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中国民航局发布《民用航空安全检查规则》,在民航安检工作特殊情况处置的章节中规定,使用伪造、变造的乘机身份证件或者乘机凭证的;伪报品名运输或者在航空货物中夹带危险品、违禁品、管制物品的,民航安检机构应当报告公安机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基本的法律保障机场航空秩序 B、推进依法治国,增强我国执法力量 C、航空公司在责任范围内保障机场安全 D、旅客既要有权利意识,也要有义务意识
-
2、为保护、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我国制定实施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然而,十余年来非法捕猎珍稀动物的事件仍时有发生。这启示我们( )A、人类应尊重和保护自然,不得伤害自然界的任何动物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行为都应承担刑事责任 C、依法治国就是国家制定法律,每个公民遵守法律 D、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法律素养
-
3、常州市公安局奔牛机场派出所查处一起旅客谎称行李内藏有炸弹、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件,该旅客被行政拘留5日。这表明( )
①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具有法律保障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④我国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
4、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为此,国家宣传部门要(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法治德治结合中推进宪法实施
②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为人们崇尚宪法创造良好氛围
③强化法治对道德的支撑作用,以法治滋养道德精神
④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使宪法法律走进千家万户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5、浙江桐庐定制法治公交专线、法治公交站等普法载体,把法治文化融入城市公共空间;广东惠东推出“普法微课堂”,通过专题讲座、情景课堂、普法沙龙等形式让更多人提高法治素养……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全民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说明( )
①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②我国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已经形成
③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④尊法守法已经成为全体公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6、法治国家以法治社会为基础,法的施行有赖于全体人民和全社会的支持,国家法治化不能没有社会参与,不是脱离社会的法治化。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以德治国是建立依法治国的基础
②要提高全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③要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④只要推动科学立法,就能建立法治国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法治建设新成就。
第一,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实现立法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依法行政稳步展开,探索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夯实基础。
第四,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司法职业制度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防止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上述总结,谈谈你对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认识。
-
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③党领导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
④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无论哪个国家,什么时候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这启示我们(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
-
10、电视剧《因法之名》通过来自生活的非常典型的错判案例的平反,真实生动又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我国从有罪推定到疑罪从无这样一个司法实践的巨大进步。电视剧《因法之名》通过三个错案的平反,来描写年轻一代司法工作者探寻真相的决心,既继承了老一辈又超越了老一辈,从而展现了司法理念和司法实践的巨大转折和进步。材料说明( )A、我国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B、我国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C、我国司法机关更加注重事实依据,有利于维护司法权威 D、保证了司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
11、为总结和展示全面依法治国的历史性变革和辉煌成就,中央组织拍摄了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该片全景式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①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旨在促进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
③目的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行为
④要直面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2、社会规范,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主要在于( )
①法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
②法有维护阶级统治的作用
③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④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下列对我国法律体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体系中的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②我国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
③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帅
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使我国所有领域的各项生活都有法可依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4、[2023·安徽蚌埠高一检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规定(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将人权保障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 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
15、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每一次立法,都是时代命题的回应、人民智慧的汇聚、法治建设的跃升。上述材料可以为以下哪些观点提供理论支撑( )
①加强人权司法保障,推进公正司法
②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要坚持良法之治
③科学立法应符合国情和变化的实际
④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社会主体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6、近年来,一些歪曲历史、恶搞英烈的网络公害引发众怒。依法遏制网络造谣诽谤、恶搞英烈乱象,大力弘扬保护和尊崇英烈正气,《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利剑出鞘,备受关注。据此完成6题。

英雄烈士保护法利剑出鞘,亵渎英烈必被严惩!上图漫画表明( )
A、英雄烈士保护法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标志 B、通过立法规定了英雄烈士的政治权利 C、为社会尊崇英雄烈士提供法律保障 D、消除了侵害英雄烈士的违法行为 -
17、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资本主义法的本质时指出:“你们的观念本身是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所有制关系的产物,正像你们的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一样,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这句话揭示了( )
①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产物
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③资本主义法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④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命运,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材料表明( )
①西方法治模式不适合我国国情,不值得借鉴
②中华法系独树一帜,应全盘继承和吸收
③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
④一国的法治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19、[2023·黑龙江鸡西高一校考阶段练习]中华法系是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法律体系。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治国理念。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张“天下无讼”“以和为贵”,崇尚人际和谐的社会环境。无讼与和谐体现着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一种价值取向。这表明中华法系(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凸显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
②体现了重民本、崇正义、尚和合的核心思想理念
③具有教育功能,对法治建设具有决定作用
④是中国古代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重要保障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20、“法者,治之端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都要树立法治思想。下列表述符合法治思想的是( )
①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所在
④治国之道,务在举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