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然而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历长期的艰苦斗争,求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苦创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现在,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历史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同志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前行。

    简要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并取得了伟大功绩。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斗,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78年12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开创、发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百年来的伟大功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下列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所做出的贡献,分析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民族复兴提供了充满新活力的体制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4、

    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毛泽东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

    ——邓小平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

    以上论述共同说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  )

    ①独立自主、自信自立

    ②开拓创新、艰苦奋斗

    ③立足国情、尊重规律

    ④不忘初心、依靠群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纵观46年改革开放历程,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走出一条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迈向富强的崭新道路。材料表明(   )

    ①百折不挠的人民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力量源泉

    ②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面貌

    ③改革开放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6、翻开照片,许多瞬间刻印在人们心中。湘西十八洞村的围炉夜话,河北阜平农民炕上的盘腿而坐,湖北新冠疫情防控考察时的细心叮嘱,海南五指山毛纳村调研时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心里挂念的始终是人民群众。由此可见(   )

    ①党始终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④坚持人民至上是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某同学乘坐天津地铁1号线进行参观学习。下图是该同学绘制的研学笔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②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两个革命阶段互相衔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我党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邓小平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习近平

    上述论断共同强调( )

    ①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革命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③为全人类解放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使命

    ④中国共产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下列观点与漫画《请先生指点财路迷津》蕴含的哲理属于相同哲学基本派别的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②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④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习近平总书记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文中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能为各国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相结合,能够发挥巨大的真理价值

    ③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能体现其时代价值

    ④解决好中国的事情,需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出发点,坚守中华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下图漫画《霸权眼光》体现了(   )

    A、发挥主观能动性能促成事物质变 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理性认识 C、意识是人脑加工客观存在的结果 D、唯心主义否认了物质的根本属性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70多年前的欧洲,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

    请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

  •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情境一 经济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每次危机都使生产倒退几年甚至几十年,为世界带来莫大的灾难。经济危机使社会财富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被毁坏的炼铁炉数量,美国为92座,英国为72座,德国为28座,法国为10座。1933年,美国有1040万英亩的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有2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有117000头牲畜被消灭。这种现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并未绝迹。例如美国在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中,仅在1974年5月15日和16日两天内,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牛奶垄断组织就把38000多加仑的优质鲜奶倒入水沟中。

    情境二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完全是建立在工人的自相竞争之上的。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1)、结合情境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许多产品被毁坏,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包括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
  • 1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至少证明两点: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能力继续驾驭它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这种生产力要求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适应它的生产关系。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可促进生产力发展

    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生尖锐冲突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定会适合生产力状况

    ④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2024年2月11日,巴基斯坦新一届国民议会(议会下院)选举最终计票结果,得票数位居前四的分别为:独立参选人集团、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人民党和统一民族运动党,由于均未单独获得过半数议席,主要政党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与人民党在2月20日深夜宣布两党达成一致意见,同意组建联合政府。由此可见巴基斯坦( )

    ①各政党在政治舞台上轮流执政

    ②总统和议会成员由本国公民选举产生

    ③政府接受议会监督并向议会汇报工作

    ④各方联合执政旨在平衡各方利益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在法国总统大选中,马克龙赢得了第二个五年任期,但其所在的政党联盟在选举中失去了国民议会绝对多数,这意味着在这一任期内,他需要与其他政党合作才能通过重要的立法。大选过后,马克龙任命博尔内为总理。博尔内需要在国民议会上介绍新政府的计划,并寻求信任投票。由此可见,法国(   )

    ①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②国民议会选举为人民发声,维护人民权益

    ③总统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议会的制约

    ④议会监督政府行为,有权对政府通过不信任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2024年美国总统的选举备受瞩目。据研究机构预测:2024年美国选举将最烧钱,竞选花销将超过100亿美元,整个竞选过程会被各种利益集团控制;2024年美国选举将最分裂,由于两党政策主张迥异,各自支持者所期望的国家发展方向截然不同。关于美国总统选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美国实行两党制,竞选过程对人民大众具有真实性 B、总统由选举产生,表明美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政体 C、美国选举最烧钱,利益集团往往以取得政权为目标 D、美国选举最分裂,两党的根本利益取向是不一致的
  • 18、美国2024年总统选举艾奥瓦州初选于当地时间15日开始,正式拉开今年美国大选序幕。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将选举和选民议题作为政策出发点,去迎合选民,追求当下利益的最大化。美国专家和媒体认为,在政治极化愈发显著、经济衰退阴霾难消以及社会舆论严重撕裂的背景下,这场选举或为美国政治极化和社会撕裂“火上浇油”,加剧政治动荡的风险。这说明(   )

    ①在美国政党制度下,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

    ②两党之间根本利益的分歧,破坏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③选举政治被两党政治所裹挟,使民主从目的沦为党争手段

    ④政党作为选民利益的代表,力求以民主方式保障选民利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9、2023年以来,中国支持鼓励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硬核”举措密集出台,协同发力,政策叠加形成放大效应,民营经济发展形势边际改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设立,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这表明(    )

    ①我国以更强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②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民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基础

    ④我国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其内生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0、福建省是全国第一个提出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的省份,“1+N”的政策体系(“1”就是《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N”就是涵盖支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要素保障、公平竞争等多个方面的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取得良好效果。2023年福建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近70%的地区生产总值、70.6%的税收、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和94%的企业数量。这说明(   )

    ①福建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的生机活力

    ②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③民营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

    ④福建省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夯实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