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生活中,如果有保持健身的习惯,自然是一件好事情。因为通过健身不仅能够增肌减脂,还能保持健壮健康的身体。但是,如果过度健身,将会适得其反。这启示我们( )
    A、要认识到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B、凡事都要采取折中主义 C、任何事物都是质与度的统一体 D、要把握好度,防止过犹不及
  • 2、某班学生学习《逻辑与思维》后,尝试把形式逻辑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甲组同学用图表示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下列组合中符合下图示意的是( )
    A、S: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P:基本政治制度 B、S:国体 P:政体 C、S:侵权责任 P:违约责任 D、S:担保物权 P:质权
  • 3、2023年6月,习近平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他指出:“像‘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重大生态工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干成。”该推理属于( )
    A、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不必然肯定后件 B、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前件,必然可以肯定后件 C、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必然可以肯定前件 D、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后件,必然可以肯定前件
  • 4、第三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海口举办。下面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符合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的是( )
    A、新能源汽车指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 B、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C、新能源汽车不是燃烧汽油、柴油等传统能源燃料的汽车,它可以大大减少碳排放量 D、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都是新能源汽车
  • 5、上海天文馆发布“2023年重点天象图”曾预告2023年4月20日天宇将上演一次比较特殊的日食——日全环食,全环食带从印度洋南部开始,经过澳大利亚的埃克斯茅斯、东帝汶东南部,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省、巴布亚省,在太平洋西部结束,我国海南、广东、福建、台湾等极少数地区可见食分极小的日偏食。这说明( )
    A、思维都具有一定的间接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C、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 6、桃红、湘叶、群青、凝脂、沉香……中国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色彩,赋予它们雅致动听的名字,传达出东方审美意趣。2023年春晚的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围绕这五种中国传统颜色,通过五位青年舞者以水袖、伞、扇子、花翎、剑五种传统器物的舞蹈演绎,艺术化地呈现出中国人对传统国色的极致表达和美学追求。该节目( )

    ①包含的创新思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

    ②以概念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方式反映认识对象

    ④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了联结与思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自然资源和发展空间限制,我国湿地遭受非法侵占、围垦、污染、过度捕捞和采集、外来物种入侵等破坏风险仍较为严重。沼泽地被围垦、滩涂被占用、泥炭被盗采的现象时有发生,湿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应运而生,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法律。针对湿地保护进行专门立法,可以全面提升湿地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利于从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为强化湿地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正确性。

  • 8、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大中小学不仅要重视理论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某高中学校一直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设立学农基地,将劳动教育与农耕文化、农业现代化结合,引导学生走进劳动基地和大自然,在劳动中学会学习、生活和工作;通过蔬菜种植、动物养殖、栽培果树、培育花卉等,创建绿色植物种植学习示范基地。开辟农耕园基地,创设学生劳动教育的乐园,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松土、播种、浇水、施肥、采摘等劳动。学生在劳动中学知识,劳动中用知识,提升素养,在劳动中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说明劳动教育如何使学生实现了知与行的统一。
    (2)、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作为中学生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知行统一。
  • 9、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技术,国家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

     2017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对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战略部署。《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按照“构建一个体系、把握双重属性、坚持三位一体、强化四大支撑”进行总体布局,确立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力争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经济强国奠定重要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艺与时代总是息息相关,文化与人民命运与共。

    材料一 电影《我不是药神》播出后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一些人认为,为了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贩卖便宜的印度仿制药没有错。有些人则认为,如果纵容仿制药的生产,会影响原研药企的持续发展。

    材料二  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一经播出便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影片之所以“火爆”,不仅因为它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类型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诠释了家国情怀的传统价值观念,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理念,展现了中国人民不计功利、天下大同、共克时艰的精神境界……影片在征服观众的同时也与时代发生着化学反应。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受的主体条件制约”的相关知识,分析不同观众从同一影片中获得不同认识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影片《流浪地球》能够与时代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座巍巍学术高峰。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性问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顶”马克思主义的“天”,“立”中国国情的“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结合材料,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

  • 1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促进乡村治理主体权利关系的优化,使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更加明晰,提升农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意识与能力,丰富基层协商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促进乡风文明,对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体现了(   )

    ①经济基础的巩固完善推动上层建筑的完善

    ②上层建筑服务先进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③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农村社会面貌的变化

    ④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良好营商环境。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新法将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材料表明( )

    ①调整上层建筑,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②上层建筑一定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上层建筑的必要条件

    ④法律是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4、针对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民生问题,2021年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任务》提出了进一步推广三明市医改经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这说明(    )

    ①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才具有正确性

    ②做好医改工作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

    ③医改政策具有相对独立性,制约民生事业发展

    ④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中国古代有“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表达了古人对探索宇宙的渴望,蕴藏着古人的飞天梦想。从“嫦娥”揽月、“祝融”探火到“羲和”逐日、“问天”探苍穹,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远古神话梦想在今天变成现实。这说明( )

    ①人类探索宇宙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飞天梦想”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架起了梦想与现实的桥梁

    ④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6、N市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市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艺术惠民之城”建设,深入实施艺术惠民演出、公益惠民培训、“百万市民看电影”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②该市举行的艺术惠民演出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③该市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方向,关注文化民生

    ④该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社会的共识,但有些人从自身成功经验出发,认为这还不够,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他们这样认为的依据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②认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③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④知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近年来,一些人把否定历史当时髦,以解构崇高为能事,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这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冲击社会共识、挑战正义良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觉和强烈反对。从唯物史观看,历史虚无主义(    )

    ①把否定历史当时髦,否定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将民族英雄、革命先烈污名化,扭曲了价值判断

    ③以解构崇高为能事,未能反映历史存在  

    ④以史实为依据,重视史实、史料的收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做一个匠人,在坚守中修一颗匠心,怀揣一个梦想,在平凡中抒写峥嵘,是“中国梦·大国工匠”公益大讲堂巡讲活动中工匠们的共同的特点。这种共同特点给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是( )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导向 
    ②做到持之以恒,在拼搏中走向成功 

    ③立足基层实践,只论奉献不求回报 
    ④利用社会条件,全面提高自身才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鬼魅般的超距作用”——近百年前,爱因斯坦对量子纠缠提出疑问:当两个量子发生“纠缠”,一个变了,另一个也会“瞬变”,无论它们之间相隔多远……当时由于缺乏检验能力,爱因斯坦也百思不得其解。今天,中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证实了“鬼魅般超距作用”,回答了爱因斯坦“百年之问”。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伟人的认识对实验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
上一页 1540 1541 1542 1543 15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