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宜昌市政协在全市分层次搭建各类委员工作室142个,工作室按照“有固定场所、有工作计划、有常态履职、有政协书香、有活动台账、有履职成效”标准,通过开展微走访、微协商、微监督,让委员履职有了新平台,联系群众有了新纽带。建立委员工作室有利于( )
①搭建平台发挥人民政协建言资政的作用
②积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③激发人民直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积极性
④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近年来,各省人大在预算审查工作中,推动政府财政部门细化政府债务表编制,并把政府债务限额余额、项目安排等情况作为审查的重点内容。一些地方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或组织代表视察等方式,对使用政府债券资金实施的重大建设项目开展项目事前绩效评估评审,助力经济稳定发展和防范化解风险。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开展预算审查工作能够有效保障人大依法行使决定权
②有重点地进行政府债务审查有利于提高人大履职效能
③开展专题调研或组织代表视察可以增强工作的科学性
④开展重点项目事前绩效评审才能使国家机关协调运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近年来,武汉市探索加强网约车行业党建工作,通过实施“红运暖蜂”行动,积极搭建参与治理平台、优化参与机制,.严密组织体系、做实关爱措施、创新融入治理,建立“服务一积分一回馈”机制, 引导网约车司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该做法( )
①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②提升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
③彰显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独特优势
④推动了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俄乌冲突爆发后,随着事态发展,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针对俄罗斯的单独制裁, 随后法国政府下令冻结俄央行在法国的资产;英国首相约翰逊急访中东,以稳定国内石油价格。从政体角度来看,这说明( )
①法国总统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
②在法国,政府首脑对总统负责
③在英国,政府总揽国家行政权力
④两国政府都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2023年11月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落幕。这场全球经贸盛会,集聚了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 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加企业展,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向世界释放出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强音。我国举办进博会( )
①旨在搭建国际贸易平台,提升我国贸易话语权
②拓展了国际贸易发展空间,优化了国际贸易结构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④有利于发挥资源联动效应,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既是完善分配制度、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将对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其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依法取缔过高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②鼓励按要素分配→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③缩小财富分配的差距→增强财富分配公平性→推进共同富裕
④提高劳动所得比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2023 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该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国家数据局的成立( )
①是基于数据是生产力,能直接创造价值
②是基于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③有利于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④能彻底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全社会数据互联共享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2023年5月, 山西省召开2023年国资国企大会,会议指出, 要突出工作重点,推动转型升级再提速、提质增效再加力、科技创新再攻坚、企业改革再深化、风险防控再强化、监管效能再提升。这要求国企( )
①聚焦转型发展,提升其国民经济主体地位
②发挥战略支撑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扩大资本支配范围,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④强化规范管理,保持全面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为此,需要全党( )
①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②坚持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③接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消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做到志不改道不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劳动是生命的最美绽放,是历史的进步动力。
材料一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千千万万奋斗在各行各业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续写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发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全社会要崇尚劳动、见贤思齐,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材料二 中国人向来崇尚劳动、勤于劳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崇劳尚俭思想,凝聚着博大精深的劳动智慧。劳动者的形象,随着国家发展阶段的不同而变迁。一开始,是高炉卫士孟泰,是铁人王进喜;到后来,是数学家陈景润,是科学家彭加木;再后来,是产业工人许振超,是篮球明星姚明;到如今,是研究发动机的孔祥俊,是搞生物科技的潘峰……变的是面孔,不变的是精神。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要弘扬劳模精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的必要性。(2)、结合材料二,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弘扬劳模精神的意义。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有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步步走来并全面深化发展的。尽管我们最初对“现代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全面,但走向“现代化”的目标是确定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早在1964年,我们党就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进一步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现代化的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当今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一,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一步步走来并全面深化发展的”。(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针对就业压力凸显,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支持。去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一度明显攀升,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更加注重稳就业。对困难行业企业社保费实施缓缴,大幅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增加稳岗扩岗补助,落实担保贷款、租金减免等创业支持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就业困难人员专项帮扶,在重点工程建设中推广以工代赈。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200万人、实现稳中有增,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论述。
-
13、歌曲《中华好故乡》以词绘景,平远开篇,视角从中国的太空家园,俯瞰幸福祥和的中国之夜。歌词传唱道,“好江山、好儿郎,与天不老为国强”“乳虎啸谷,学习好榜样,复兴的大中华传承有力量”“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初心指引骄傲地走来,走向新梦想、走向新辉煌”。这些歌词( )
①彰显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家国情怀
②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③展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和中华儿女坚定不移的崇高信仰
④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利于提振中国精神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14、2023年9月14日,一场以“文化之光北京之约”为主题的文艺晚会在北京首钢园上演。音、诗、画、舞……演员们用多种艺术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对文明发展的思考。来自不同文明的古老乐器,共同演奏出中国的《高山流水》《茉莉花》……这体现了( )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特点
②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胸怀③文化平等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遵循
④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平性、统一性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5、不久前,电视理论节目《这就是中国》迎来第200期节目。这档节目从当下人们关心的时政问题切入进行讨论,不仅能贯通古今,将“何以中国”娓娓道来,也在各种观点、立场激荡交锋中树立起鲜明的舆论导向,抓住年轻人的所思所想,解答年轻人的困惑。由此可见,推出这档节目是因为(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②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集中表现和反映
③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等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总是在青年身上得到最生动的体现。10多万名青年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数十万名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数百万名青年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50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有志青年向下扎根必须做到( )
①知行统一,在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展现青春才华
②深入基层,把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心有所系,将个人奋斗“小目标”融入国家“大蓝图”
④砥砺自我,努力使自我成为行业翘楚和技术精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海风徐来,繁花竞妍。2023年8月,57位优秀专家人才代表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到北戴河参加暑期休假活动。邀请优秀专家人才休假,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参加今年休假活动的专家,是国内科技前沿领域优秀人才代表,他们在各自领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A、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B、社会对个人的评价越高,自身的价值就越大 C、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物质贡献 D、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价值观的推动作用
-
18、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是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出台( )
①是社会实践的变化以及社会公众的关切在法律中的反映
②体现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法律思想观念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③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法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担当
④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必然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2023年7月,台风“杜苏芮”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北京、河北等地重大人员伤亡。当地部门全力指导帮助受灾地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种做法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④党坚持人民立场,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重庆,山环水绕、江峡相拥,人文荟萃、底蕴厚重,迄今已建城3000余年,孕育出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移民文化等。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建设古风新韵交融的城市;传承红色基因,培育为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城市气质;弘扬开放精神,打造汇聚全球资源的内陆开放高地。重庆的发展得益于( )
①创造历史与现代的联系,挖掘本地厚重的文化资源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③抓住时机促成飞跃,打造更高水平的历史文化名城
④重视文化的作用,全面继承巴渝文化、三峡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