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年度十大流行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天花板”“雪糕刺客”“精神内耗”等入选。这些词或有感于国家政策,或来源于重大事件,或反映百姓生活,均从不同的视角见证了时代变迁,传递了社会脉搏。这体现了(   )

    ①社会生活与实践息息相关,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社会意识能够有目的地直接改造社会存在

    ③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在现实社会中是同步变化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国家豁免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在此法出台之前,我国长期实行绝对国家豁免政策。近年来,一些外国法院受理反华势力针对我国国家的诬告滥诉,甚至叫嚣剥夺我国根据国际法应享有的国家豁免。制定出台外国国家豁免法,为我国法院管辖、审判以外国国家为被告的民事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是在更高水平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挑战、防范风险的必然要求。这告诉我们(   )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适时完善上层建筑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③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社会矛盾的具体解决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完成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长河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总会奔涌向前。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开放发展的历史大势不会变,携手合作、共迎挑战的愿望也不会变。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准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勇敢面对挑战,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勇毅前行。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

    ②人是社会历史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

    ③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对抗性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在基诺族口耳相传的神话中,创世女神开天辟地、创造了人类后,便将一把茶籽撒在基诺山上让他们以种茶为生,从此,基诺人开始了栽培种植茶叶的历史。基诺族神话故事流传至今,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材料表明(    )

    ①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③神话作为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创造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近日,《云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公布,58件立法项目被列入规划。《立法规划》是对未来五年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表明(   )

    ①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时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推动全面依法治国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2023 年5月,教育部就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工作做出部署安排。到2025年,我国将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的变化所决定的

    ③社会意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这是因为(   )

    ①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②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④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财富的创造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8、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根据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使之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这说明(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社会意识的变化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③改革经济基础以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④改革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9、2022年8月20日,《2022年上半年消费市场行业热点舆情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国货”“运动”“绿色”等成为2022年上半年度消费关键热词。每一个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这表明(   )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 10、《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十大流行语”,如图。今年的流行语凸显语言创造力,折射社会生活面貌。这表明(   )

    A、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历史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总是同步变化
  • 11、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2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行走太空梦想的实现,是无数夜以继日、刻苦攻关的中国航天人在托举和支撑。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③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④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中国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年,中国将根据“昆蒙框架”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强部际联动和央地合作。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和观测,强化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协同增效,展现中国大国担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同时,为进一步夯实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作基础,中国将推动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不同主体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好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价值追求。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用自信达观、个性突出、敢于追梦等词语在2023年杭州亚运会上描绘出多彩斑斓的青春光谱。本届亚运会,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在出战的6个项目上全部获得金牌,并以惊人的成绩打破亚运会纪录,展示了自己非凡的实力;田径运动员杨家玉在鞋子被意外踩掉的困难情况下,连续2次反超对手,最后成功夺冠……而“爽剧剧情”也来源于长期以来的坚持训练与决心,更是对“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的生动表达。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谈谈优秀运动员事迹对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治沙,绿富同兴,昔日黄沙披绿装,群众在治沙中致富、在致富中治沙。

    “荒漠不是病、荒漠化才是病”,荒漠化得治。目前,我国已成功遏制住荒漠化扩展态势,荒漠化、沙化和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1980平方公里和3860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续缩减,沙区生态和岩溶地区状况整体好转,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多年来,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创造出一种被称为“固沙魔术”的草方格结构,即将麦草或稻草在流动沙丘表面扎设成1米乘以1米方格形状,形成网状结构。它们就像沙海中的卫兵,筑起一道禁锢流沙的草墙。借助这种结构,人们可以牢牢地固定住随风移动的沙丘,解决固沙难题。我国积极推动沙产业发展,利用沙区光热、物种、土地等资源充足优势,适度发展灌草饲料、中药材、经济林果、沙漠旅游、风电光伏、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推动沙区致富。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总结我国“绿富同兴”的治沙经验。

  • 15、劳动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相关信息发布后,在网络上引发广大网民热议,对网民观点进行汇总后发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之所以会产生众多热议,是因为(   )

    ①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受到人的自身经历、情感、立场等因素影响

    ②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人们的观念往往落后于时代

    ③对事物价值的评判有客观标准,人们对标准的把握有时不同

    ④不同时期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也衍生出复杂多样的伦理风险和道德问题,如自动驾驶汽车如何在道路上做出道德决策,进而平衡人的利益和机器的利益;基于人工智能的“AI换脸”技术应用可能威胁公民人身安全和金融安全……为此,《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应运而生,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从哲学上看,出台该意见是因为( )

    ①它能够解决科技发展衍生出的一切伦理风险和道德问题

    ②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

    ④生产关系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生产力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7、当今社会,信息化、全媒体激发了人民大众的表达热情,但也要看到,大河奔涌难免泥沙俱下,少数人以奇谈怪论抹黑英雄,或是秉持精致的利己主义……为此更需要校正时代的价值坐标。这是因为(   )

    ①任何社会意识的产生都有其物质原因

    ②不同的社会观点源自不同的生活感受

    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评价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1973年,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在革命圣地延安成立。建队50年来,该站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履行了“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贡献自己的一切”的铮铮誓言。2023年11月,中央宣传部授予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宝塔消防救援站“时代楷模”称号。这启示我们( )

    ①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要在不懈奋斗和奉献中创造精彩人生

    ③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自我价值

    ④正确的价值选择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2023年8月,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部署,全方位培养和用好青年科技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厚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沃土”、搭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阶梯”,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更加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更加主动开展原始创新、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体现了(   )

    ①提高个人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获得国家的认可和肯定

    ④青年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0、尽管中美两国在利益上存在一些分歧,但依然坚持和而不同,携手合作,努力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造福亚太及世界。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发表的重要演讲指出,如何让中美关系这艘巨轮避开暗礁浅滩、穿越狂风巨浪,不偏航、不失速、不碰撞?首先要回答的是,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这是一个根本的、也是管总的问题。从唯物史观角度,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认识到(   )

    ①中美双方的价值判断立足于双方的价值选择

    ②要把中美共同利益作为彼此最高的价值标准

    ③中美关系的处理要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④价值选择必须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上一页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