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19年6月2日,中国发布《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完整、准确地还原了中美经贸磋商的过程,介绍了事实真相。当地时间2019年6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和财政部发表联合声明,对中方发表《关于中美经贸磋商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感到“失望”,再次指责是中方在磋商中“反悔”,并称美方对中方采取的行动旨在制止中方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表示,美方的声明完全是颠倒黑白、强词夺理。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①真理是客观的,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②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的认识不断发展,从公有制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为补充发展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再发展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我国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认识的深化( )
①是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正确认识
②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③正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状况
④体现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3、2022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过去一个时期,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事实证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确保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维护香港同胞福祉的好制度。这说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的趋势是曲折的,要勇于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③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对香港的未来前景应充满信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举国各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表明( )A、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5、对于下列说法中蕴含哲学道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矛盾具有普遍性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有条件的
-
6、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生态文明需要全民参与,进一步搞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活动,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形成人人参与、全民行动的社会氛围。从历史唯物主义看,这是因为(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在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
④正确的价值观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7、2022年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材料体现了( )
①立足部分就能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③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在树立全局观念的同时重视部分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上述古语告诉我们( )
①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构成事物对立的前提
④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而斗争性是相对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9、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促进了我国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这说明( )A、离开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B、意识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 C、意识都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
10、2021年7月20日,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表决通过,同意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再加入“更团结”。这是自1894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建议设立奥林匹克格言后的第一次更新,是应对全球性新冠疫情危机和未来诸多不确定性困难的选择。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奥林匹克格言这一修改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 D、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
-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经过顽强努力,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燕赵大地正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让老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河北实践正熠熠生辉。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河北实践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特征的。
-
12、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承载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要实事求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一定不要有标新立异、好大喜功、‘放卫星’、作秀出彩的思想。那会把我们好端端的共同富裕搞砸了。一定要放低身段来干这件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殷切嘱托。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放低身段,形容的就是实实在在地抓,脚踏实地地做,不虚谈废务。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放低身段,蕴含着对“法”的尊重,它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先决条件。
◇“功成不必在我”。放低身段,根子在政绩观。清醒认识“显绩”与“潜绩”,才能放低身段、放平视角,真抓实干、埋头苦干。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放低身段,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分析,领导干部如何放低身段把共同富裕这件事干好?
-
13、 在世界传统医药学中,我国传统中医药学无疑是最为耀眼夺目的瑰宝,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博大智慧。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中医药学也不断改革发展完善。尤其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中医药学的功效,发挥了“扶正祛邪”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外国医者开始接纳、研究中医、将中医更应用于临床治疗,为更多人解除病痛。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谈谈对传统中医药学的认识。
-
14、 2023年6月5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时强调:要加强荒漠化系统性综合防治,以防沙治沙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施策。三北地区生态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我们必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怎样打好这场“三北”工程攻坚战。
-
15、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良渚、宋韵、诗词、丹桂,从风雅颂歌到梅兰竹菊……本次亚运会开幕式以文化为底色,融科技之力与艺术之美,绘出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韵的动人画卷。从中可以看出(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③文艺创作者作为文化创新的主体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④我们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继贵州“村BA”之后,贵州“村超”再次网络爆火,不仅复兴了苗舞、苗节和苗寨等地方特色文化,诠释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带动了当地旅游和产业发展。这表明( )A、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B、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C、文化在包容中实现自我发展 D、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
17、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七十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一面永不褪色、光芒永存的精神旗帜,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勇毅前行。赓续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有助于( )
①坚定历史自信,为民族复兴增强精神力量
②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③厚植家国情怀,铸牢理想信仰的物质根基
④推进理论创新,丰富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 社交网络时代的“吃瓜-围观”既是娱乐方式,也是社交方式,引发公共讨论、带来意见表达的多元化。但是,“吃瓜”跑偏,“吃瓜”变“吃人”,“围观”变“围攻”,给网络空间治理带来新困扰。解决上述问题,需要( )
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程中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③广大网民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④平台和媒体发展文化事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 长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传承着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激荡着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数字文明进程中赓续的力量。保护弘扬长江文化要( )
①高举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赓续中华文化血脉
②拓展长江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实现创新性发展
③推进长江文旅融合,以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
④立足于长江文化的物质载体,保护好长江文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 2023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对数字中国进行体系布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数字化协调发展做出了科学安排,为2035年我国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提供理论指导,将有力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说明( )
①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
②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数字中国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建设
③《规划》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推动数字中国建设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种圆圈式循环运动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