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幌子在全世界宣传其价值观,推行所谓的民主人权。 在遭遇重大国际安全或地区不稳定威胁时,又会以军事威慑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以保持对全球事务的掌控。由此可见( )
①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②世界和平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③世界多极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④西方国家是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023年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参会,注册总人数超过1万人,形成了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458项,数量远 超上一届,再次体现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巨大感召力和全球影响力。这体现了( )
①国际政治关系中的权力关系已经转移
②我国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③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④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 晤。习近平主席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美方应 该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停止武装台湾,支持中国和平统一。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这是因为( )
①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独立权
②领土完整是构成国家的法理依据
③中方在国家主权问题上绝不会退让
④主权国家依据国际法享有管辖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据 A 国最新民调结果显示,该国首相领导的内阁所获支持率下跌至就任首相以来最低,这给该首相所在政党造成冲击。在野党表示会在该国临时国会中对执政党发起 “强烈攻势”。由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A国内阁总揽行政权力,向该国国会负责
②A国在野党与执政党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③A国首相是该国国家元首,由选民选举产生
④A国的执政党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霍布斯和洛克认为,国家的起源是由于人们之间的自然状态下的互相竞争和对抗, 因此他们选择进行社会契约来建立国家,全体成员均可享受公共权利和利益的结合。 这一观点没有看到( )
①国家都是超越阶级而建立的民主制国家
②国家是为实现公民的共同利益而创建的
③国家是统治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工具
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 电视剧《人世间》以平民社区人物的生活轨迹为脉络,讲述了从上世纪60年代末至2016年间中国的社会巨变和百姓生活。剧中人物都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真实的 人,他们的坚韧与担当,感动了很多观众。该作品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只有如实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②影视作品只有倾听时代的声音才能具有恒久的魅力
③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综合创新
④要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 毛泽东指出: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 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 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由此可见,对待外来文化应( )
①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立足实际,吸收借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2023年11月,2023年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交流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大会期间,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技术等相 关内容,交流学术思想、碰撞思维火花,共同探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之路。这一活动( )A、见证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汇总 B、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推动文化发展 C、加深对外来文化的认同,丰富中华文化 D、始终坚持了文化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9、 从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古籍、青铜器,到包含鲜明时代印记的报刊、粮票,甚至和 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磁带、图书等文化载体都可看作是版本资源。2022年7月, 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这是文明大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建设 国家版本馆有利于( )
①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②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③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尊重差异
④正确借鉴吸收和利用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0、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景德镇市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古至今从未断流,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陶瓷文化( )A、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B、因其丰富多彩而在世界文化中具有优越性 C、是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D、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风雨同舟的精神支柱
-
11、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心系祖国和人民,不畏艰难、无 私奉献,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中华民族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果以 此撰写一篇新闻稿件,最恰当的标题是( )A、调动积极因素,推动社会进步 B、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C、丰富民族精神,筑牢民族意识 D、弘扬科学精神,厚植爱国主义
-
12、数千年来,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讲究“茶和天下”“清静和雅”,以茶待客、长者为先等与茶相关的礼 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人文精神。由此可见( )
①中国茶文化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②中国茶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追求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文精神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延续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开创了基于历史寻根、理论追溯、现实思考 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为 凝心聚力奋进新征程、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强大思想保障。 这表明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②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
③为助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具体遵循
④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 漫画《45度人生》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人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方向 C、矛盾双方具有相互分离的属性,应创造条件促成双方的转化 D、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
15、2023年的“双11”全网交易额仅为2434亿,相比去年的热闹景象严重下滑,足见 电商市场的冷淡。有分析者认为“激情消费”已经是“过去时”,理性消费正在成 为新趋势,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宏观经济环境对消费的直接影响。材料表明( )A、任何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应该尊重客观规律 B、价值观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D、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
-
16、2023年11月9日是第30个全国消防日。“我发誓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放在首位, 服务人民群众”这是消防员的铮铮誓言,为此他们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甘愿为老百姓“赴汤蹈火”,印证了“烈火英雄”本色。消防员的言与行蕴含的哲 理是( )
①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2023年8月初,华北、黄淮等地的洪涝和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习近平总书 记到河北保定看望群众时动情地说: “我心里一直惦念着灾区的人民群众。共产党 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灾后恢 复重建,都会全力以赴。”“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C、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18、2023年6月1日起执行的《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严格遵照 《电子商务法》 《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细化了相关主体的责 任义务,对市场主体的创新性发展和市场秩序的维护产生了积极影响。《电子商务 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的颁布表明(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④上层建筑的变更影响社会形态的更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 针对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作息时间过长、家庭教育缺位等问题,2023年成都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对中小学生 在校时间和作业进行有序调整,增加了学生的自留时间,促进了亲子交流,对中小 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效益的提升将产生积极意义。材料表明( )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往往能正确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此后两千多年人们 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直到19世纪初,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 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 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材料印证了( )
①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④随着认知能力的增强,真理转化为谬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