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某中学研学小组于某日进行太阳观测活动,在天文软件的帮助下绘制如下表格。第二天,日落方位较前一天偏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时间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太阳方位

    176°

    257°

    268°

    274°

    279°

    285°

    290°

    294°

    太阳高度

    86°

    76°

    63°

    49°

    36°

    23°

    10°

    -3.5°

    注:太阳方位数值,0°为正北,90°为正东,180°为正南,270°为正西,其他方位以此类推。太阳高度数值,负值表示太阳在地平面以下。

    (1)、该地位于我国(     )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2)、该日(     )
    A、日落前后太阳方位角移动速度最快 B、我国昼长夜短且昼长在变长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D、北京时间6时左右太阳位于正东方位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以及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等。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是衡量乡村地区在数字化进程中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材料二数字乡村建设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农民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而促进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提高。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可以反映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协调程度。

    (1)、简述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东部区域远高于其它区域的原因。
    (2)、描述2015—2021年四大区域耦合协调度的分布特征。
    (3)、分析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途径。
    (4)、请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堰塞是指滑坡、冰碛和火山熔岩等物质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后堰塞湖溃决直至消亡的过程。河流纵剖面在均衡的条件下整体呈现为相对平滑的下凹曲线形态,一旦发生堰塞,平衡被打破则易形成相对原河床异常凸出部位即裂点。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平坦高原面完整性与堰塞裂点有关。图a为堰塞作用示意图。图b为堰塞坝溃决前后河流纵剖面变化示意图。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说出影响河流纵剖面形态的因素。
    (2)、堰塞会发育河流裂点,描述该类河流裂点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3)、根据堰塞作用对河流纵剖面影响的原理,解释青藏高原边缘河流众多,却没有破坏相对平坦的高原面的原因。
  • 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及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内蒙古高原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严重影响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研究者利用遥感数据统计了湖泊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并采用层次分割的方法评估不同因素对湖泊面积影响的贡献率。

    表1:内蒙古高原湖泊数量、面积

    湖泊类型

    湖泊面积/km2

    1988年

    2012年

    2021年

    数量/个

    面积/km2

    数量/个

    面积/km2

    数量/个

    面积/km2

    小型湖泊

    1~10

    135

    438.1

    156

    456.2

    426

    1179.1

    中型湖泊

    10~50

    11

    228.6

    16

    371.9

    28

    629.5

    大型湖泊

    >50

    4

    2287.5

    2

    1807.7

    4

    2555.1

    合计

    150

    2954.1

    174

    2635.8

    458

    4363.6

    表2:不同因素对湖泊面积变化的贡献率

    影响因素

    1988—2012年

    1988—2021年

    贡献百分比/%

    贡献百分比/%

    气候

    31.22

    36.25

    人类活动

    68.74

    63.69

    (1)、描述1988—2021年内蒙古高原湖泊的变化特征。
    (2)、分析1988—2012年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
    (3)、说明湖泊面积减小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 5、二氧化碳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面积的二氧化碳的量,包括人为二氧化碳通量和自然二氧化碳通量。二氧化碳通量可以通过测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计算,据目前测量结果显示,全球自然二氧化碳通量总体呈微弱下降趋势,平均值为负值。全球人为二氧化碳通量地区分布不均,并出现两个峰值地区:90°E~135°E之间和70°W~100°W之间的北半球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人为二氧化碳通量的是(     )
    A、化石燃料二氧化碳通量 B、野火二氧化碳通量 C、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 D、海洋二氧化碳通量
    (2)、全球自然二氧化碳通量总体趋势说明全球二氧化碳吸收量(     )
    A、增长缓慢并且总量持续减少 B、增长缓慢但总量仍然持续增加 C、减少缓慢并且总量持续减少 D、减少缓慢但总量仍然持续增加
    (3)、全球人为二氧化碳通量出现两个峰值的原因是该地区(     )
    A、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B、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C、化石能源消耗量大 D、化石能源消耗量小
  • 6、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即外流人口城乡比与常住人口城乡比的比值,等价于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外流率之比。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人口迁移有明显差异,下图为辽宁、安徽两省2000~2020年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辽宁2003年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为1.0,说明当年该省(     )
    A、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形成动态相对平衡 B、流入到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大致相同 C、从城镇和乡村流出的人口数量大致相同 D、城镇和乡村人口具有同等意愿外流倾向
    (2)、据上图可知,相比安徽21世纪以来辽宁(     )
    A、人口流出数量相对较多 B、人口外流率下降速度快 C、城镇吸引力相对不足 D、城乡一体化程度较低
  • 7、高寒地区植物量较少,植物群落多样性与植物量呈正相关。我国祁连山脉某山区(海拔3000~3800米区间)分布的高寒灌木草地植被因坡向、坡位有较大差异,下表为该山区阴坡和半阳坡植被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披向

    坡位

    草本高度(cm)

    草本盖度(%)

    灌木高度(cm)

    灌木盖度(%)

    阴坡

    4.54

    69.50

    58.97

    71.00

    6.95

    89.00

    74.68

    83.75

    9.52

    98.00

    108.61

    91.75

    半阳坡

    4.01

    65.25

    68.23

    74.25

    6.96

    76.25

    80.38

    80.00

    8.17

    87.00

    85.27

    83.00

    (1)、该山区植物群落多样性最高的是(     )
    A、半阳坡中坡位 B、半阳坡下坡位 C、阴坡中坡位 D、阴坡下坡位
    (2)、相比阴坡下坡位,半阳坡上坡位的植物(     )
    A、喜光、耐旱、耐贫瘠,零星分布 B、喜光、喜湿、喜肥,密集分布 C、喜阴、耐旱、耐贫瘠,零星分布 D、喜阴、喜湿、喜肥,密集分布
    (3)、半阳坡中坡位植被多呈斑块状分布,可能是因为中坡位(     )
    A、光照、热量局部丰富 B、养分、水分局部富集 C、地形、地质局部适宜 D、降水、热量局部丰富
  • 8、甲河与乙河均为辫状河,但心滩演化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甲河心滩演化缓慢,多产生坝尾沉积,使上部心滩的坝尾与下部心滩头部连接形成复合心滩;乙河心滩演化快且复杂,易发生冲裂,侧向迁移或形成新心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河的流向(     )
    A、甲河向南,乙河向北 B、甲河向南,乙河向南 C、甲河向北,乙河向南 D、甲河向北,乙河向北
    (2)、据心滩演化特征可知(     )
    A、甲河低流量,多形成斜向心滩 B、乙河低流量变化,多形成梭形心滩 C、甲河高流量,多形成梭形心滩 D、乙河高流量变化,多形成斜向心滩
    (3)、乙河发生心滩冲裂是因为坝顶(     )
    A、低于水面时,心滩硬度不均产生差异侵蚀 B、低于水面时,水下流速不均产生差异侵蚀 C、与水面相近,水流在低洼处汇聚侵蚀坝顶 D、高于水面时,水流冲击心滩中部侵蚀而成
  • 9、读2024年11月某日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及锋线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地大气水平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空气顺时针辐散 B、甲地空气逆时针辐合 C、乙地空气顺时针辐合 D、乙地空气逆时针辐散
    (2)、图中四地此刻(     )
    A、①地吹西南风,风力强劲 B、②地吹东北风,风力最大 C、③地冷锋过境,风力最大 D、④地台风影响,吹东南风
    (3)、未来几天湖南将(     )
    A、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 B、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C、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D、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 10、R县被称为“中国北方服装名城”,拥有多个从事服装、箱包、毛绒玩具等商品的淘宝村。R县G村早期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和拆解电梯、贩卖废旧电梯金属品的活动,2015年因一家电梯公司从村民手中高价回收了电梯二手电子板,部分村民率先抓住商机在淘宝网上售卖二手电梯配件。随后几年,村内淘宝户数量爆发式增长,现在G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孤岛型”电梯淘宝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G村成为“产业孤岛型”淘宝村的因素有(     )

    ①偶然机会②科技创新③市场需求④独特的地理位置⑤产业基础的地理隔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2)、G村电子商务的乡村重构作用表现为(     )
    A、经济重构作用明显,空间重构、社会重构作用不明显 B、经济重构作用不明显,空间重构、社会重构作用明显 C、对本村明显,对整个R县不明显 D、对本村及整个R县均很明显
  •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汽车工业是在许多相关联的工业和有关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建立的综合性工业部门,其发展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

    材料二:吉利汽车作为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代表,打破了长期被合资品牌压制的局面,二十多年来迅速成长。下图示意吉利汽车成长的四个阶段。

    (1)、推测吉利汽车早期以“低端低价低利润”模式经营的原因。
    (2)、简析并购海外知名汽车品牌对吉利汽车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3)、分析吉利汽车积极向电气化方向发展的意义。
  •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潘泰莱里亚岛是地中海中的一座火山岛,面积仅83k㎡。该岛地形峙岖,气候炎热,海风猛烈,左图示意潘泰莱里亚岛位置。

    材料二:该岛盛产泽碧波葡萄,泽碧波葡萄品质优良,种植葡萄时,先将低矮的葡萄树种植在深约20cm的坑中,长出枝条后将葡萄树修剪成放射状的低矮灌木形态,主要用积蓄的雨水灌溉。该种植方式被称作“泽碧波灌木法”,右图示意坑中种植的葡萄树桩及新芽景观。

    (1)、简析泽碧波葡萄品质优良的原因。
    (2)、分析当地葡萄种植采取“泽碧波灌木法”的优点。
    (3)、从做强葡萄产业的角度,简述当地居民可采取的措施。
  •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一个特定地域内的自然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各种自然灾害在形成、发展、致灾机制中相互影响,相互促成,被称为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材料二:木里县地处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结合部,是横断山脉在四川境内最为典型地带。2020年3月28日,木里县项脚乡及其毗邻乡镇发生森林火灾,导致项脚沟流域中、上部植被破坏严重。受其影响,当年6、7月份,项脚沟主沟及多条支沟先后发生7次不等规模泥石流。下图示意项脚沟流域概况。

    (1)、描述项脚沟流域的地形特征。
    (2)、推测此次泥石流形成的上覆沉积物特点。
    (3)、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角度,简析6、7月项脚沟泥石流形成的原因。
  • 14、南田岛位于宁波市象山县,海岸曲折陡峭。岛上村落众多,多顺应山海地形,传统石屋与新式建筑错落交织,海岛农渔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村落用地趋于紧张。下图为“南田岛石屋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南田岛传统民居多以石建屋,主要因为(     )
    A、其它材料匮乏 B、石雕技艺精湛 C、抵御海洋灾害 D、适应山海地形
    (2)、南田岛村落用地紧张,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营造宜居环境,优化生活空间 B、优化产业布局,产居协同发展 C、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工业发展 D、保护生态环境,严禁土地扩张
  • 15、2024年春节期间,素有“中国冷极”之称的内蒙古根河市迎来独特的冰雾美景。冰雾,又被称为“冒白烟”现象,是由空气中水汽凝华而形成冰晶组成的雾,常见于严寒地区的冬季,下图为根河市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漠河比,根河被称为“中国冷极”,其原因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更弱 B、距海更远 C、冬季风更强 D、海拔更高
    (2)、冰雾景观的形成,与下列条件相关的是(     )

    ①气温低,利于凝结②风力大,加剧寒冷③湿度高,提供水汽④空气优,便于观测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冰雾出现期间,根河与漠河可能(     )
    A、同时出现日出 B、日出均在东北 C、同时发生日落 D、正午影长相等
  •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黑土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的土壤。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区,近年来黑土退化严重,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威胁。该省把黑土地保护划分成三个区域,Ⅰ区多山地,坡耕地较多、降雨量大,主攻固土保肥;Ⅱ区为半湿润的丘陵平原,是典型黑土的分布区,主攻提质增肥;Ⅲ区多半干旱的平原,黑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主攻改良培肥。

    材料二   左图为吉林省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Ⅰ区中某地不同坡向与坡面侵蚀量关系示意图。下表为长春市多年气象要素统计表。


    平均气温(℃)

    平均降水量(mm)

    平均风速(m/s)

    1月

    -15.1

    3.2

    3.5

    2月

    -10.7

    4.5

    3.6

    3月

    -2.0

    12.3

    4.4

    4月

    7.8

    21.9

    5.2

    5月

    15.2

    49.9

    4.8

    6月

    20.6

    99.7

    3.7

    7月

    23.1

    161.1

    3.1

    8月

    21.6

    121.6

    2.8

    9月

    15.4

    51.9

    3.1

    10月

    7.0

    28.9

    3.9

    11月

    -3.4

    10.3

    4.1

    12月

    -11.7

    5.0

    3.7

    材料三   Ⅰ区是典型黑土的分布区,传统耕作方式以“浅耕”为主,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导致黑土耕层变薄、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近年来,该区采用了“深耕(耕作深度在25厘米以上)+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等耕作技术,既提高了作物产量,又促进了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

    (1)、根据表内信息,概括长春市主要气候特征。
    (2)、指出I区不同坡向与坡面侵蚀量的关系,并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自然原因。
    (3)、与“浅耕”相比,简析“深耕”技术的优点,并说明“秸秆留茬粉碎翻压还田”耕作技术对黑土资源永续利用的积极影响。
  • 17、人口结构会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下图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某省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若干年后是指大约(     )
    A、5年后 B、10年后 C、15年后 D、20年后
    (2)、预测时期内,该省(     )
    A、人口数量快速减少 B、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C、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 D、劳动力的结构老化
  • 18、近年来我国汽车客运站客流量急剧下降。面对经营困难甚至关停的挑战,我国有的客运站推行“客运+旅游”模式,为旅客提供旅游购取票、车站直通景区等服务,吸引旅客消费,从而增加汽车客运站的收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汽车客运站客流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旅客数量减少 B、客车性价比低 C、出行方式多样 D、服务水平下降
    (2)、客运站推行“客运+旅游”模式,主要体现了(     )
    A、产业融合创新 B、城乡协调创新 C、旅游文创创新 D、互联网+创新
    (3)、为提升“客运+旅游”的收益,客运站内适宜建设的配套项目有(     )

    ①酒店                           ②菜场                           ③餐馆                           ④书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9、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偏离程度的指标,系数越大,资源诅咒越严重,说明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合理发展。下图示意1990—2007年我国部分区域资源诅咒系数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利用率高 B、矿产资源丰富 C、水能资源充足 D、土壤肥沃
    (2)、为改善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优先优势行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吸引资金与产业             ④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下图示意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水汽运动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与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关联性最强的是(     )
    A、赤道逆流减弱 B、近地面偏东风减弱 C、气温周期性降低 D、西风漂流势力减弱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南太平洋西部边缘海域海水(     )
    A、密度增大 B、温度升高 C、盐度升高 D、水位下降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