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图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相对的 B、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 C、部分的功能影响整体的功能 D、整体的状态决定部分的状态
  • 2、半个世纪前,我国核电处于起步阶段,大到压力容器,小到一颗螺丝钉都需要进口。现如今,我国核电跻身世界第一方阵,依靠自主创新实现了历史的华丽转身。这表明(   )
    A、新出现的事物力量是强大的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D、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 3、漫画《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人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列选项中与漫画寓意最相近的是(   )

    A、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B、道经坦途常遇覆,慎迈危辙则常安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4、下列选项中与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有量变就有质变 C、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面对纷繁复杂的困难挑战,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同时也不要一味地追求奇迹,要保持韧性、耐心和定力,尊重规律,如此才能更好地去创造方法、谋划思路。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途径的知识展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努力,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白皮书指出,脱贫攻坚战对中国农村的改变是历史性的、全方位的,是中国农村的又一次伟大革命,有力推动了中国农村整体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减贫实践表明,贫困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有坚定意志和决心并付诸实际行动,就能够向着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不断迈进。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白皮书描绘了到2035年、2050年中国乡村振兴和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指出未来中国将向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高目标继续迈进。

    结合材料并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向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高目标继续迈进的。

  •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说:“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2021年2月25日下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新的起点的开始。

    有人说:“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也就意味着实现了乡村振兴的目标”。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进行评析。

  • 8、下面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要促进质变只有增加事物的数量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③由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总趋势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9、已走过67载的“老”广交在2023年呈现出三大亮点:“定位新”、“角色新”、“趋势新”。“老”广交绽放“新”精彩,展现中国外贸韧性与活力。这说明(   )
    A、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D、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
  • 10、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有人认为社会主义中国将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下,但我国顶住了冲击、经受住了考验,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这启示我们(    )

    ①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②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        ④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某地在工业遗址改造过程中坚持保留、延续建筑的原有形态、结构和工业痕迹,同时融入现代生活元素,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旅游模式,推动工业遗产“活起来”。工业遗址的活化利用(    )
    A、突破了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B、体现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C、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 D、说明整体要服从和服务于部分
  • 12、1952年7月26日,国产第一台仿制蒸汽机车“八一号”完成组装并试运行。2012年,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设计研制工作启动。5年后,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正式双向首发。如今,蒸汽机车早已远去,中国已进入高铁时代。材料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有(    )

    ①事物总处在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②辩证的否定是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否定

    ③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④新事物总是以旧事物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3、有别于传统制作方式,“大数据定制剧”《纸牌屋》,基于专业网站储存的用户收视行为的大数据,根据用户偏好量身定制而成,因此大获成功。这表明《纸牌屋》的成功(  )
    A、是对传统电视剧制作模式的全盘否定 B、以旧事物的积极因素作为发展的基础 C、突破了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 D、依靠创新推动了思维模式和文化的发展
  • 14、截至2023年,我国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这背后,离不开无数“大庆人”夜以继日的科研创新。面对“三次采油”技术被“卡脖子”,“大庆人”奋力攻关,在历经5600多次试验打破垄断,终于使得大庆油田采收率在二次采油技术基础上提高14至20个百分点。“大庆人”能够不断克服困难,始终端牢国家能源饭碗的事迹说明(    )

    ①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决定了大庆油田走向成功

    ②应该脚踏实地,注重质的积累,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为大庆油田的成功注入动力

    ④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在提醒人们认识和处理事物时注意防微杜渐。这些饱含中国智慧的名言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
    A、认识事物的量变要比认识事物的质变更重要 B、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C、事物的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必然会引起质变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16、下面既体现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发展的观点的是(    )

    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②唇亡齿寒

    ③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吐故纳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借助导航、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自行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再度风靡城市,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这表明(    )
    A、新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是新事物 B、新事物的出现展现出强大的力量 C、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形式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18、下边漫画(作者:何青云)主要告诉我们(   )

    A、善于抓好用好发展机遇才能实现事物的飞跃 B、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质变由量变引起,量变中包含着局部质变
  • 19、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攻坚战,是持久战。面对困难险阻,我们要坚定改革方向不动摇,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执行者、行动派和实干家,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行稳致远。这说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   )

    ①在质变的基础上不断进行量的积累

    ②把发展中遇到的曲折转化为前进性

    ③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④看到其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②辩证否定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③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运动与变化      

    ④发展就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消灭和否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