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对世界各国人民都有着极强的吸引力。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的意愿日趋强烈。
2023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海外市场营收规模43.5亿元,同比增长7.06%,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作品总量约为69.58万部(种),同比增长29.02%。多元并蓄的题材类型与庞大的作品数量是网络文学“乘风破浪”的保障,尤以“古言现言”“玄幻奇幻”“武侠仙侠”等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题材表现突出,带动图书出版、有声读物、动漫、影视、游戏、衍生品等也“出圈”成功。网络文学“出海”以阅文集团的作品为例,仅2024年,就有《与凤行》《庆余年(第二季)》《墨雨云间》等网络文学IP改编剧火爆海内外,全球圈粉无数。总之,我国网络文学“出圈”“出海”折射出我国文化产业呈现科技创新“赋能”、传统文化“点睛”和产业联动“破圈”的新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中国网络文学全球圈粉对建设文化强国的启示。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邓小平强调,资本主义社会讲的民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实际上是垄断资本的民主,无非是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谈谈对“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的理解。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科学概括: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基于国情正走出一条超越“西方化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证和关键,必须牢牢把握“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战略根本。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过程,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开始了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规划,提出要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与战略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不仅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而且明确设计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内涵,不断完善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步骤设计,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作出了更加系统性的谋划,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境界。
(2)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武汉,“只有乘客、没有司机”的无人驾驶小巴来往穿梭;在贵阳,无人驾驶小巴正式获颁载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在青岛,无人驾驶快递车忙着投送包裹……随着多个城市先行先试政策的出台和落地,过去只能在科幻片中看到的无人驾驶场景,如今正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扩展的测试道路为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测试环境和应用场景,推动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实践和应用,将加速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材料二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无人驾驶技术集感知、决策、规划与控制等于一体,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多项核心技术,具备高度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的技术特点,既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也催生了新产业、新模式,其发展正在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有人认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及其广泛运用,将导致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显得无足轻重。结合材料一,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
5、三峡工程建成后,冬季和夏季蓄水水位有30米高的落差,岸边30米高的落差区域,称为“消落带”。在消落带内,耐旱植物会蓄水期淹死,耐淹植物会在枯水期干死。重庆因地制宜,经过多年探索,筛选出十余种耐淹耐旱植物,给库区消落带“穿”上了10余米宽的绿色外衣,产生了护岸、生态缓冲、景观美化等多种效用。这说明(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依据固有联系,建立事物具体联系
②充分认识自在事物的客观联系,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主观联系
③根据客观条件,改变规律起作用方式,能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
④在把握客观条件基础上,可以创造新的本质、必然和稳定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7月18日,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材料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之后历届三中全会都以改革开放为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材料二 改革开放45年来,湖南经济总量不断壮大。GDP从1978年的147亿元跃升到2023年的5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十。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要求、勉励湖南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上持续用力,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奋勇争先。这为湖南改革开放再出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和意志,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让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成为湖南鲜明标识。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新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2)、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为主题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24年9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有同学认为:只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能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辨析此同学的观点。
-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各领域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40.2亿元增长到1956年的703.6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9.6%;农业合作化运动推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有效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面貌焕然一新;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为中国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下是我国1950—1978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变化示意图和部分农产品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值变化情况。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说明发生这些变化的意义。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随之而来的是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
“中国崩溃论”说中国不行,但实际上,中国“行得很”。如今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超过了70%;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贡献者,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当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事实胜于雄辩,“中国模式”让世界刮目相看。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强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必定越来越宽。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有人据此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经不起实践检验。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批驳。
-
10、某校高一(3)班开展了一次以“党代会”为主题的调查活动,他们分别调查了:
①党的十二大;
②党的十四大;
③党的十八大;
④党的十九大。
下列关键词与每一次党代会的主要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
A、①毛泽东思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邓小平理论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③市场经济④科学发展观 C、①市场经济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D、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市场经济③科学发展观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1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成绩和进步。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 B、中国建立了适合国情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 D、中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
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规定。这时的主要矛盾是( )
①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③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④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梁漱溟曾经于1955年写过一篇《告台湾同胞》的文章,他发自肺腑地说道:“有许多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五年来经历着的事情一件一件多得数不清,这些事情综合起来不外乎一件大事实,那就是中国人百多年来一直走着下坡路的命运,如今让共产党扭转了方向,五年之间真有‘如日方升’景象,这是事实,这是不可否认的最大事实。就是眼前这最大事实,使我无法不信服中国共产党。”梁漱溟先生称颂的最大事实是(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没有共产党,就不能实现中国的统一 C、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D、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
14、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带来的重大意义是( )

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使得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使中国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湘江评论》创办于1919年7月14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在报纸的创刊宣言中,毛泽东说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这表明五四时期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到( )
①青年是民主革命的先锋队与重要主力军
②工农大众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③必须发动民众,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近代以来,为了探索复兴之路,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从中我们认识到( )
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多重矛盾
②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都具有阶级局限性
③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找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④中国迫切需要新的组织来凝聚革命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共产党宣言》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意义和内在弊病,阐释了人类文明进入共产主义新文明的历史必然性,闪烁着真理的光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可见,《共产党宣言》( )
①是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
②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必然性
③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④分析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8、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由此可见( )
①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促进农业的现代化
②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土地归农民所有
③全面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由于薪资涨幅问题,美国国际码头工人联合会与美国东海岸港口资方正谈判一份新的劳动合同,工会要求涨薪的同时禁止30多个港口装卸货所用机械设备自动化。如果劳资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数万名工人将举行罢工。此前,由于提高工资和增加轮班津贴的谈判陷入僵局,德国某工会发起罢工。由此可见( )
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工人罢工的总根源
②资产阶级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阶级矛盾,但未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本性
③无产阶级欲借反对资产阶级的经济斗争从根本上改变受压迫、被剥削地位
④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越发展,社会生产力就越会成为资本的生产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借以在其中活动的生产关系具有两重性:在产生财富的生产关系中也产生贫困,在发展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中也发展一种产生压迫的力量。只有不断消灭资产阶级单个成员的财富,产生出不断壮大的无产阶级,才能产生资产阶级的财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导致相对贫困现象的出现
②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实质是分配差异问题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④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