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如图所示,R1、R3是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向下移动时,四个电表的A、V1、V2、V3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用ΔI、ΔU1、ΔU2、ΔU3表示(四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保持不变;保持不变 B、保持不变;逐渐增大 C、保持不变;逐渐增大 D、逐渐增大;逐渐增大
-
2、为了探究Zn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小科同学依次做了以下实验:①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Zn于其中探究它的活泼性;②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沉淀;③将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④将沉淀转入蒸发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上述操作正确的是( )A、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
3、小科同学参加了校兴趣小组在玻璃温室里进行的植物栽培实验。他们对温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测定,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请问图中表示温室内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点是( )A、a、b B、b、c C、a、c D、b、d
-
4、如图所示内底面积为的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装有深度的水,上端手持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边长20cm,密度为的实心均匀正方体塑料块,塑料块的下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向容器内缓慢加水,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N时停止加水,情况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量程为100N,弹簧受到拉力每增加10N,弹簧的长度就增加1cm,塑料块不吸水。求:(1)、如图乙所示,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如图乙所示,水面距离正方体塑料块底部的高度?(3)、将如图乙所示塑料块浸在水中部分的下面一部分切去(切去部分为浸在水中体积的),塑料块最终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少?
-
5、图甲中A是一种常见的酸,它能与黑色固体B反应,B质量为8g,将NaOH溶液渐渐加入到C中,生成蓝色沉淀E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在D中加入溶液能生成一种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1)、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C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在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V。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0.2A,则电阻消耗的电功率增大了2W。求:此时电压表的示数及定值电阻的阻值。
-
7、将12.8克由和Fe组成的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滤出固体。干燥后称得5.2克。求原混合物中和Fe各为多少克?
-
8、作图题:如图所示,、是凸透镜的两个焦点。一个物点发出的光射到凸透镜上发生折射,图中画出了其中的两条折射光线。用作图法确定物点的位置,用小圆点表示物点,并标字母。
-
9、
溶液显碱性,溶液与溶液混合产生蓝绿色沉淀,以下是某兴趣小组对沉淀组成的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1:沉淀为
假设2:沉淀为
假设3:沉淀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
【查阅资料】无论是哪一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假设均不含结晶水)。
【物质成分探究】
步骤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洗涤滤渣后晾干;
步骤2:甲同学取一定量上述蓝绿色固体,用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定性实验;
已知:受热易分解,生成、、。
(1)乙同学认为只要将上图中B装置的试剂改用下列某试剂后,仅凭肉眼观察到的现象便可验证上述所有假设,该试剂是(填序号)。
A. 浓硫酸 B. 无水 C. 碱石灰 D. (2)乙同学验证假设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物质含量探究】
(3)乙同学进一步探究假设3中固体的组成,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若所取蓝绿色固体样品质量为54.2g置于A装置中,实验结束后装置B的质量增加 , C中的产生沉淀的质量为20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10、某研究小组欲检验草酸晶体样品分解产物,并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已知:浓硫酸可作为干燥剂;草酸晶体()的性质见下表:
熔点
沸点
热稳定性
其他
升华
分解出水,
分解成、、
反应产生白色
沉淀()
(1)、图1是加热装置。最适宜的加热分解草酸晶体装置是c。①若选装置a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
②若选装置b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
(2)、图2是验证热分解产物中含、的装置。①装置A的作用是。
②证明存在CO的现象是。
③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为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一定量样品,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操作因素,其可能原因是。 -
11、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置于一定的光照条件且温度为的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测定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能检验的变化有很多种,通常只要检验其中之一的变化就可以了。从下列变化中,选择其中最容易操作的:。(填:①增加的葡萄糖、②生成的淀粉、③生成的氧气、④消耗的氧气、⑤消耗的二氧化碳)(2)、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清水,重复上述实验,20min后,要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针筒的容量(填“需要”或“不需要”)调节。(3)、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填“偏高”“偏低”或“相同”),原因是。
-
12、如图1是小科同学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探究气体的体积与压强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用水银在管内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将管倒插在水银槽中,使管内外水银面相平,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为4cm。每向上提起玻璃管时,管内水银面升高,空气柱增长,并作相应测量。如表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的部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压强始终为 , 玻璃管横截面积为)
实验次数
1
2
3
4
空气柱长度
4
8
16
空气的体积
8
16
32
管内外液面差
0
19
38
(1)、第4次遗漏的数据为。(2)、通过上面实验数据分析,解决下列问题:如图2,一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竖直放置。玻璃管的下部封有长的空气柱,中间有一段长的水银柱,上部空气柱的长度。已知大气压强为。现将一活塞(图中未画出)从玻璃管开口处缓慢往下推,使管下部空气柱长度变为。假设活塞下推过程中没有漏气且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则活塞下推的距离为cm。 -
13、小敏对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进行溶质成分鉴定。取废液上层清液50克,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的碳酸钠溶液,出现气泡,滴加至10克后开始出现白色沉淀。继续滴加至沉淀不再产生,过滤,测得沉淀的质量为5克,并绘制了如图图像。(1)、废液中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2)、图像中的A点数值是。(3)、通过计算说明,图像横坐标中的B点的数值是。
-
14、已知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质量均为mg的钠、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25g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反应。(1)、当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大小为时,m的取值范围:。(2)、时,Zn与酸反应产生的质量与金属质量(m)的关系如图。请在图中再画出钠和镁二种金属分别与酸反应产生的质量与金属质量(m)的关系图线。(在图线上用元素符号注明)
-
15、如图为油厂的油桶,空桶质量为65kg,油桶高为1.2m,底部直径为0.5m,据此回答。
(1)某次装卸中,小明需要将直立的空油桶(如图甲)沿D点推翻。在推翻油桶过程中,小明至少需要对油桶做功焦,
(2)若小明将直立的空油桶(如图甲)沿D点推翻,所需的最小力;将翻倒的空油桶(如图乙)重新竖起所用的最小力为 , 那么,(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16、如图中有A、B、C、D、E、F六种物质,它们是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钙五种溶液和单质锌,凡是用直线相连的两种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试推断:(1)、A是;D是。(2)、C跟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向一定量的盐酸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到恰好完全反应,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等于所加硝酸银溶液的质量,则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18、有一透明溶液,可能含有较大量的、、、、、、、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此溶液做下列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加入用盐酸酸化的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过氧化钠粉末,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并逸出无
色无味的气体,加入的物质的量与析出沉淀的物质的量如图所示。
试推断:
(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2)溶液中肯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
19、在、、的混合物中,已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y,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用分数表示)
-
20、兴趣小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选取同种植物且生长状况相同的叶片,分成4等份,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暗处理1小时,接着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时,测定每份叶中有机物质量的变化,制成图甲。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叶在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量是毫克。(2)、图乙是时,该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则b点的含义是。(3)、若温度由改为 , 小宁认为图乙中相应的a点在原位置的下方,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