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黄河中游区域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形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近年来,区域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各地貌分区城镇建设用地均呈现扩张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图左示意黄河中游各地貌分区,图右示意黄河中游各地貌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变化。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20年期间黄河中游各地按分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差异显著,增长幅度最大的是(     )
    A、风沙区 B、平原区 C、黄土高塬沟壑区 D、黄土丘陵沟壑区
    (2)、关于黄河中游各地貌分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特征,正确的是(     )
    A、扩张区域集中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 B、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不断加快 C、呈现由城镇四周向中心聚集的态势 D、扩张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和土石山区
  • 2、陶寺古观象台位于山西襄汾陶寺镇境内,由观测台和东侧13根土柱组成,呈扇形。从观测点通过土柱狭缝观测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安排农事。6号缝居中,为春分、秋分观测缝。图左示意陶寺古观象台,图右为陶寺古观象台复原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考古队在原址复制模型进行模拟实测,从第一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夏至日,则能看到冬至日日出的夹缝为(     )
    A、第3个 B、第10个 C、第11个 D、第12个
    (2)、地质历史时期黄赤交角在不断变化。若黄赤交角变小,则陶寺观象台(     )
    A、春分日看到的日出时间更早 B、夏至日正午土柱的影子变长 C、秋分日正午土柱的影子变长 D、冬至日看到的日落时间更早
  • 3、黑杨是德罗姆河河岸的原生树种,种子小而轻,带有疏水性冠毛,落在合适的土壤中6-8小时便开始萌发;喜光,光照条件越充足,开花越多。德罗姆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流域内黑杨众多,且上游的基因多样性比下游更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内人口增长导致河岸的黑杨林面积萎缩,但对黑杨种子传播的影响较小。下图示意德罗姆河流域水系和风向。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下游相比,黑杨种群在德罗姆河上游的基因多样性更高的原因是(     )
    A、上游地区海拔高、落差小,人类干扰较少 B、上游河道走向与风向一致,利于种子扩散 C、河流上游地区海拔高,水热条件更为优越 D、上游河漫滩面积广阔,形成独立的小种群
    (2)、人口增长导致河岸黑杨林面积减小,但对黑杨种子传播影响较小的原因是(     )

    ①生物多样性增多,种子可借助的传播媒介增多

    ②面积减少,黑杨开花率更高,更利于种子扩散

    ③人类在砍伐黑杨林过程中,加快种子脱落扩散

    ④面积减小后,种子在土壤中休眠等待时机传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4、技术转移是指由于技术差距和互补性的存在,技术持有方通过某种方式将技术及其相关权利转让给需求方的过程,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核心环节.图示意2010-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际技术转移网络的时空演化(圆圈越大表示城市专利交易量越大,箭头越粗表示城际专利转移量越大)。完成下面小题。

    (1)、从空间格局来看,符合大湾区技术转移网络演化趋势的是(     )
    A、趋于分散,集聚程度低 B、趋于集中,呈多核互动 C、趋于无序,离散程度高 D、趋于有序,呈单核驱动
    (2)、下列属于大湾区技术转移网络演化驱动力的是(     )

    ①经济发展水平②科研创新投入③交通运输条件④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5、产氧量的时空分布由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又称植被NPP,是指植被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决定,下图示意青藏高原2019年单位面积不同海拔高度植被产氧量对近地表大气氧含量的贡献率年均值。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因素中对青藏高原产氧量均值空间变化影响最小的是(     )
    A、植被 B、气温 C、降水 D、土壤
    (2)、青藏高原海拔2500~3000米处出现明显的波动变化,主要原因是(     )
    A、面积较小,植被NPP产量较小 B、水热变化,植被类型产生变化 C、土壤冻融,影响植被根系发育 D、风蚀强烈,土壤浅薄并且贫瘠
  • 6、随着小浪底水库的建设运行,黄河下游来水来沙条件及河床冲淤特性变化显著。图1示意1986-2020年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变化。图2示意1986-2020年黄河下游河床冲淤量变化(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2018-2020年黄河下游来水来沙量的特征,推测该时段内黄河(     )
    A、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B、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减弱 C、流域年内降雨量增加 D、下游河段含沙量增加
    (2)、小浪底水库运行之后,黄河下游河床冲淤变化是(     )
    A、由冲转淤 B、由淤转冲 C、冲淤平衡 D、冲淤交替
  • 7、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在云贵高原某地发现一段两侧近似直立的河谷。下图示意该河谷发育过程中的三个时期。

    (1)、分析该河谷的发育过程。
    (2)、推测该河谷堆积物的主要来源。
    (3)、说明该河谷形成前后自然环境的变化。
  • 8、冷空气移动过程中,如果在冷锋后侧再出现一个新冷锋,则原冷锋称为“前沿冷锋”,后侧冷锋称为“副冷锋”。2021年12月25日夜间至26日,湖南出现降雪,湘中地区出现暴雪、局部大暴雪。如图示意此次天气过程中地面锋线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5日8时至26日20时,图示区域内(     )

    ①前沿冷锋移动速度较副冷锋快②冷空气受地形阻挡形成准静止锋

    ③副冷锋移动速度较前沿冷锋快④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湘中地区此次暴雪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是(     )
    A、前沿冷锋快速南下,副冷锋前侧较暖空气抬升 B、形成准静止锋,冷空气移动慢 C、副冷锋快速南下,前沿冷锋后侧较冷空气抬升 D、南海水汽充足,暖湿气流北上
  • 9、我国于2000年、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下图为江苏省“五普”“七普”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与①④两人口高峰之间的关系相同的是(     )
    A、①③之间 B、②④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⑤之间
    (2)、②④两人口高峰数值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年龄增长 B、人口不断迁移 C、人口自然增长 D、医疗水平提高
  • 10、某铁路采用中国标准建造,其中一段穿过宽约40km且地裂缝广泛发育的裂谷带。该路段四季不分明,植被覆盖率高,是大型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通道。完成下面小题,
    (1)、该铁路最可能位于(     )
    A、墨西哥高原 B、东非高原 C、德干高原 D、巴西高原
    (2)、为保障运行安全,该铁路通车后最需要(     )
    A、加强地裂缝的监测预警 B、降低列车的运行速度 C、加强铁路沿线污染治理 D、留野生动物迁徙通道
  •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热浪是指海表水温连续5天以上超过该地区历史上某一设定值的极端高温事件。研究表明,2013年西南大西洋受局部气压系统影响出现降水异常偏少的现象,海表水温因此大幅升高,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形成有观测记录以来最强海洋热浪事件。左图为此次海洋热浪期间西南大西洋区域示意图,右图为此次海洋热浪期间西南大西洋海表水温与多年平均海表水温对比图。

    (1)、简述此次海洋热浪的特点。
    (2)、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该次海洋热浪形成的原理。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磷矿是指在经济上能被利用的磷酸盐类矿物的总称,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研究表明:磷矿的形成与地质作用、洋流、浮游植物等密切相关,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不仅影响磷矿的形成,也能影响气候冷暖变化。磷是浮游植物的重要营养物质,浮游植物生长会使浅海海水pH值上升,磷酸盐的溶解度降低。下图是该类磷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1)、分析浅海海水中磷元素的物质来源。
    (2)、说明浮游植物在甲处磷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海水中含磷物质增加会抑制气候变暖,请分析其机制。
  • 13、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凯尔特人利用法国、德国、瑞士三国交界处的贝尔琴系统发现了太阳视运动特点。贝尔琴系统分别由小贝尔琴(甲)、黑森林贝尔琴(乙)、瑞士贝尔琴(丙)和阿尔萨斯贝尔琴(丁)四座山组成。在丁处观测到,春秋分日出在乙处山顶,一年中只有一次日出分别在甲处和丙处山顶(忽略地形影响)。下图为贝尔琴系统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丁处的人观测到日出在甲处,则该日丙处的人看到日落在(     )
    A、 B、 C、 D、甲与乙之间
    (2)、若丁处的人观测到日出分别在甲处和丙处,则丁处这两日的(     )
    A、白昼时长相等 B、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C、日出时间相同 D、昼长之和为24小时
  • 14、我国黄渤海地区春季气旋活动频繁,加之海表温度与气温的差异,导致海雾频发。监测显示2021年3月27—28日,因气旋影响在黄渤海形成两次大面积海雾。下图为海雾观测站测得的该次天气过程中风向和大气水平能见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7日17:00,气旋中心位于该海雾观测站的(     )
    A、东侧 B、南侧 C、西侧 D、北侧
    (2)、28日11:00后,该海域能见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向转变,气温下降 B、风速加快,蒸发增强 C、西南气流持续输送水汽 D、气压升高,风速加快
  • 15、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放大作用,导致多年冻土区的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更敏感。下表为大兴安岭北部漠河盆地多年冻土岩芯孢粉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孢粉带3中的乔灌木多为阔叶乔木,其余时期均以针叶乔木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孢粉带

    年代(距今)

    陆生草本%

    乔灌木%

    蕨类等%

    1

    27.1-20.5千年

    59.9

    31.2

    8.9

    2

    20.5-11.3千年

    25.9

    47.1

    27

    3

    11.3-1.9千年

    13.1

    60.6

    24.9

    4

    1.9千年至今

    10.3

    70.1

    19.5

    注释: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时期撒出的孢子和花粉总称。

    (1)、推测该地气候变化特征为(     )
    A、温度整体先升后降 B、湿度整体先降后升 C、持续向寒冷干燥转变 D、持续向温暖湿润转变
    (2)、孢粉带1至3时期,漠河盆地较大兴安岭南部湿度变化幅度更大的成因是(     )

    ①纬度更高,冰期受高纬度冷源影响更大             ②纬度更高,间冰期蒸发更强导致更湿润

    ③冻土层更薄,受气候的变化影响更显著             ④冻土层更厚,对气候的放大效应更显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6、班戈错是藏北的内陆盐湖,流域内无冰川雪山。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63.9mm,季节变化显著,5月至10月为雨季,降水量较大,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几乎无降水。下图为班戈错月水位离均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班戈错的主要补给水源包括(     )

    ①降水             ②河流             ③冰川融水             ④地下水             ⑤积雪融水             ⑥湖泊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⑤⑥
    (2)、关于班戈错水位变化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3-4月气温回升至零度以上,补给增加 B、5-6月入湖水量仍较少,蒸发增强 C、7-9月气温回升至零度以上,蒸发增强 D、9月至次年3月湖面封冻,无补给
  • 17、重庆市率先实施地票制度,即将农村闲置的宅基地等复垦为符合标准的耕地,经当地土地管理部门验收达标后,将复垦的耕地转化为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即地票),转让给城市用地需求方,将所得资金支付给农户(原宅基地所有者)。下图为2008—2020年重庆市地票净流入与净流出空间格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基于地票交易的空间格局,关于重庆市区域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内部发展较均衡 B、渝东北大量人口迁入 C、渝东南获得大量土地 D、渝中西城镇化速度快
    (2)、下列关于地票制度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增强城乡之间的地域联系 B、提高土地利用率 C、扩大乡村到城市的资金流 D、推进城市化进程
  • 18、帕隆藏布江流域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末次冰盛期,冰川运动占主导,形成众多冰碛垄。全新世气候转暖,形成众多滑坡体与泥石流堆积扇体,如古乡沟及天摩沟冲积扇(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一般冲积扇,图中冲积扇的特点是(     )
    A、颗粒分选性较差 B、颗粒磨圆度较好 C、垂直节理发育 D、层理结构显著
    (2)、与天摩沟相比,古乡沟冲积扇面积更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植被覆盖率较低 B、大气温度较高 C、距离海洋更近 D、地壳运动更活跃
  • 19、某研究团队将都市圈发展归纳为圈层式、辐射带动式、多点特色协作式等模式,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上述都市圈发展模式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经济 B、交通 C、地形 D、河流
    (2)、与“辐射带动式”相比,“多点特色协作式”都市圈的发展特征是(     )
    A、山地地形约束弱 B、都市圈协同发展成熟 C、外围城镇规模大 D、同等级城市联系更弱
  • 20、海南省中西部黎族传统稻作区,木棉常被保留或补充栽种在田埂上,形成“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当地素有“木棉花开春耕动”“木棉枝繁鸟齐鸣”等说法。下图为“木棉—稻田农林复合系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木棉花开春耕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木棉一稻田农林复合系统”的生态功能有(     )

    ①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②保护农耕文化多样性       ③巩固田埂,保持水土

    ④花叶归田,提高肥力       ⑤控制虫害,减少农药施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