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表明,党的八大(       )

    ①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②表明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

    ③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回溯过往致敬先贤,某校团委带领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实地参观,充分认识到从1840鸦片战争—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时期中国共青团的卓越贡献及无数英烈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高尚品质。根据他们了解这段历史的内容,他可能会产生的感受有(     )

    ①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完成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西方列强的入侵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原因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某班级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错误的是(     )

    ①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4、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此时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对未来社会都提出了积极合理的设想。但法国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制度”和英国欧文的“新和谐公社”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他们(     )

    ①是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理想社会

    ②理想信念不坚定,没有为实现理想作出积极努力

    ③反对阶级斗争,未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④揭露资本主义弊端,揭示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秘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5、三星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通过考古发现,三星堆已建立了城市、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并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有大量充当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海贝、象征财富的象牙等等。这表明(     )

    ①三星堆人已摆脱蒙昧野蛮状态进入了文明时代

    ②这一时期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

    ③三星堆人已经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④这一时期分工精细的手工工厂出现,商业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     )
    A、“十四个坚持” B、“十个明确” C、“十三个方面成就” D、习近平文化思想
  • 7、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要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朴素的目标,纯粹且坚定,温暖且有力量。这充分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路上从此有了主心骨

    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使命,为人民谋幸福

    ④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9、《粜米》一文出自叶圣陶先生的名著《多收了三五斗》,讲述了旧中国的农民丰收后去粜米,虽然米价跌了,却不得不忍痛贱卖,因为换到手的钞票要买化肥,要还债,更要缴纳田主的租金。封建社会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       )
    A、货币地租 B、苛捐杂税 C、榨取地租 D、各种徭役
  • 10、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根本性质相同的前后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提升中国话语影响力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更好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对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化的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三点建议。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是安徽最为宝贵的基因;创新,是安徽最具优势的气质。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今天的安徽正用一场场新的改革,着力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个瓶颈。

    “科技大包干”改革破除束缚,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把“第一生产力”加速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以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为主线,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不断破除“三农”发展瓶颈。

    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现代产业体系,确立“六大传统优势产业、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创新领域未来产业、八大优势高效现代服务业发展”,并让这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通过打造面向全国的科技大市场、深化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等办法,积极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先人一步探索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改革在推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对世界格局、发展趋势和历史进程的科学研判和认知基础上,提出包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内的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思想方法和行为准则,实现了传统文化智慧同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发展需要的紧密结合,反映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在处理复杂国际关系、应对严峻全球挑战方面,展现了智慧的光芒。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迎难而上、积极作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是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仍然较多,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
    (2)、有观点认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能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 15、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主创团队经过三年的调研和考察,通过采风、采访、重走张桂梅家访的路挖掘真实案例,并将拍摄地选在华坪女高旁,选用云南当地学生扮演角色。该剧用叙事方式展现了女性在教育战线上的坚韧与奉献,为观众呈现出一部充满人性光辉和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佳作,获得市场高度认可。这对影视创作的启示是(     )

    ①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获取创作灵感

    ③丰富优秀文化产品的市场供给,着力提升作品的经济价值

    ④鲜明突出作品的时代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风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电影创作,2024年暑期档电影集体刮起“国潮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功夫、中医、京剧、刺绣、二十八星宿相继被搬上银幕……龙鳞装书、越歌绕梁、绒花轻舞、沙燕风筝翱翔天际、鬼工球巧夺天工、油纸伞下藏着江南的柔情,都令观众叹为观止。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应时而变

    ②善于创新才能更好传承传统文化

    ③对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

    ④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要求强调(     )

    ①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

    ②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源泉,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④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202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该批案例以鲜明的司法态度回应学生霸凌、虐待未成年家庭成员、违法向未成年学生售酒、婚内监护权、隔代探望等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供审判类似案件时参照。这有利于(     )

    ①将个体案件寓于同类案例的普遍性之中,破解司法难题

    ②为司法机关办理相关案件提供普遍指导,统一裁判尺度

    ③把握由普遍到特殊再到普遍的认识秩序,提升审判质效

    ④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促进司法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黄而耀采于夏月。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菜根谭》中的这句话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理。下列说法与其寓意一致的是(       )

    ①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教训,每一次失败都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②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冷静和从容,能更好地化解一切挑战

    ③不因眼前困境而灰心丧气,最艰难之时往往蕴含着转机和希望

    ④繁花迷眼,眼前的美景容易让人陶醉而迷失在短暂的欢愉之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20、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装备技术的创新与突破。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解决了国内半导体和光伏产业链的痛点和堵点。这一事实佐证了(     )

    ①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③创新思维能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④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