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近期,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一场大会上喊话美国和挪威,埋怨两国的天然气卖得太贵,伤朋友感情。欧佩克及其盟友宣布将下调石油产量,此举被视为是对美元定价全球大宗商品的一次权力挑战。而中共二十大后,德国总理朔尔茨等多国领导人接连访华。可见,全球化所释放的力量正在形成一个使各国受到更多限制的世界。这体现了(    )

    ①竞争、合作与冲突是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②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③要不断推动多边主义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维护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2、2023年11月25日,美“霍珀”号导弹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批准,非法闯入中国西沙领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组织海空兵力,依法依规跟踪监视、警告驱离。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我国行使平等权,维护我国合法权益            
    ②我国主权、安全利益神圣不容侵犯

    ③美国大搞航行霸权,威胁地区和平           
    ④中美关系已经由合作逐步转向冲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我国古人有一句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这句名言直到今天仍然有其价值,它警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必须(   )

    ①反对一切性质和形式的战争

    ②用谈判和对话解决各种争端

    ③珍惜和平,反对滥用武力

    ④坚持以和为贵,不恃强凌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4、2023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法欧三方会晤中表示,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方愿同欧方一道,把握好中欧关系发展大方向和主基调,激活各领域互利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中欧关系发展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注入新动力。材料表明(   )

    ①作为政府首脑的法国总统,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②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③作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中欧携手可助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

    ④作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盟,深化同中国合作符合双方国家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我国外交部在记者会上指出,遏制打压不会让美国变得伟大,更阻挡不了中国迈向复兴的步伐。中方将始终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这是基于(   )

    ①和平是发展的基础,中国的发展需要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②任何国家不能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利益

    ③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主导力量

    ④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才能夯实国与国合作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当今世界,俄乌战争烽火不断,巴以冲突硝烟再起,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新安全威胁加剧……引起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制度与文化差异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

    ④贸易摩擦与种族斗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7、2023年是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45年以来,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中国智慧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与世界的共赢之路越走越宽广。可见,改革开放(   )

    ①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拧紧了世界的“安全阀”

    ②敞开了拥抱世界的怀抱,扩大了中国的“朋友圈”

    ③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让人民踏上了“致富路”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各国的“定盘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2022年5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问题举行会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会上强调,各国安全不可分割,把一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基础之上,道理上说不过去,现实中也行不通。中方坚决反对北约在世界范围内挑起阵营对抗。这告诉我们(   )

    ①国家间的矛盾冲突是当前国际关系的最基本形式  

    ②在维护本国利益的同时要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  

    ③要以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2023年10月31日,以“共同安全,持久和平”为主题的第十届北京香山论坛闭幕。本届论坛在全体会议环节专门设置“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安全中的作用”议题,在平行分组会议和小型研讨会环节设置“全球南方”与全球安全治理、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化的期待等议题。在会议发言安排上,中小国家代表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北京香山论坛(    )

    ①作为安全对话平台,体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②彰显中国主导国际事务,有助于携手构建持久和平的世界

    ③说明只有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为和平提供物质基础

    ④尊重发展中国家合理诉求,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6月27日至29日,第十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通过论坛我们了解到:在莫桑比克,中非发展基金参与的万宝莫桑农业园是一个大型水稻种植项目,它显著提升了当地水稻种植和大米加工技术;在肯尼亚,当地示范区应用来自中国的田间微雨技术种植玉米,产量提高了99%至240%;在布隆迪,中国专家组挑选引进八种适合当地的稻种,解决了当地山区常因稻温病减产甚至绝收的历史性难题。

    有人认为,中国农业技术为促进非洲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帮助。结合材料并运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无理打压,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限制中国企业参与高科技相关领域的投资并购活动,干扰阻断人才培养与交流渠道,阻碍我国正常的科技交流与合作,限制高科技产品对我国出口,在国际上构建遏制中国的科技联盟来阻碍中国科技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多极化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应对西方国家的科技打压。

  • 12、202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巴黎协定》全面、平衡、有效实施,为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气候变化治理体系不断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材料表明(   )

    ①维护各国共同利益,推动国际关系由竞争走向合作

    ②在国际事务方面的话语权在不断提升

    ③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3、2023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7月5日,“中国与世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外嘉宾表示,破解当今世界发展难题,需要汇聚国际社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携手探索现代化之路;推进文明互学互鉴,增进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出新步伐。从中可以得出(   )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契合了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维护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国家间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应对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

    ④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支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2023年1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致贺信,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国主张—“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这些宏大的主题之“变”中,世界看到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①是破解全球困局难题的必由之路

    ②要首先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

    ③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遵循

    ④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以下简称“对外关系法”),该法已于2023年7月1日起施行。这既是新时代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战略之举,也是我国将对外交流与合作纳入法治轨道的长远之策。该法的通过(  )

    ①有利于我国对外关系领域实现良法之治

    ②有助于推动建立我国主导的国际规则

    ③建成了保障对外关系的涉外法律体系

    ④有利于贯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中国—中亚峰会近期在中国举办,此次峰会聚焦于“实”,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中亚五国倡议和发展战略对接,制定中国—中亚新经济对话策略,实现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从材料可以看出,此次峰会召开的意义在于(    )

    ①助力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               

    ②彰显中国与中亚各国的集团优势

    ③为世界和平和发展注入正能量               

    ④有利于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恃强凌弱、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强调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   )

    ①习近平外交思想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引领中国的科学理论

    ④中国共产党在变局、乱局中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2022年是中泰建交47周年,也是中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2022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泰,为中泰友好合作擘画未来蓝图,也将中泰关系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由此推断(   )

    ①中泰两国结盟以助力双边关系再次升级

    ②此次访问将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③我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推进睦邻友好关系

    ④中泰以两国共同利益为出发点推动友好合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4卷、37个语种版本,先后在32个国家举办39场线下与线上宣介推广活动,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众多国际政要、专家学者好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在海外畅销(   )
    A、表明马克思主义备受世界各国推崇 B、说明中国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导者 C、有利于国际社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D、表明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得到更广泛认可
  • 20、2023年8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约翰内斯堡共同主持中非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现代化事业共创中非美好未来》的主旨讲话。中国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同非洲朋友一道,从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推动中非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由此可见(   )

    ①中非命运共同体生动诠释了国际活动中的双边主义

    ②中非国家友好关系能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提供典范

    ③中非在民族振兴的路上并肩前行共促实现复兴梦想

    ④致力于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成为中非共同的外交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