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1、1978年,安徽滁州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分田到户搞起“大包干”。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慨地说,“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可见( )
①中国改革在农村率先取得突破
②改革就是一场变革农村土地制度的革命
③“大包干”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④人民群众为中国改革开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从1951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就着手制定“一五”计划(1953-1957)。1955年7月,“一五”计划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①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②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
③推动我国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202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4年。74年前,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生的共和国迎着朝阳向前进。74年的历史,是一部亿万人民奋斗不息的历史,更是一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②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③意味着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有了主心骨
④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4、近代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文明的失败者,在西方列强的侵袭之下,中华民族跌入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谷底。无数仁人志士,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经历无数次失败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
①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的联系
②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③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资产阶级还未能形成
④中国的封建势力依然强大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在于( )A、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B、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C、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D、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6、下面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大事件的时间轴。

对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
③巴黎公社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④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7、中唐时代的现实主义诗人张籍在《野老歌》中写道: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不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斜,船中养犬长食肉。诗人用明白如话、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刻揭露了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表达了对终年劳碌但不得食的劳动人民的同情。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在封建社会( )
①农民没有人身自由在地主强制下劳动
②地主阶级通过赋税剥削占有农民劳动成果
③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④收取杂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恩格斯说:“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希腊城邦,就没有古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古罗马帝国。”我们知道奴隶社会非常残忍,可为何它代替原始社会被称为是历史的进步?下列能佐证这一历史进步的是( )
①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②出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
③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场已经出现
④手工业兴起,商业和城市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原始氏族依靠道德和习俗管理社会,通过共同分配财富和资源来维持社会和谐。然而,当社会中出现较多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时,这种管理方式就会失效。这说明原始氏族制度( )
①依赖于氏族成员之间的情感和道德联系
②是由当时社会的道德和习俗决定的
③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而具有局限性
④是适应当时社会的有效的国家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不定项)广东醒狮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广东传统音乐、舞蹈、武术等为一体的民间舞蹈样式。某文化公司对传统舞狮套路、南拳打法进行舞蹈化的创新提炼,以更高立意和时代元素凸显舞狮的精神内核,推出的新作品获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好评。醒狮文化新作品取得成功( )A、开创了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的新格局 B、是融通不同资源、进行综合创新的范例 C、彰显了岭南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大生命力 D、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
-
11、在某镇的农贸市场,一部讲述乡村振兴的话剧在大篷车移动舞台上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一辆车,一群人,一台戏,让越来越多的乡亲在家门口“吃”上了文化“大餐”。这一活动能( )A、变革文化传播机制 B、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 C、助力乡村文化建设 D、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
12、(不定项)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考古学家经常能通过对某些历史遗物微小细节的考察,提出对某段历史的全新理解。这意味着( )A、人们可以仅仅根据自身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B、实践的发展能为认识的深化提供新的条件 C、认识方法的差异必然造成认识结果的差异 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
-
13、寻求可持续的现代能源是当前社会的重要课题。某研究团队通过基因修饰使光合微生物可以从外部来源获得电子,并利用这些电子为化学反应提供动力,从而使其能够被人类应用。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自然规律取决于人的发现 C、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被人们利用 D、自然生态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然可消除
-
14、(不定项)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尤为重要,粮食生产再有底气,也扛不住“舌尖上的浪费”。要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这要求我们( )A、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培养和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C、正确认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正确把握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
15、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在全国四级法院全部建成后,服务项目不断扩展,民事纠纷实质化解比例不断提高,平均耗时明显缩短,且群众可常态化选择线上或线下服务。此举有利于( )A、推动经济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 B、健全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 C、更高效地为人民群众解决纠纷 D、保证法院依法独立行使执法权
-
16、(不定项)近年来,网络暴力时有发生。一些网民在网络公共平台针对他人集中发布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类言论,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以“网课爆破”为名,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整治网络暴力需要( )A、公民个人培养文明上网习惯 B、司法机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C、网站平台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 D、执法机关开展网暴专项治理行动
-
17、(不定项)由35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的2977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具有十分鲜明的广泛代表性,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这有利于( )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B、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C、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D、动员全体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
-
18、(不定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美丽新疆。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这要求我们( )A、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凝心聚力,共同推进新疆的稳定繁荣 C、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D、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
19、(不定项)国家对内职能主要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下列体现我国对内职能的有( )A、我国初步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 B、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 C、国务院高效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D、中国驻某国维和部队向当地儿童开展捐款活动
-
20、(不定项)我们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打好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组合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基于( )A、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共同发展、优势互补 C、非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需要进一步得到增强 D、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