了我党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的追求。下列选项与上述观点的主旨不一致的是( )
    A、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意。(春秋《管子·牧民》) B、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C、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宋·苏舜卿《诣巨疏》) D、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 16、2024年1月1日,最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正式开始施行。该条例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该条例的修订( )

    ①是健全从严治党体系提升全党战斗力的内在要求

    ②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法治方式

    ③对推进新时代强国建设新征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④有利于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2024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旨在维护党群关系,巩固执政地位                 ②重视舆论思想宣传,坚持正确方向

    ③始终引领先进文化,厉奋发勇毅前行             ④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2024年中国科技创新开年捷报频传: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中国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中国成功发射天目一号气象星座15-18星……一批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这些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 )

    ①坚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③坚持人民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执政理念

    ④坚持依法执政并把其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构想了中国铁路、公路、运河等交通运输的宏伟蓝图,在当时被认为空想。现如今中国的交通运输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3月,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经过约20分钟的飞行,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这次成功飞行昭示着“空中出租车”要来了。能够促进中国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包括(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面对崭新课题,没有可以遵循的答案

    ③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

    ④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尊重自然】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难、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上一页 365 366 367 368 3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