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能体现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观点的诗句是(    )

    ①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  

    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是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任务,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本次飞行任务除了常态化实施乘组轮换、常态化的乘组在轨工作外,还将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这表明(    )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④载人航天工程是变革社会的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一论述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更可靠
  • 4、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立足各自比较优势,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快融合,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乐章持续奏响。京津冀协同绘就产业发展新版图表明(   )
    A、统筹考虑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三地产业融合发展 B、主要矛盾的不断解决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定力量 C、充分利用三地比较优势实现了从斗争性向同一性的有效转变 D、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实现了三地产业链分工成片的“乘数”效应
  • 5、某校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同学们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院所……参加劳动实践,既掌握了一些劳动技能,又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光荣。这启示我们(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B、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6、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浙江余村通过复垦复绿、治理水库、改造村容村貌等举措,从炮声隆隆、粉尘漫天变得山清水秀、竹海连绵。如今,美丽生态已成为余村的一张金名片。2022年,50余个项目入驻余村,当地村民主动提升业态,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突破800万元。由此可见(    )

    ①乡村振兴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②余村治理实践有主观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余村村民思想理念的更新直接促成了余村建成美丽乡村

    ④从先进的发展理念出发是余村实现生态治理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下列与下图漫画(作者:林帝浣)蕴含的哲理最一致的是(   )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②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正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中共一大召开后,当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几名党员。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已经发生深刻改变。从此,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谋求民族独立。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拥有98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嘉兴南湖驶出的一艘小小红船已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是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相关知识,谈谈对“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理解。

  • 9、一张桌、一盏灯、一本书,想待多久就待多久,不管你衣着光鲜还是衣衫褴褛,这盏灯对所有人发光……自三联书店在北京播下了第一颗夜读的种子,24小时书店便在全国范围内如星火燎原般蔓延。有人说:24小时书店不符合产业运行的规律,在夜里12点至早上8点这个时间段营业没有“进账”。如果用100万元的经营成本去补贴几十个读者的需求,那就是一种浪费。有人说:文化地标对一个城市的品味来说相当重要。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引领手不释卷蔚然成风,让更多的人从“书香”中汲取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 10、在“路径依赖”的作用下,人的思维会越来越固化,只知道按照过往经验来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创新能力就会降低,不仅影响个人素质提高,还会影响工作质效和事业发展。

    有人认为,过往经验妨碍工作创新。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 11、1917年,毛泽东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从毛泽东主席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强调(   )

    ①体育与德育智育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

    ②体育与德育智育可以相互替代

    ③只要体育上去了,德育智育也随之提高了

    ④强调德育智育是离不开体育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拿破仑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13、观察下面漫画《路边的野花不要踩》(作者:何青云)

    针砭时弊,它启示我们应(   )

    ①善于未雨绸缪,反对墨守成规,

    ②坚持求真务实,力避讳疾忌医

    ③坚决改过从善,拒绝纵曲枉直

    ④坚持两点论,看到事物两面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漫画启示我们要坚持(    )

    A、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 B、唯物辩证法的重点论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 15、下列选项与材料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幻想一步成功,必然输在起跑线

    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②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一叶知秋,见微知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浙江乡村美丽蝶变,始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浙江省因地制宜找定位,绘就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本”。浙江省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经验是(   )

    ①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④立足客观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下图漫画为“环境变了,有的过程就没有意义了,没有必要把过去的习惯继续下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把握事物固有的联系 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违背事物的规律,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得到发挥 D、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规律发挥作用的前提
  • 18、中国坚持做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与美国热衷于构筑各种排他性的、强化意识形态对立的“小院高墙”机制不同,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中东地区沙特和伊朗关系上,始终站在和平与对话一边,为解决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建设和平的做法启示我们(    )

    ①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

    ③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看问题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鲁迅说:“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这句话蕴涵的哲理是(   )

    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速度的快慢是无所谓的

    ②坚持发展的观点,必须正确对待困难与曲折

    ③失败是成功之母,落后一定能够转化为进步

    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20、武汉某农场坚持生态种养,探索“虾稻连作、藕虾共育”模式,在保护天鹅等候鸟的同时,带动农旅融合,助力生态农业发展。该模式体现了(   )
    A、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B、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C、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之中 D、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上一页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