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11月,中越海警开展2023年第二次北部湾海域联合巡逻。本次巡逻累计空航53小时、330海里,对两国作业船舶进行执法监管和宣传教育,分别观察记录两国渔船74艘和35艘,喊话教育提醒19艘、登临检查2艘,北部湾海域生产作业秩序总体良好。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中越联合巡逻体现中国外交传递出的积极信号,把越南视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
②中越积极履行不干预他国内政的国际义务,成为了南海地区海上执法合作新样板
③中越联合巡逻旨在深化两国海警海上执法合作,维护中越两国共同的根本利益
④中国参加联合巡逻表明中国通过海上执法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海洋治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2024年是中国和多米尼克建交20周年。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米尼克地处东加勒比海向风群岛东北部,是人口不足10万的岛国。建交20年来,在两国元首共同引领下,中多高层交往不断,政治互信持续深化,中多关系稳步发展,不断走深走实。这充分体现了( )
①中国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一律平等的理念
②维护国际关系民主化,应当尊重各国的发展道路
③中国感召力增强,同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④中多同为发展中国家,在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1994年,中国开始研制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建成开通,面向全球提供卫星导航服务。2023年11月20日,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最新修订版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的北斗”成为“世界的北斗”,这有利于( )
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和平与发展的当今时代主题
②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提升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③中国与各国共享北斗建设发展成果,在更大范围寻求共同利益
④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现独立自主的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2024年4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习近平强调,中美这样两个大国,不能不来往、不打交道,更不能冲突对抗,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继续沿着稳定、健康、可持续的道路向前走,而不应该走回头路。这一主张重在倡导( )
①中美两国要准确把握国际局势,维护本国根本利益
②中美两国人民应该同心协力,努力实现合作共赢
③消除两国的利益差别以应对共同的威胁与挑战
④推动两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实现共同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2023年以来,“全球南方”这一概念颇受国际社会关注。古巴举办“77国集团和中国”峰会、金砖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等重大事件都被视为“全球南方”力量显著增长的表现。以上现象有力证明了( )
①“全球南方”正推动着国际关系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②维护国家间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合作是国际关系主要内容
④“全球南方”已成为促进国际秩序变革的关键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2024年是中赞关系大年,既是建交60周年,也是两国元首商定的经贸年、文化和旅游年,还将召开中非合作论坛新一次会议。5月15日,中赞合作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卡翁达国际会议中心召开,重点探讨中赞在绿色能源、绿色矿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与人才赋能、人民币国际化、中小企业发展、坦赞铁路激活等领域合作。上述活动说明,中赞两国( )A、有共同的利益需求,致力于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B、践行多边主义以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C、发展深厚友谊,维护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准则 D、作为非盟成员国,基于共同利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
7、今年是中法建交60年,60年来,中法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抉择,始终致力于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平等交流促进文明互鉴、通过多边协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习近平强调,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面对新时代的风云际会,中法应当秉持建交初心、积极面向未来、敢于有所作为。材料表明中法两国( )
①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坚持互利共赢,造福两国人民
②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团结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③共同主导建立平等有序的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全球化
④努力从维护两国根本利益出发,共建中法命运共同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枣庄市认真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积极贯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生态发展理念,推进循环经济“试验田”建设,以二手车、二手图书、二手奢侈品、二手服装等产业为主导,大力培育本土企业膨胀发展。从回收、分拣再到循环利用或出口……环环相扣间实现了二手货物的价值最大化。截至2023年底, 枣庄市境内已有各类闲置品循环及二手车经营企业500余家,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带动就业3万余人,产业聚集已初具规模。2023年枣庄市正式印发《枣庄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规划,到 2025年,率先建成集“回收分拣、无害处理、再生应用”于一体的废旧物资利用体系,打造“变废为宝”新型产业链,为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提供“枣庄示范”,让绿水青山“美丽颜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经济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相关知识,为枣庄市打造“变废为宝”新型产业链写一篇新闻宣传稿。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
9、2023年12月,我国遭遇大面积寒潮天气,多地日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西湖、太湖出现了罕见冰冻现象。与此同时,气象部门又说,2023年是有记录以来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这个冬天是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的暖冬。上述两个判断( )
①违背矛盾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②违背排中律,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③反映了事物的客观矛盾
④表明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0、在新能源产品试制项目攻关中,面对频繁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2024年最美职工、数控机床技能师时敬龙一边进行研究学习,一边进行加工试验。经过不断优化工艺参数、总结加工方法,他构建了新能源产品高精度生产制造体系,使得零件加工精度控制迈上新台阶。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
①具有能动性的思维反映的对象必定具有客观性
②破解技术难题的过程就是反复分析一综合的过程
③生产技术因自我否定而自我更新,推动技术进步
④实现技术突破必须运用非逻辑、非常规的思维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药物研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筛选和测试,临床前大动物试验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临床前大动物试验是指在新药研发的早期阶段以及临床试验前,将实验药物用于大型动物身上,以评估和验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此可见,临床前大动物实验运用了( )
①科学思维,实验结果接受从动物到临床实验的检验
②演绎推理,将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迁移到临床实验
③归纳推理,以分期科学实验来佐证该推理的必然性
④类比推理,选取的动物与人类的相似属性越多越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2、平日里我们乘地铁经过闸机,都要先刷卡或扫码,然后关闭的闸机打开。日前,上海地铁在部分地铁站进行了“闸机常开门”的测试,这意味着闸机处于常开门状态,乘客只需刷卡或扫码进站,无需再等待闸机门开启和关闭。当闸机监测到无效车票或无票通过时,闸机门会快速关闭。相关负责人员表示,他们将通过阶段性的实际测试,验证早晚高峰时段,乘客进出站的顺畅度会否得到有效改善,进而评估考虑是否进一步推广应用。“闸机常开门”的测试( )A、充分体现了超前思维的预测性和不确定性 B、有意识地对事物状态的认识进行逆向思考 C、印证了创新思维对社会实践的基础性作用 D、说明正确思维要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规则
-
13、1945年,毛泽东在《在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上的演说》中说到,“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从来没有发生过动摇,不怕死多少人,不怕牺牲。”“只要还剩下一支枪”“也要打下去”……展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骨气。40年后,邓小平在《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中说到,“中国人吓不倒”“我相信,在外国的侵略和威吓面前,我们的人民不会怕,我们的子孙也不会怕。”再次展现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进入新时代,200千米/小时到350千米/小时的中国高铁,突破西方封锁一跃成为全球领跑者的5G技术,世界上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港珠澳大桥……中国成就闪耀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充满自信地说到:“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这是新时代中国人骨气和底气的集中体现。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中国骨气背后的中国底气”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据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
14、从1954年“四个现代化”任务到1964年“两步走”设想,从1987年“三步走”战略部署到1997年新“三步走”战略部署,从新世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新时代新“两步走”战略部署⋯⋯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脚步,现代化改变了国家落后的面貌,推动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传统
②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认识不断深化
③改革开放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5、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元,到2023年已经增长至36883元。从彩电到空调,从电脑到手机,从汽车到房产,人们开始享受财富增长带来的物质生活的丰饶。45年的改革开放春风吹拂神州大地,中国这个拥有14多亿人口的国家,真正摆脱了贫穷的困扰,整体性地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这说明,改革开放( )
①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面貌
②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推进过程
③符合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强烈愿望
④是一个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
16、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我国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从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有力维护公平正义,到颁布新中国首部民法典护航人民美好生活……沉旬旬的成绩单,诠释了( )
①破除制度障碍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弘扬是实现社会变革的直接动力
③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价值导向
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为此我国需要( )
①强化市场资源配置能力,消除市场自身弊病
②以未来产业淘汰传统产业,提高其市场占有率
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
④加快培育懂科技、懂市场、懂金融的战略型企业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8、浙江丽水改善生态,大力培育轩德皇菊,促村民致富,变荒芜山为“黄金山”;四川大邑县深挖林盘生态资源,围绕川西林盘“田、林、水、院”基本要素,推动川西林盘生态价值实现;云南善洲林场通过“绿色+金色+红色”的生态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相互叠加……上述举措表明( )
①生态产品的有用性需要以价值的实现为前提
②通过劳动创造为生态产品增值
③创新发展路径有利于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④要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产业融合发展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9、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既是全球供应链融合发展的受益者、维护者,也是构建全球供应链新生态的积极探索者、建设者,要让供应链成为国际合作的“共赢链”。让供应链成为“共赢链”表明我国( )A、引领世界各国利用链博会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B、促进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巩固我国世界贸易强国地位 C、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经济新体制 D、主动担当大国责任,积极推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
20、下图是我国2020年-2023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情况。根据图表信息可知( )
①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了积极进展
②通过宏观调控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我国消费持续向好,内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④进出口规模逐年下降,中国外需压力较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