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大一统”思想如何孕育、发展、历久弥坚?各民族何以团结融合,多元如何聚为一体?2023年8月1日,由国家民委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以下简称展览)亮相北京民族文化宫。立足馆藏资源,国家民委遴选出1500余件文物古籍,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历史,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分为“大一统”“大交融”“大团结”三个单元,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维度,展现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历史基因、中华民族凝聚不散的历史密码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深邃思想与丰富实践。通过参观展览,观众可以深入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历史,亲身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参民族工作伟大成就。

    展览用文物古籍码了解“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说明举办该展览的意义。

  • 2、以下为某同学开展“探寻文房四宝”研究性学习所做的笔记。

    主题:探寻文房四宝的文化魅力

    主要内容:文房四宝是指中国独有的书法绘画工具,即笔、墨、纸、砚。

    毛笔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绘画工具,位居“文房四宝”之首。在古代文人看来,毛笔除了书写功用,亦包含着做人之道——刚柔并济。

    墨是书写、绘画的色料。“用墨”是一门大学问,唯有恰到好处的用墨,才能让作品有长久的生命力。

    宣纸质地柔韧洁白平滑、色泽耐久,是供毛笔书画用的独特的手工纸,享有“纸寿千年”的美誉。

    砚由石头制成,最开始只是纯粹的研磨色料的工具,后来也开始以精巧工艺制胜,集雕刻、绘画、诗词和篆刻为一体。

    如今,人们的写方式便捷多样。有人认为:“文房四宝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已大不如从前。”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 3、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璀璨、珍贵的艺术瑰宝之一。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歌手将京剧唱腔和相关选段融入流行音乐进行创作,引发了年轻人对于“国风”、“国潮”的新讨论,在大家欣喜于京剧重新“活”了起来的同时,也会有声音质疑:京剧变味了。创新还是守成,这永远是个问题。围绕“京剧如何保持永恒魅力”这一议题,某班同学讨论产生了两种观点:

    观点一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我们应该保持京剧的原汁原味,保留本民族的特色,不能随意地破坏传统。

    观点二  京剧受众人群老化且锐减,京剧应紧跟时代,实现脱胎换骨,才能重新焕发青春。

    若你参与讨论,请在上述两种观点中任选一种你支持的观点,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多角度阐述理由。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有人认为,中华文化就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 5、近年来,为创新性开展革命遗址、遗迹、实物、纪念设施等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的全面保护传承,S市人大常委会及时启动条例立法工作,以法治方式更好守护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立法保护传承红色文化(   )

    ①有利于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人民的精神家园

    ②是基于红色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③是创新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关键

    ④有利于确保红色资源安全,维护红色文化的尊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在学习“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时,某同学认为文化与文明是一回事。下列观点能反驳该同学观点的是(   )

    ①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②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都是人创造的

    ③凡是文明的都是积极向上的,而文化却有先进落后之分

    ④文明是相对于野蛮而言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汉字,凝结着先人非凡而卓越的智慧。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中国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汉字设计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设计师们巧妙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质,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创新汉字整体结构与意象表达,彰显中国智慧。可见(    )

    (图为“山”“水”古汉字)         (图为汉字设计作品《文字的情感》)

    ①汉字设计作品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②文化发展是科学扬弃传统文化的过程

    ③汉字设计作品的创意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汉字设计作品是彰显中国智慧的有效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高铁跑出“中国速度”;电商平台将世界融于一“网”;扫码支付引领消费时尚;共享单车为“最后一公里”提供解决方案……一系列成果表明(    )

    ①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创造精神的人民

    ②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③我国已经成为科技全面领先的现代化国家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科技创新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023年重阳节山东曲阜举办一年一度的“孝贤文化节”。“两创”的目的,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百姓心田。不只重阳节,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里,山东曲阜都会以“节礼”为主题举办活动。乡亲们都特别喜欢这样的活动,在喜乐团圆的气氛中,传统美德的文化意蕴和价值理念,不知不觉入了心。上述活动的举办启示我们(   )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宝贵财富,需要不断传承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③要充分发挥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④文化发展要坚持胸怀天下,保持开放心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党的历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说明(   )

    ①勇于自我革命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③团结奋斗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华

    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年新年贺词中谈到2023年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这启示我们在新时代要(   )
    A、固守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觉 B、传承中华文明,挖掘文化价值 C、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民族精神 D、彰显文化自信,丰富文化内涵
  • 12、第39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下列对教育家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①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传承了中华民族精神

    ②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弘扬教育家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④教育家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为教育强国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面。该法的实施(   )

    ①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②有利于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③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④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4、2023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文物,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身份和精神传承。从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到大汶口文化猪形陶鬻,从商周时期精美非凡的青铜重器到汉代的金缕玉衣,从“一页宋书一两金”的传世古籍到清代圆明园的十二兽首……我国数千座博物馆的浩瀚馆藏,让观者穿越中华文明发展的不同时空,直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延绵不绝的伟大与壮丽。由此可见(   )

    ①文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

    ②文化就是人类的进步和开化状态

    ③要全面系统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④中华优秀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5、“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下列名句与文天祥这首诗体现的民族精神相一致的是(   )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16、中国航天人铸就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表现,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高峰。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国家繁荣振兴的物质保障

    ②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

    ③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

    ④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最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是时任法国巴黎市长的希拉克。1978年,他第一次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不禁赞叹:“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观赏后惊叹:“铜车马比我们宫廷的车马还要好!”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称:“这是人类的财富。”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留言:“谢谢你们给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精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他赞叹:“能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为什么这些国家政要会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发出如此赞叹?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中华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什么。

  • 18、观点一  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  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请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 19、辨析题。

    关于春节期间是否应该允许燃放烟花爆竹,近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

    燃放烟花爆竹极易引发火灾和炸伤人的事故。冬季天干物燥,燃放烟花爆竹,特别是在可燃物多的农村以及人口密集的城区,掉落的未及时熄灭的烟火,极易引发秸秆堆垛、居民房屋、加油站、粮库等易燃易爆场所火灾。另外,燃放烟花爆竹还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噪声污染,以及造成资源浪费。但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民俗活动,是一项传承了上千年的习俗,承载了民族文化,构成了春节文化的仪式感,是国民回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话,后代子孙们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都要无法理解了。

    海口市发布2023年春节元宵节期间部分区域烟花爆竹燃放管控的通告,决定于2023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开展部分区域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工作,并公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区域。对此,有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俗,要继承这一民俗,应该允许自由燃故。”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分配是否合理、分配是否公平关系到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系到经济效益的提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目前面对一些人因不正当手段而获得的巨大财富,面对为富不仁,面对富二代炫富,一些社会学家深表忧虑,并以传统的“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对有关部门提出警示。

    结合材料,从传统文化继承的角度,谈谈你对“不患贫而患不均”的看法。

上一页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