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激光准直 B、水面“倒影” C、海市蜃楼 D、铅笔“折断”
  • 2、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N B、科学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8μm C、一个成年人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D、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3m/s
  • 3、如图是我国生产的某型号重型卡车,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当它匀速行驶时所受的摩擦力是其总重的0.2倍。则:(g取10N/kg)

    卡车型号

    *****

    空载时的质量

    2×104kg

    轮胎个数

    16

    最大载货量

    4×104kg

    满载行驶时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0.05㎡

    (1)卡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说明力能

    (2)该卡车空载时,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所受的牵引力是多少?

    (3)某路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9×105Pa,该卡车满载时通过该路面是否会对其造成损坏?

  • 4、小刚从家中(O点)出发到西湖文体中心(B点),路上采用了骑自行车和步行两种方式,假设两种方式都匀速。小刚从家里出发到达西湖文体中心的路程和时间情况如图所示。(并且不考虑转换行进方式时所耽误的时间)

    (1)试通过计算说明OA段和AB段哪一段是步行的?

    (2)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如果骑车和步行的速度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那么要使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米/秒,骑车和步行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 5、如图B点是小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水面上方C点的人眼看到小鱼在水中的像位于B'处,以小鱼鱼嘴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

  • 6、如图所示是司机在倒车时通过右后视镜看到右后方行人A的情景,P点是司机的眼睛,请你画出司机看到行人A的光路图。

  • 7、如图丙所示,两束光射向凸透镜,请补全通过凸透镜后的两条折射光线。

  • 8、物块A和传送带一起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某一时刻,传送带突然停止运动,请画出此时物块A受到的摩擦力。

  • 9、如图所示,细线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小球,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在A、B间摆动,不计空气阻力;请画出小球摆到A位置时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 10、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用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两次实验情景,比较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

    (2)在乙图中,小明保持压强计的橡皮膜到烧杯底部的高度不变。将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之后,向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并充分搅拌(设液面高度不变),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与原来相比增加了,小明设计此步骤想探究的问题是

    (3)实验时把金属盒放入液体中,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液体压强的大小。在以下几个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有(填序号)。

    A.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之间关系

    B.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到罩内闹钟的铃声逐渐减弱,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乒乓球靠近正在振动的音叉,由乒乓球反弹反映音叉在振动

  • 11、小乐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计算得到的物距与像距的和(u+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物距像距(u+v)、/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像的虚实

    1

    60.0

    12.0

    72.0

    缩小

    实像

    2

    50.0

    12.5

    62.5

    缩小

    实像

    3

    40.0

    13.3

    53.3

    缩小

    实像

    4

    30.0

    15.0

    45.0

    缩小

    实像

    5

    20.0

    20.0

    40.0

    等大

    实像

    6

    16.0

    26.7

    42.7

    放大

    实像

    7

    14.0

    35.0

    49.0

    放大

    实像

    8

    12.0

    60.0

    72.0

    放大

    实像

    (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透镜的焦距为cm。

    (2)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越来越小,

    (3)小乐想得到一个正立的虚像,应该如何操作:

  • 12、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回答:

    (1)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点燃的蜡烛A,移动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直到与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看见它们重合是由于光的(选填“反射”“折射”或“反射和折射”)。

    (2)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观察到蜡烛A的像总是在蜡烛B的上方,则玻璃板的放置可能是如图(选填“乙”或“丙”)

    (3)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将蜡烛B换成光屏并前后移动,若光屏上(选填“有”或“没有”)A的像,可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

    (4)若图甲中A到玻璃垂直距离为5cm,将蜡烛A沿垂直于玻璃板方向靠近玻璃板1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变成cm;像的大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13、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3个罐头瓶编号1-3号,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

    步骤二:将1-3号瓶做了如下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下实验现象。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操作

    放置环境

    萌发情况

    1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2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萌发

    请你根据步骤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2)实验中每个培养皿放入10粒种子的目的是

    (3)由表中信息能得出的结论:

    (4)利用这些器材,还能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说明实验设计思路:设置4号瓶

  • 14、第19届亚运会在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

    (1)、9月23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位于如图地球绕日公转中的位置。
    (2)、亚运期间,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们传统佳节“中秋节”,这一天的月相是(选填“新月”、“上弦月”、“满月”或“下弦月”)。10月1日又是我国的国庆节,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选填“北半球”、“南半球”或“赤道”)。
  • 15、人们发现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F1与汽车迎风面积S和汽车行驶速度v有关,得到实验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1为汽车行驶速度v=20m/s时,空气阻力F1与迎风面积S的有关数据,表2为迎风面积S=4.0m2时,空气阻力F1与汽车行驶速度的有关数据);

    表1

    S/m2

    1.0

    2.0

    3.0

    4.0

    F1/N

    103

    206

    309

    412

    表2

    v/m·s-1

    10

    20

    30

    40

    F1/N

    103

    412

     

    1648

    (1)由表1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成关系;

    (2)表2空格中的数据应为

  • 16、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测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如图)。

       

    (1)此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为牛;

    (2)当木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大小关系为FAFB(选填“>”“<”或“=”)。

  • 17、小金在做题时,看到了如下三幅图像;他整理相应信息设计如下表格,并按①②③的顺序做了部分推理;

    阶段

    阶段一

    阶段二

    阶段三

    时间

    0~3s

    3~6s

    6~9s

    状态

    静止

    向右加速

    向右匀速

    f和F大小关系

    f=F

    f<F

    F大小

    2N

    6N

    4N

    f大小

    ③4N

    4N

    (1)①处应填 , ②处应填

    (2)小金在③处填4N的依据是:在阶段二和阶段三,物体受到的都是滑动摩擦力,因为两个因素均不变,所以两个阶段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 18、如图所示为同一物体A所处的不同状态;甲图中物体A处于单摆的最高点位置,此时速度为零。B点为A点的正下方;乙图中物体A处于竖直上抛的最高点位置,此时速度为零;丙、丁中物体A均保持静止状态;在这四种状态中,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甲图中,物体A处于如图位置时,绳子突然断裂,物体A将落在(选填“B点”、“B点左侧”或“B点右侧”)。

  • 19、同学为模仿伽利略斜面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让同一辆小车分别滑到铺有毛巾、棉布和玻璃的平面上,观察并记录小车水平滑行的距离。(不计空气阻力)

    (1)在实验过程中,该同学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释放,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2)小金根据图甲实验绘制出小车速度和时间关系图,其中在玻璃表面滑行的图像是(选填“a”、“b”或“c”);

    (3)图丙是各科学家先后对“运动和力”关系的不同观点,其中正确的观点有

    A.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物体在不受力时会停止运动

    B.伽利略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相对牛顿的观点,笛卡尔观点未涉及静止物体

    D.“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

    E、科学观点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修正的过程

  • 20、杨梅(如图甲)的花期非常短,杨梅树是雌雄异株的,雄株只能开雄花,花粉多而轻(如图乙):雌株只能开雌花,柱头呈须状张开,能分泌黏液。请回答:

    (1)根据杨梅花的特征推断,杨梅花属于(填“风媒花”或“虫媒花”)。

    (2)一朵杨梅雌花的子房里有1颗胚珠,理由是一个果实中有个种子。

    (3)有时在杨梅果实上会看见白色的小虫子,这是果蝇幼虫,其生长周期与蚕类似,比蝗虫多期。

上一页 784 785 786 787 78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