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中①为常年有河水的河床,②为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出露的河漫滩,③为相对高度高于洪水期河流水位的阶地。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阶地一般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下列最可能属于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条件的是( )
    A、泥沙大量堆积 B、地壳下降 C、河流流量减小 D、冰碛物堆积
    (2)、河谷的右侧较为陡峭,河谷的左侧较为和缓,这种河谷称为“不对称河谷”。“不对称河谷”一般分布在( )
    A、河流瀑布处 B、河流V形谷处 C、河流中游河曲处 D、河流入海口处
  • 2、碧海、蓝天、椰子树、沙滩……人们被海边美景深深吸引。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沿海景观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沙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海浪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堆积 D、流水堆积
    (2)、沙滩广阔的地方( )
    A、多基岩海岸 B、是海滨浴场的理想场所 C、涨潮时不会被淹没 D、落潮后海沙堆积
  • 3、蛇形丘是一种冰川堆积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
    A、湖泊 B、冰面河 C、塌陷沉积 D、冰下河道
    (2)、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4、我国某地地表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等(如图),该地石灰岩形成于同一时期且厚度相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泛的地形区是( )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该地峰林、峰丛、孤峰溶蚀程度由重到轻的顺序是( )
    A、峰林、孤峰、峰丛 B、孤峰、峰丛、峰林 C、峰丛、孤峰、峰林 D、孤峰、峰林、峰丛
  • 5、沙漠中树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下图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侵蚀、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风力堆积
    (2)、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有( )

    ①气候湿润        ②气候干旱        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④植被茂密        ⑤多大风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 6、图为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类型灾害(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2)、为防范该类灾害,加强山体的监测需使用( )
    A、人工塔站瞭望 B、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无人机群联合航拍
  • 7、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空间范围最接近于( )

    A、生物圈 B、水圈 C、①圈层 D、②圈层
  •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研究表明,新月形沙丘形成后,沙丘背风地带地面水平方向出现风速差异。在干旱的气候、丰富的地下水和盛行风向的影响下,沙漠中会出现沙丘与湖泊共存的独特景观(图21)。左图为新月形沙丘形态及其背风地带地面水平风速分布,右图是月牙湖沙漠湖泊景观。

    (1)、简述风向与新月形沙丘形态特征的关系。
    (2)、分析右图月牙湖的形成过程。
  • 9、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 , 乙表示 , 丙表示
    (2)、图中丁表示 , 其体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图中甲、乙、丙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3)、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请解释原因。
    (4)、请用地理原理解释“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原理。
  •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地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图中三幅图是我国某重工业城市林荫道上大气相关状况示意图。

    (1)、低层大气主要由、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自下而上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层和高层大气。
    (2)、图1示意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层,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是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 , 且大气运动显著。
    (3)、李华生活在我国某重工业城市,他习惯在清晨的林荫道上跑步。结合图19中三幅示意图判断他选择的锻炼时间是否科学,并说明判断理由。
  •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小明同学参加了“大美西南”研学活动,并在地理课本提到的景观上“打卡”留念(如图)。

    (1)、在观景台上眺望玉龙雪山,金字塔形尖峰,应是(填冰川地貌名称);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应是(填冰川地貌名称)。
    (2)、白水台(钙华)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作用。喀斯特地貌和白水台成因近似的地貌还有(填“地下溶洞”/“峰林”/“石钟乳”)等。
    (3)、云贵高原多山地,地表 , 路况较差。图17中的④是一种保护道路的设施,根据对周边环境的分析,应该是防(填“滑坡”/“泥石流”/“落石”)灾害。
    (4)、贵州大窝凼地处偏远山区,是个天然喀斯特洼地,被誉为“”(简称FAST)的射电望远镜选址于此,正所谓“天作之合”。试从地形地质角度简析其原因。
  •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3中能正确反映图14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2)、某港务局拟在图1中的D、E两处建港,试分析在何处选址较为合适?为什么?
    (3)、图2地貌最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处(填字母),分析图15地貌形成的主要过程
  • 13、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 14、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曲折的河道 B、平坦的河床 C、充足的水汽 D、丰富的泥沙
  • 15、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下图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2)、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 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
  • 16、1982年墨西哥、1991年菲律宾两地火山喷发后,某观测站统计分析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下图为该站点某时段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1970年相比净值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半光明状态,是昼夜交替的过渡时期,天文学上称之为晨昏蒙影,这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
    A、折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散射作用
    (2)、两次太阳辐射净值突然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大气散射作用减弱 C、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D、大气吸收作用减弱
  • 17、风沙流会对公路产生严重威胁,需要因地制宜采取治沙措施。图8中的左图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固沙工程,下图中的右图是青藏铁路沙害路段(沱沱河、错那湖路段)的石方格沙障治沙工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两地沙害严重,其沙源产生的共同原因是( )
    A、气候干,植被稀少 B、气温高,蒸发旺盛 C、海拔高,降水不足 D、人口多,农业发达
    (2)、关于两类不同治沙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低,但治沙效果较差 B、草方格沙障可削减风力,但不能涵养水分 C、石方格沙障增大摩擦力,涵养水分更有效 D、石方格沙障能就地取材,使用寿命更长久
  • 18、图1为我国某地区常见的石蘑菇和流动沙丘图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石蘑菇是指顶部大、基部小的形似蘑菇的岩石,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堆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冰川侵蚀作用
    (2)、下图中符合图1所示流动沙丘剖面图的是( )

    (备注:图中箭头表示风向,线条示意沙丘的沙层)

    A、 B、 C、 D、
  • 19、泥石流是发生于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下图为浙江省泥石流多年月平均发生次数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浙江省泥石流发生次数最多的月份及原因是( )
    A、6月,暴雨次数最多 B、8月,暴雨强度大 C、6月,植被较为稀疏 D、8月,地形坡度大
    (2)、遭遇泥石流,下列应对措施正确的是( )
    A、待在沟谷中等候救援 B、向泥石流来袭路径两侧高处跑 C、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 D、顺着泥石流来袭路径往低处跑
  • 20、读长江三峡图(左图)和黄河河漫滩景观图(右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左图和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 B、左图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L)形 C、右图凹岸侵蚀作用较强,凸岸堆积作用较强 D、左图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右图河段没有侵蚀作用
    (2)、形成图4左图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的溯源侵蚀 B、河流的下蚀 C、河流的侧蚀 D、河流的溶蚀
上一页 903 904 905 906 90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