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西南部濒临大西洋,海岸线长537km,国土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当地气侯类似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5℃,森林资源较为丰富。首都蒙罗维亚因其降水极为丰富,被称为“非洲雨都”。下图示意利比里亚位置。
(1)、简述利比里亚气候的主要特征。(2)、分析首都蒙罗维亚成为“非洲雨都”的原因。(3)、说明利比里亚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风漂流和极地环流是海水分别受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吹拂而成的。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罗斯地区存在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的冰架正在消融。下图为南极洋流环流图。
(1)、在图中“一”上标注箭头表示极地环流的流向,并说明理由。(2)、简述西风漂流为寒流的原因。(3)、说明罗斯地区冰架消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跨墨西哥火山带是一条横穿墨西哥中南部的火山带,绵延900km,最高海拔5636m,其类似于山脉,但其内部是火山而非断层或褶皱形成的山脉。许多火山终年积雪,当地人称之为雪山岭。在众多火山中,帕里库廷火山是最年轻的火山,形成于1943年墨西哥农民的玉米地里。帕里库廷火山位于一座古老的火山顶部,经历几年的喷发后当地村庄被毁,形成海拔3170m的火山,南侧出现一系列裂隙,并最终形成熔岩台地。图7示意跨墨西哥火山带的位置。
(1)、简述跨墨西哥火山带的形成原因。(2)、分析跨墨西哥火山带内火山终年积雪的原因。(3)、说明帕里库廷火山南侧熔岩台地的形成过程。 -
4、在地理环境中,山脉常常可以成为地理分界线,M山脉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图示意M山脉的地形剖面及相关地理要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M山脉的地理意义有( )
①为寒温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②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③与1月0℃等温线重合④为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林的分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影响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 C、大气环流 D、距海远近(3)、我国南、北方地区农业分别以水田农业、旱田农业为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条件 B、气候条件 C、种植经验 D、饮食习惯 -
5、青藏高原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巨大的隆起不仅塑造了亚欧大陆的气候格局,还对高原地理生态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藏高原隆起加强了东亚季风。下图示意我国青藏高原地区7月近地面大气压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青藏高原近地面气压分布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海拔 B、太阳辐射 C、气温 D、降水(2)、青藏高原隆起引发亚欧地区环境的变化表现在( )A、增加长江流域降水量 B、西北地区干旱程度减轻 C、降低西欧的大气温度 D、导致西风带位置南移
-
6、茎柔鱼属于冷水性鱼类,集中分布在秘鲁西部海域。鱼群对栖息地环境及水温变化极其敏感,会随水温变化而迁移,鱼类数量、体型也会发生变化。下图示意2019年11月赤道太平洋东部海域表层水温距平值(相比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茎柔鱼集中分布在秘鲁西部海域的原因是( )A、上升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 B、寒暖流交汇,营养物质丰富 C、河川径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 D、大陆架地区光照充足(2)、2019年11月茎柔鱼的迁移方向为( )
①向低纬度地区迁移②向高纬度地区迁移③向浅海方向迁移④向深海方向迁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19年秘鲁西部海域茎柔鱼( )A、数量增多,体型增大 B、数量增多,体型减小 C、数量减少,体型减小 D、数量减少,体型增大 -
7、某气象台对当地过去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了以下现象(如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模式A
天空中云量迅速增加,风向变化,并伴有明显的温度变化。此外,这种模式经常伴随大风和降雨,甚至雪。这种模式经常在春季和秋季出现
模式B
地区经常受到持续数天的阴雨天气影响,气温较高,但没有明显的风向变化
(1)、引发模式A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 B、冷锋 C、气旋 D、反气旋(2)、该地受到模式B的影响后,有时出现大风、温度迅速下降并伴随短时强降雨等现象,其原因是( )A、暖锋被更强的暖锋所替代 B、热带气旋不断接近该地区 C、区域存在大陆性高压系统 D、暖锋后紧随着冷锋的到来 -
8、位于大兴安岭西南山麓丘陵山区的七锅山地质公园以“天然锅穴”及花岗岩地貌等遗迹为主,是中国重要的岩石地貌之一。该公园地处内蒙古高原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漫长的地质作用成就了当地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下图为该地质公园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七锅山地质公园的主要岩石类型为( )A、甲 B、乙 C、丙 D、丁(2)、七锅山地质公园的“天然锅穴”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风化侵蚀一地壳抬升一风力堆积一固结成岩 B、岩浆入侵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C、固结成岩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一风力堆积 D、海相沉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化侵蚀一固结成岩
-
9、天宫课堂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太空科普教育品牌。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北京时间2023年9月21日15时,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天宫课堂授课时( )A、悉尼(34°S,151°E)华灯初上 B、伦敦(51°N,0°)旭日初升 C、黄河站(79°N,12°E)正值极夜 D、纽约(40°N,74°W)夕阳西下(2)、此次天宫课堂授课当天,地球位于(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①④之间 D、③④之间
-
10、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意为秋天的露水,通常在清晨看到植物叶片上结有露水。2023年9月8日5时26分31秒进入白露节气。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排列顺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白露节气昼长大致相同的节气是( )A、寒露 B、清明 C、惊蛰 D、芒种(2)、白露节气后一个月内,郑州市正午太阳高度(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日变大 D、逐日变小
-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章。下图示意城市水循环。
材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年平均降水量
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
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
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
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
675
405
337
68
270
郊外平原区
644.5
267
96
171
377.5
(1)、指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判断易发生内涝的地区,并说明原因。(3)、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为缓解城市内涝,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设计了下凹式绿化带方案。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方案的作用。 -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地对气温产生的影响,专家称为“绿岛效应”。“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绿地里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下降0.5℃以上。云山叠翠,珠水流光,广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发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建成了最美城市中央湿地。目前,广州基本形成“森林围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下图示意城市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
(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市区比郊区气温高的原因。(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城郊之间大气运动特点,它和海陆风的特点有什么不同?(3)、广州夏季漫长,指出并阐释广州市绿地建设对缓解大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 -
13、下图为北大西洋部分洋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洋流④的名称是( )A、加利福尼亚寒流 B、千岛寒流 C、北大西洋暖流 D、加那利寒流(2)、关于洋流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欧洲西海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 B、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有关 C、减缓海轮由北美到欧洲的航行速度 D、大西洋西部海域污染物不会扩散至东部海域
-
14、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
15、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海浪侵蚀 B、风化和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 -
16、下图示意地震波波速在地球内部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地壳 B、b表示地幔 C、c表示内核 D、乙表示横波(2)、图中X表示( )
①莫霍界面②古登堡界面③地壳与上地幔交界面④下地幔与地核交界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7、太阳辐射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下图为贵州贵阳和新疆塔中(塔里木盆地中部)太阳直接辐射的年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塔中秋季比春季太阳直接辐射高的主要原因是秋季(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白昼时间较长 C、阴雨天气少 D、风沙天气少(2)、塔中和贵阳太阳直接辐射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河流 C、地势 D、气候
-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死谷(如图)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地震区,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图示意不同时期岷江出山口河段。
都江堰水利工程(图b)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该工程修建前,成都平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而岷江洪水泛滥时又成为一片汪洋;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江,枯水期60%的水量进入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挖沙,即“深淘滩”。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闸与多处引水工程。
(1)、简述都江堰修建前后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2)、分析与外江相比,枯水期时内江水量占比较高的原因。(3)、分析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4)、推测外江闸关闸的时段(枯水期或洪水期),并说明理由。 -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冰洋海冰覆盖率与太阳辐射、入海径流、洋流和盛行风密切相关。东西伯利亚海(图1)全年盛行偏北风;楚科奇海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因迪吉尔卡河和科雷马河每年6月初开始融化,10月开始冻结。图2示意东西伯利亚海海冰覆盖率的逐月变化。
(1)、分别说明陆地入海径流对东西伯利亚海融冰和结冰的影响。(2)、分析东西伯利亚海融冰期前期海冰覆盖率几乎不变的原因,并简述东西伯利亚海9月海水与大气能量交换最强的原因。(3)、与东西伯利亚海相比,推测楚科奇海融冰期和结冰期的长短,并说明推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