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10月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山东德州陵城区丁庄水库建成世界最大的单体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下图)。水面上光伏板面积7000多亩,共81个矩阵,60多万块。与水库北岸风电形成“风光储一体化发电”项目,打造了一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成功运营的关键在于(     )
    A、可以大幅提高光伏板的发电效率 B、水上漂浮技术大幅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 C、风能和太阳能在时间上具有良好的互补性 D、方便光伏电板的清洁,使用寿命长
    (2)、与传统地面光伏电站相比,水上漂浮式光伏电站突出的优势是(     )
    A、水面反射光强,提高光照利用率 B、节约土地资源,减少水分蒸发 C、工程建设难度低,维护方便 D、显著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3)、该项目的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是(     )
    A、抑制水库藻类的生长繁殖,提高水质 B、降低水温,改善鱼类生存环境 C、有效解决德州市区的城市热岛效应 D、扩大水域面积,增加生物多样性
  • 2. 南江古道始于秦代,盛于明清,凭借水陆联运的交通优势,推动了粤西地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沿线传统聚落的繁荣与兴盛。根据聚落选址的地形差异,将聚落选址地貌类型分为河谷平原、河岸低丘、山间谷地与喀斯特地貌4类。基于南江古道对沿线聚落景观的不同影响和作用,可将聚落景观分为人居、商贸、文化景观3种类型。图1为文化线路视角下南江古道聚落景观分析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2为不同地貌类型聚落地形剖面图,下列关于聚落形态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山间谷地规模较大,建筑布局规整②河谷平原通常呈团块状分布

    ③河岸低丘顺地势延伸,通常呈带状分布 ④喀斯特地貌呈散点式分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属于南江古道人居景观特征的正确描述是(     )

    ①因形就势,理风顺水             ②临水营墟,因街成市

    ③层次丰富,山水相拥             ④渠网纵横,堤坝环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与南江古道文化景观关联性最弱的文化影响因素是(     )
    A、航运文化 B、宗祠文化 C、移民文化 D、农耕文化
  • 3. 巴斯海峡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其海水流动季节变化与风向、东澳大利亚暖流强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巴斯海峡洋流分布图。

    (1)、下列选项中,影响该季节性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海水的盐度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③海陆轮廓             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当巴斯海峡出现该季节性洋流时,最有可能发生的(     )
    A、地中海沿岸温和湿润 B、昆仑站科考人员整装待发 C、塞伦盖蒂草原食草动物向北迁徙 D、北极出现极夜现象
    (3)、东澳大利亚暖流势力较强的年份和月份是(     )
    A、拉尼娜年   1月 B、拉尼娜年   7月 C、厄尔尼诺年   7月 D、厄尔尼诺年   1月
  • 4. 2025年9月7日夜间至8日凌晨发生了一场极为罕见的月全食和“血月”现象。在这场天文奇观中,月球会缓缓穿过地球的阴影,呈现出深红色或铜色,全食阶段长达1小时22分钟,月全食是肉眼可见的最震撼的天文现象之一。下图为月全食发生时日地月位置关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月全食发生时,月球呈现出深红色或铜色,与此现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太阳耀斑爆发 B、极光的出现 C、恒星的闪烁 D、天空呈现蔚蓝色
    (2)、这次月全食持续时间较长,可能的原因是(     )
    A、月球处于近地点 B、地球处于近日点 C、月球处于远地点 D、地球处于远日点
    (3)、2025年9月7日发生的月全食,对应的农历日期是(     )
    A、初一前后 B、初七前后 C、十五前后 D、二十二前后
  • 5.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2000—2600米)的高海拔地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长白山苔原带西坡植被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苔原地区植物生长通常受限于温度、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养分,植被与土壤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土壤因素对植被发展影响很大。图1为长白山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地势的关系图,图2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高山苔原带受草本植物重度入侵的区域是(     )
    A、有机质含量较高,海拔较低的缓坡地带 B、有机质含量较高,海拔较高的缓坡地带 C、有机质含量较低,海拔较低的陡坡地带 D、有机质含量较低,海拔较高的陡坡地带
    (2)、与苔原带原有灌木相比,上侵的草本植物在竞争中具有的优势是(     )
    A、耐寒性更强,更能适应高海拔的低温 B、生长速度快,对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更高 C、需水量更少,耐干旱土壤的能力更强 D、生长周期更长,生物量积累多
    (3)、苔原带被草本植物入侵后,对苔原带产生的长期影响是(     )
    A、土壤的水分会降低 B、苔原带整体上显著升高 C、生物多样性会降低 D、土壤有机质含量会持续增加

二、综合题:本题共3大题,共55分。

  • 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风“桦加沙”于2025年9月18日晚20时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此后逐渐向西偏北方向行进并发展增强。根据中央气象台报道,9月23日夜间到24日台风“桦加沙”登陆广东附近沿海一带,由于此次台风途经区域垂直风切变较弱(风速和风向随高度变化小),导致“桦加沙”风力极强、风圈范围大,是今年以来影响我国的超强台风。下图为9月23日20时我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和台风“桦加沙”移动路径图。

    (1)、分别指出香港9月23日20时和9月25日11时的风向。
    (2)、分析此次台风“桦加沙”成为超强台风的原因。
    (3)、为了减轻台风“桦加沙”带来的损害,应采取的防灾措施有哪些。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全长928km,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三省(区),最终汇入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的两片戈壁洼地,形成东、西两大湖泊,总称居延海,史前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现在东居延海是黑河的尾闾湖泊。上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黑河中游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大量增加和区域植被破坏,东居延海面积出现严重萎缩甚至干涸的情况。2000年国家成立了黑河流域管理机构——黑河流域管理局,负责对黑河水资源实施统一调度和管理,并调研、发布、贯彻黑河流域调水方案。截至2025年,东居延海已连续21年实现不干涸,显著改善了下游沿河生态状况。目前,湖泊湿地的一些人类经济活动依然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威胁。下图示意黑河流域位置和居延海湿地范围。

    (1)、列举东居延海湿地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
    (2)、为进一步保护东居延海生态湿地应采取哪些措施。
    (3)、为保证东居延海不干涸,请你指出黑河流域调水方案中的重点调研内容。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大河与萨拉河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的内陆河,地处河西走廊西北部(图1、图2)。某研究小组发现,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为平缓的河流沉积物堆积面,地貌面由厚层(>50m)的河流砾石所组成,粒径较大,磨圆度高(图3),指示该区域为一个典型的风口(袭夺发生后,袭夺河与被袭夺河的新分水岭)。该区域河流袭夺改变了水系的分布状况,在区域地貌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请你推测被袭夺河,并指出判断依据。
    (2)、简述该区域河流袭夺对北大河和萨拉河的影响。
    (3)、分析图中风口平坦面形成的地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