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在太空中,空间站和卫星的轨道高度都选在了400公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该高度足以满足接近真空环境、无云层遮挡、近乎无重力等实验条件;另一方面则是考虑到航天员和空间站本身的安全问题。该高度选择的哲学依据是( )
    A、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人们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己想要的物质具体形态来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要在运动中把握客观事物 D、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要尊重客观条件,安于现状
  • 2、 9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观念更新洱海更清》聚焦洱海之变。文章提到,洱海之变,折射出治理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变化。从靠湖吃湖、一味索取资源,到依湖创业、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再到自觉保护生态财富,洱海人愈加深刻地理解和践行着“两山”的理念,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

    ②把握客观规律可以促进地区生态良性循环

    ③人们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能很好地改造世界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摆脱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    )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 4、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
    A、客观实在性 B、主观能动性 C、运动 D、可知性
  •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两句话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
    A、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要善于承认矛盾,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6、马克思主义认为,运动就是( )
    A、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B、事物位置发生了变化 C、事物的数量、规模发生变化 D、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 7、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表述正确的是( )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决定物质 C、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依存
  • 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形象说明( )
    A、意识与物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B、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C、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 9、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____的世界。( )
    A、物质 B、意识 C、物质或意识 D、物质和意识
  • 10、 天文学家通过对四大洲8个虚拟望远镜网络观测点的数据综合分析,获得了黑洞第一张“正面照”,人类终于有幸目睹黑洞真容。黑洞的存在再次佐证了(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近年来,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机器人不仅可以模仿人的一举一动和面部表情,甚至拥有灵敏的反应能力,能够与人进行正常的对话交流。但是机器人是没有意识的,这是因为( )
    A、人工智能结构不够复杂 B、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C、人类科学技术不够发达 D、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正确的
  •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它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其独特的理论品质是( )
    A、与时俱进 B、解放思想 C、实践第一 D、实事求是
  • 13、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的这句话表明( )
    A、意识就是物质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C、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决定物质,并对物质有反作用
  • 14、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A、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决定作用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来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 15、《Nature》杂志头版刊登:中国“墨子号”量子卫星在升空整整10个月之后首次实现上千公里量子纠缠,中国科学家通过“墨子号”卫星用严格的科学实证,回答了近百年前使爱因斯坦百思不解的“量子纠缠现象”。这表明( )
    A、 意识并非人类特有 B、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D、人难以真正认识客观世界
  • 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 )
    A、物质观点 B、实践观点 C、自然观 D、社会历史观
  • 17、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

    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

    ④形而上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 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对立和斗争。下列最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种对立和斗争的是( )
    A、“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和“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B、“气者.理之依也”和“水是万物始基” C、“物是观念的集合”和“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和“我思故我在”
  • 19、 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宇宙中的大问题,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生问题,也有人说哲学应该研究人类的认识问题,但贯穿其中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D、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20、 拥有哲学思维的人看问题、想问题能站在宏观角度上,脱离具体问题的形式困扰,化繁为简,直达问题的本质。所有具体学科的发展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哲学的王国中。这是因为( )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哲学能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总结 C、哲学正确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D、哲学提供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
上一页 1391 1392 1393 1394 13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