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是我们党一直在探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对”中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两个答案的得出体现了 ( )
①认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
②理性认识优于感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推动认识发展
④只要经过实践检验就能促进社会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浅溪曲涧,步石几点。汀步本是小溪中的渡水设施,现在被广泛应用于园林,铺设在草坪上,营造出独特的意趣。有人说,汀步的间距不合理,一步太小,两步又太大:也有人说,汀步间距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人放慢脚步,边走边欣赏,而且这种设计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对此,评论恰当的是( )
A、草坪汀步作为园林道路其个性寓于路的共性之中 B、草坪汀步说明审美追求和以人为本可以有机结合 C、同一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因人而异 D、矛盾的解决是以牺牲矛盾双方的某一方为条件的 -
3、艺术的个性要求表达自己,把自己的普遍的真理性质讲出来。但是,社会的实际让这种个性很难变成现实。所以少年维特是烦恼的,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是悲怆的。这并非偶然,这些是在个性中孕育的伟大的艺术。相反,在普遍的幸福与和谐中是不会有伟大的艺术的。这种论断说明 ( )
①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并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
②伟大的艺术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再现
③普遍存在的矛盾是艺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艺术的个性与现实的冲突能找到原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豆汁是北京的一种传统美食,主要消费人群是中老年人。老字号护国寺豆汁与盒马联合探索数字化转型,一改以前大锅现煮、按碗销售的方式,降低豆汁酸涩度,改为小规格、密封包装,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老字号豆汁因数字化获得了发展机遇
②豆汁的数字化生产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彻底否定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极力扼杀新事物
④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积极斡旋下,中国、沙特和伊朗三方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特和伊朗达成双边协议,同意恢复双边外交关系。对沙伊关系正常化的原因,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①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认清了事物的性质
②把握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的
④在新旧事物的交织融合中,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6、中国式现代化不是消灭、中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不是移植他国的现代化,而是中华文明赓续、更新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推动中华文明与时俱进、返本开新,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 ( )
①和中华文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辩证否定
③要借鉴他国现代化共性的东西 ④作为新出现的事物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全球瞩目的华为新款手机Mate60系列震撼发布,搭载了备受关注的“全球先进行列”的先进芯片,尽管美国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和科技制裁措施,但制裁无法阻止中国的发展和科技创新。这表明 ( )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事物发展更需要注重事物的内部矛盾
③事物的性质由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④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特别是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需要 ( )
①强化系统观念,统筹建设,消除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关键部分,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③坚持均衡论,既重视自主创新,又重视开放创新
④集中力量,抓住重点集中发力,实现以点带面新突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9、右图漫画《攀登》(要从一座山攀上另一座更高的山,第一步便是先下山)蕴含的哲理是 ( )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把握联系的普遍性更有利于攀登高峰
④事物的长远联系决定事物的发展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0、节假日期间那些热门的旅游城市、景点,往往都是人山人海。与传统的旅游人群不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远离“人从众”,选择“反向游”。他们中的不少人通过选择冷门目的地、打卡非旅游城市、让自己的假期更加舒适,同时也为旅游消费市场撬动更多的增量。“反向旅游”正在成为年轻群体中的新趋势。下列对“反向旅游”理解正确的是 ( )
①说明事物的属性的变化会改变事物的价值
②游客合理运用逆向思维,提升了旅游的体验感
③“反向游”的兴起,符合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④年轻人的“另辟蹊径”,实现了新旧事物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1、2023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期间强调,各国都有走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权利。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一个团结而非分裂、和平而非动荡的世界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习近平主席上述主张的哲学依据是 ( )
①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各国发展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④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应该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沉没成本谬误”往往表现为生活中我们常常为了避免损失带来的负面情绪而沉溺于过去的付出中,选择了非理性的行为方式。(如下图)漫画中提到的“误区”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典型表现之一。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善于知“止”往往会胜于盲目的执著 B、被重重宿命包裹定要全力破茧而出 C、永远不能忘记曾经刻骨铭心的历史 D、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力而为有始有终 -
13、“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正成为很多居民生活的常态。近年来,不少城市充分利用废弃地、边角地、房前屋后等空间“见缝插绿”“拆违补绿”“留白增绿”,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多了起来,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运动健身、休闲游憩等户外活动的需求。这说明 ( )
①自在事物的联系因人的参与而多样化、复杂化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基础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的价值依赖于人们的实践改造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新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2023年8月,《人民日报》载文指出,青年学子应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曾强调,“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这给奋斗者的启示有 ( )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从点滴做起
②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地面对挫折
④尊重客观规律就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在南宋马远的《月下把杯图》这幅画中,中秋之夜,满月当空,亲朋对饮,画面虽大半留白,却无空荡之感;月下众人,乃至桌、竹、山、石、栏,绝无多余之感;许多局部虽未画全,却留给观者无限想象。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

①绘画创作灵感源于作者的主观臆想
②画作是表达人精神内涵的最佳载体
③画作体现了画家的能动创造性
④画作的构图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思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后来,德国科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由此可见 (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③事物的性质根本无法确定
④真理和谬误没有明显界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司母戊鼎是商朝后期的青铜铸品。根据鼎腹内壁上的金文“司母戊”,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司母戊鼎”,意为“祭祀母亲戊的铜鼎”。有学者指出,这个阶段的汉字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第一个字向左念“司”,向右则念“后”。结合出土地点,“后”有“皇后”之意,是一种尊贵的称号,于是人们将“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意为“商王祭祀母亲的鼎”。上述材料说明( )
①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对象
②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的③意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从鱼到人演化过程需近5亿年,先后经历了最早的无颌类演化变成有颌类、肉鳍鱼类,之后登上陆地变成两栖类和哺乳动物,最终演化成人类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野外考察与研究,揭示了有颌脊椎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的重要信息,在“从鱼到人”的探源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这进一步证明 ( )A、自然界的事物按照自身规律形成和发展 B、人类社会的形成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C、在人类形成过程中环境起了决定性作用 D、只有科研人员的意识才是正确的意识
-
19、洞悉一切的量子计算机、高耸入云的太空电梯、炫酷的垂直起降型隐身机……2023年春节期间,《流浪地球2》的上映给人们送上了一份科幻大餐。导演郭帆提到:“电影的科技灵感,其实都是来自现实。”“灵感来自现实”体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1月的第3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鼓励各国人民了解哲学知识、感悟哲学的魅力,使哲学真正走进每个人的生活,通过哲学学习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我们要重视对哲学的学习,是因为 ( )
①哲学是科学的学问
②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④哲学能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