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做自己”是“在一起”的前提,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一起”的依据,文明交流互鉴则是“在一起”的途径。“做自己”和“在一起”,美美与共,造就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同世界。这启示我们(   )

    ①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②外来文化都值得吸收借鉴

    ③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杭州亚运会为体育和文化交相辉映提供了舞台。武术、藤球、板球、柔术、克柔术等5个非奥项目分别代表了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地域特色,丰富了亚运会的竞赛内容,诠释着亚洲体育、亚洲文化的多元之美。此次非奥项目的设置(   )

    ①以体育为媒推动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

    ②以文化融合为前提推动了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③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亚洲文化共同繁荣

    ④以体育文化为物质载体演绎地域文化的魅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故宫博物院“祥开万象——故宫与西藏文物联展”,以“花卉”象征西藏与内地各民族相互交融的过程,“花开满路——西藏地方与内地的交往”、“花繁叶茂——认同与归宿”、“春华秋实——丰硕的文化成果”,三个主题单元集中讲述中国古代西藏与内地各民族共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故事。文物联展用史实表明(   )

    ①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②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民族的情感纽带、心灵归属

    ③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文化事业

    ④各民族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灿烂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唐玄宗时代,胡旋舞由西域哈萨克族传入中原,胡旋舞传入中原历久未衰,作为舞蹈本身它已融化于中华艺术大动脉之中,为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奉献了养料,促进了祖国音乐舞蹈的发展。这说明(   )
    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C、不同民族文化可以求同存异和睦相处 D、文化的价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
  • 5、2023年7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致贺信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由此可见(   )

    ①我们要不忘本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②文化具有民族性,文化因传播交流而丰富多彩

    ③促进文化交流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学会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老人悠闲地翻阅报纸、孩子津津有味地看绘本故事……悄然出现的城市书屋智慧而温馨,用书香浸润城市、引领风尚。这体现了(   )
    A、城市书屋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B、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C、文化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D、文化多样性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 7、兔年春晚的宣传片亮相欧洲多国地标、纽约时报广场、巴西零点广场……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了中国春晚。这表明(   )
    A、中华文化得到了各国的普遍认同 B、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C、文化在交融互鉴中逐渐趋向统一 D、文化传播过程中要坚定文化自信
  • 8、《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该画以浙江富春山为背景,用墨淡雅,疏密有致,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和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是中国水墨山水的扛鼎之作。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曾遭焚烧,分为两卷,前半卷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以画为媒,山水传情。2022年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采用特效技术,集诗、书、画于一身,在传统山水画意境之中融入歌舞等演出形式,将散落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团圆。樵夫山中采薇、渔夫江上泛舟,宁静淡泊、超脱自然的精神情怀跃然荧屏之上,给人“一卷在手,江山无限”的沉浸式美感体验,受到了亿万观众的好评。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以画为媒,山水传情”的理解。

  • 9、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深深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文化性格和精神世界,传承千年、历久弥新,至今仍有较大的吸引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弘扬优秀茶文化,谱写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武夷山市深入挖掘茶文化、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在“双循环”经济上展现更大作为。

    中华文明的精髓,在于对道德的规范和坚守。“工艺虽繁不敢省工力,对于茶企来说,用心做好对得起消费者的产品,就是用实际行动践行茶文化的品质内涵。”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依托武夷山茶文化优势,实施龙头培育、质量提升、标准管控、品牌建设、市场营销、融合发展“六大专项行动”,强调到2023年实现全市茶叶产值100亿元,茶产业税3亿元的目标。

    茶文化“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国茶品牌走向世界的“助推器”。武夷山市以茶为媒,积极复兴“万里茶道”,为武夷山茶产业发展打开了新渠道。2021年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茶叶成为保护清单中单品地标数量最多的一个品类,展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于高品质中国茶的肯定和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传承优秀茶文化对推动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意义。

  • 10、衣冠承中华之礼,载传统文化之精益。回望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历程,从纯粹的模仿照搬西方潮流到注重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转换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

    曾几何时,带有民族元素的中国风服饰因其简单生拼硬凑而被视为粗制滥造和所谓“乡村审美”的代名词。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不断深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服饰不再仅仅停留于想象中。古人留下的壁画、陶俑人物和古籍文献等,含有大量的服饰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考证研究,大大推动了国风服饰的发展。比较典型的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所在考古资料支撑下,对传统服饰装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专业服装学院合作,把传统文化研究成果以实物形式再现并应用于生活中,在全球时尚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根植于中华民族礼仪和文化土壤中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和剪裁工艺相结合,所呈现出的带有中国文化气质的精美服饰,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服饰出现在生活着装和世界顶级秀场舞台上。

    有人认为,国风服饰的民族特色会因西方元素的嵌入而被抹杀。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 11、一边是古朴精巧的檀香扇、巧夺天工的苏绣,另一边则是憨态可掬的秘鲁羊驼手工艺品、匠心独运的意大利贝雕……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文化荟萃,令人目不暇接。进博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材料说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  

    ②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平台的发展

    ③认同世界文化有利于文化繁荣      

    ④文化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2023年8月1日,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式对外展出。国家民委从馆藏的15万件文物和51万册古籍中,遴选出1500余件文物古籍,向观众展现了一幅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举办这一活动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展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    ②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③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走向统一    ④推动各民族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2020年4月6日,英国BBC推出最新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BBC第一次以纪录片的方式,将杜甫介绍给西方世界,在全世界引起了关注。这部纪录片(    )

    ①有助于消除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隔阂

    ②推动中西方文化进一步交流传播

    ③折射出中华文化在西方得到广泛认同

    ④说明文化是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无论是“大莲花”“小莲花”“大玉琮”“杭州伞”等场馆造型,还是取材自钱江潮的“潮涌”会徽、融入良渚玉琮元素的“薪火”火炬、呈现杭州湖山景观的“湖山”奖牌和“青花瓷”礼服,在杭州亚运会已经释出的诸多设计理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无处不在。据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文化交流而更具价值

    ③文化创新应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     

    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内涵

    A、①③ B、①④ C、⑦③ D、②④
  • 15、4月27日至5月8日,2023年法国巴黎博览会在巴黎凡尔赛门展览馆举行。中国外文局(中国国际传播集团)受邀参展,举办“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等系列活动,为观众打开一扇感知中华文化、促进人文交流的窗口。这一系列主题展向各国观众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脉和美好前景,更展现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这样的活动有利于(   )

    ①推动中华文化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②促进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④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国式现代化文明的认同和接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钱锺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表明钱锺书先生主张(    )

    ①一切外来文化,都值得我们借鉴       

    ②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③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④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下列选项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举办全景数字艺术互动展,带领观众沉浸《梵高的世界》 B、外国游客春节期间在天津逛庙会品美食,体验中国民俗文化 C、中国诗词大会上“苏东坡数字人”吟诵“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D、古有“雁塔题名”展示书法和荣誉,今有“到此一游”景区胡乱涂鸦
  • 18、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文化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是中国深化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对话的重要举措。中外嘉宾畅所欲言、深入讨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不同文明加强对话、增进共识,推动全球文明倡议从思想理念成为实际行动。嘉宾们表示,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举办“良渚论坛”对于感悟古老文明魅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合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举行“良渚文化论坛”的意义在于(    )

    ①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成就

    ②促进各国人民出入相友、相知相亲

    ③“良堵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9、2023年1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致辞强调,我们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加强网上交流对话,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生。加强网络文明建设,促进优质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充分展示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积极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共同建设网上精神家园。致辞所包含的理念( )

    ①立足于互联网发展加深各国文明相互依赖程度的实际

    ②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

    ③超越不同社会制度,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

    ④弥合文明差异,为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文明新秩序指明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在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上,中华传统服饰大放异彩,吸引各国友人关注。从琳琅满目的服饰到古色古香的建筑,从余音绕梁的民乐到精妙绝伦的技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名片”。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的召开(   )

    ①能够避免不同文明之间发生冲突

    ②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提供了根本途径

    ③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弦歌不辍、历久弥新

    ④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上一页 1239 1240 1241 1242 124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