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3年11月1日上午,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出征。本次科考任务首次由3船(“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货船)保障,最突出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图示意“雪龙2”号的模拟航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是( )A、上海沿海 B、赤道海域 C、利特尔顿港 D、罗斯海新站沿海(2)、图中,表层海水密度最高的海域是( )A、上海沿海 B、赤道海域 C、利特尔顿港 D、罗斯海新站沿海(3)、从赤道至罗斯海新站航线所经过的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规律是( )A、由低到高 B、由高到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
2、北京市通州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十一假期到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图为某同学拍摄的该森林公园内植草沟(种有植被的地表浅沟)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植草沟的主要功能是( )
①增加地表径流 ②增加地下径流 ③净化雨水 ④减少植物蒸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该园区本地树种占比达90%,主要原因是( )①绿化率高 ②维护费用相对较低 ③成活率高 ④易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2023年11月10日至12日,吉林省吉林市迎来今冬首场大规模雾凇(俗称树挂)。天地之间,江水如镜,江面雾气袅袅,两岸柳树结银花、松树绽银菊,松花江畔化作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卷(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雾凇的形成,涉及的地球圈层有( )
①大气圈 ②生物圈 ③水圈 ④岩石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有关地球四大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圈的主体是海洋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 C、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D、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甲烷 -
4、2023年10月23日,中国海油宣布发现我国首个千亿方深煤层气田——神府深煤层大气田,煤层主要埋深2000米左右,探明地质储量超1100亿立方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大气田的煤层主要位于( )A、地壳 B、软流层 C、地幔 D、地核(2)、煤炭的根本能量来源于( )A、火山喷发 B、地壳运动 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
-
5、在2023年卓奥友峰(喜马拉雅山中段山峰)科考中,中国科考队员获得重大发现:在距今2.2亿年的地层中发现鲨鱼牙化石。读图1“地质年代表示意(部分)”和图2“鲨鱼牙化石”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此次发现的鲨鱼牙化石所属地质年代是( )A、泥盆纪 B、石炭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2)、鲨鱼牙化石的发现有助于( )A、加速生物的演化进程 B、确定古冰川的面积 C、研究古地理环境变迁 D、还原地貌形成过程 -
6、2023年12月1日至2日,“地磁暴(地球磁场全球性的剧烈拢动现象)引发北京怀柔、门头沟等地出现极光现象”冲上热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产生地磁暴活动的原因可能是( )A、太阳活动 B、太阳辐射 C、地壳运动 D、天体引力(2)、地磁暴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太阳活动异常剧烈 B、多个国家发生强烈地震 C、太阳耀斑强度增强 D、卫星导航设备误差增大
-
7、2023年12月9日,朱雀二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鸿鹄卫星、天仪33卫星及鸿鹄二号卫星顺利送入高度460km的预定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进人宇宙空间的三颗卫星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可观测宇宙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2)、自地面向上至预定轨道之间的大气( )A、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B、密度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C、各层均以对流运动为主 D、天气现象变化逐渐剧烈
-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植被恢复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黄土高原实行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政策。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通过对土壤侵蚀速率研究为治理黄土高原提供有效评估手段。
(1)、概括形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外力作用(2)、推测从A到B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并说明理由。(3)、表1:我国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南小河沟流域自然植被修复的董庄沟和人工植树造林修复的杨家沟不同地点不同年份土壤侵蚀速率t/km2/yr)对比。时间(年)
修复类型
1954-1962
1963-2012
董庄沟
自然修复
4600
3000
杨家沟
人工修复
1200
500
依据表1数据绘制两个时段土壤侵蚀速率统计图。说明两种修复方式修复效果的异同。
-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线路全长1838千米,雅安至林芝段穿越“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横断山区,是我国地质最活跃的地区,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
(1)、概括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形成原因。(2)、贡嘎山属于横断山系大雪山主峰,被称为“蜀山之王”,是世界上高差最大的山之一,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与西坡相比,概括东坡的自然带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贡嘎山物种丰富的原因。 -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祁连山中段,最终注入内蒙古的居延海。上游山区年降水量350mm左右,下游降水量47mm,蒸发量2250mm。下图是黑河流域示意图。
(1)、说出黑河流域水体的补给类型。20世纪60年代起,黑河密布的引水口浇灌了沿线新垦的农田,也吞噬了居延海的生命补给。1961年,西居延海干涸;1992年,东居延海消亡。
(2)、试分析居延海干涸消亡的原因。(3)、2000年春天,国务院作出黑河跨省际分水,拯救居延海、保护额济纳绿洲的决策。从“均水制”到“分水制”,机制之变焕出居延新生机。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概述居延海恢复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秘鲁沿岸气候干旱,首都利马被称为“沙漠旱都”,气候特点“少雨、温低、多雾。”
(1)、概述利马降水少的原因。(2)、2016年12月秘鲁北部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2017年3月,沿海地区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洪灾的原因。
(3)、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对秘鲁渔业生产的影响。 -
12、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①~④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 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2)、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正确的是( )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②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一样的
③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
④人类活动是导致环境的变化唯一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13、图为“世界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草原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2)、反映从沿海向大陆内部植被变化的是( )A、热带雨林到热带草原 B、温带森林到温带草原 C、苔原到亚热带硬叶林 D、常绿林到落叶阔叶林(3)、受西风和副热带高气压交替控制形成的自然带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季雨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常绿硬叶林带
-
14、当关键海区(120°W至170°W南北纬5°之间的海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气候平均状态(1)5℃时,即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低于气候平均状态(1)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下图示意2017年9月~2022年5月关键海区海表温度距平。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时间段最可能处于厄尔尼诺状态的是( )A、2017年10~12月 B、2018年10~12月 C、2019年6~8月 D、2021年6~8月(2)、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A、热带太平洋东岸离岸风势力增强 B、秘鲁沿岸干旱加剧 C、太平洋西岸地区海陆循环减弱 D、澳大利亚东部洪涝多发
-
15、图为“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A、① B、② C、③ D、④(3)、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海底火山 D、地球内部
-
16、在太平洋西南部的汤加群岛附近海域,水手出海时意外发现大片海面覆盖着“浮石”,面积超过150平方千米,约等于20000个足球场大小,形成“浮石筏”,浮石密密麻麻,遮挡着海水,仿佛一片新大陆。浮石布满了藻类、藤壶、蠕虫和珊瑚。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在其中找到动植物化石 B、属于变质岩 C、形成源于外力侵蚀 D、火山喷发所生成(2)、推测“浮石筏”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的移动方向( )A、向澳大利亚海岸漂移 B、向菲律宾海岸漂移 C、向墨西哥海岸漂移 D、向秘鲁海岸漂移(3)、移动的“浮石筏”对所经海域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
①带来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 ②有效减弱蒸发 ③整体水温升高明显 ④形成新的大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7、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该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湖泊 D、冰川融水(2)、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南沿海 D、四川盆地
-
18、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甲处(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
19、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 )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2)、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20、图1为甘肃省敦煌市附近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1 图2
(1)、塑造图1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搬运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2)、图1中的岩石类型应为图2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3)、图2中序号代表的含义正确的是( )A、①—变质作用 B、②—重熔再生 C、③—沉积作用 D、④—固结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