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宁晚上站在有地砖的人行道上A处时,在路灯照射下头部投影在地面上E点,远离路灯走过20块地砖到达B点时,发现头部影子向前移动25块地砖到F点,已知小宁的身高是1.6米,则路灯S距地面的高度为米。

  • 2、在T℃时,将某固体物质的溶液A g分成两等份,一份恒温蒸发达到饱和时,质量减轻一半;另一半加原溶质晶体(不含结晶水)达饱和时,所加晶体质量恰好为此份质量的18。则:

    (1)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

    (2)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3、某兴趣小组要收集一瓶(100mL)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0%的气体,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方法是:在100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大约是mL。

  • 4、小宁将200克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做如图操作,请通过计算回答以下问题。

    (1)、往甲杯溶液加入4克硝酸钾固体完全溶解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保留到0.1%)
    (2)、若将乙杯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硝酸钾溶液,则需加水多少克?
  • 5、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宁和同学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特点。

    (1)如图所示,小宁用硬纸筒制作“针孔照相机”来探究小孔成像。他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动内筒改变半透明薄膜离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于是他测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不同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从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薄膜离小孔越远,像越大。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cm;

    (2)小科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小科在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图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选填“A”或“B”);

    (3)为了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小科可选择的最佳光源是

    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

  • 6、小宁利用图1所示仪器进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用NaCl表示)溶液”的实验:

    (1)按实验要求,图1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填名称)。

    (2)小宁按图2的操作称量氯化钠,小科发现小宁的操作有错误,如果按照他这样称取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g。

    (3)小宁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3所示,则他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4)下列操作中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

    A.称量操作中用生锈的砝码                                 B.烧杯用水洗涤后未干燥就使用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将量筒中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出

  • 7、小宁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后,发现用乙图装置实验误差大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于是他们对课本装置进行改进,如图甲。用改进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连接器材(锥形瓶的实际容积为VmL),并___________。

    ②用注射器吸取70℃硫酸铜溶液V1mL,然后将注射器针头上移到橡皮塞内,使针头被橡皮塞封闭。拔掉橡皮塞,向锥形瓶里注入70℃硫酸铜溶液V2mL,最后取足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的铜质小勺里,迅速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③燃烧结束后,待锥形瓶内温度冷却到70℃左右,立即用力将注射器针头推下,使针头露出橡皮塞,注射器里的硫酸铜溶液喷入锥形瓶,最终活塞停留在V3mL刻度线处。

    ④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请将步骤①中的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2)步骤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中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为(用实验中相关字母表示)。

    (4)步骤③中,若锥形瓶内温度降至室温后再将注射器中针头推下,会使测量结果(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8、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丙,可以采用的方法。

    (2)t2℃时,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9、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的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请根据如图所示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模型表示食物网,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储存能量最多的是(选填“A”、“B”或“C”)。
    (2)、若乙模型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C表示成蛙,那么A表示
    (3)、已知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若现有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图丙中(选填“Ⅰ”、“Ⅱ”、“Ⅲ”或“Ⅳ”)区域。
  • 10、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图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

    (2)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填字母)。

    (3)图C所示实验中,拧紧盖子经振荡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填序号)。

    ①软塑料瓶变瘪                                   ②瓶内生成了白色的碳酸钙

    ③瓶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④瓶内溶液变红

  • 11、如图所示,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小宁针对图甲实验设计的创新实验。

    (1)图乙中与电源正极相连接的移液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检验此气体的方法是

    (2)你认为图乙的创新实验相对图甲来说,所具备的优点是(写出一点)。

  • 12、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第15min时该物质处于

    (2)若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 ,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13、如图是女性排卵、受精和怀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结构的生理功能除产生卵细胞之外,还能够分泌 , 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2)、胚胎发育初期由卵黄提供营养,等胚胎植入(填字母)内壁后,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内获得各种养料和氧气,并将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排入母体。
    (3)、如果对某女性进行外科结扎手术避孕,是对该女性的(填名称)进行结扎,使卵细胞不能与精子结合,对女性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4)、下列不属于女性特有的第二性征的是

    A.乳房发育              B.出现腋毛              C.出现月经              D.音调高尖              E。体重增加

  • 14、如图甲,乙分别为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滴加碘液后,甲图中的(填序号)变蓝。

    (2)萌发成幼苗时,乙图中的(填序号)未来发育成根。

  • 15、2022年,浙江宁波一条抹香鲸搁浅了,政府部门积极展开了救助措施。
    (1)、抹香鲸的生殖方式是(选填“胎生”或“卵生”),受精类型是(选填“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
    (2)、俗话说,一鲸落万物生。鲸落指的是鲸死后,在海洋中顺重力下沉的现象。而以鲸尸为中心的地方就成为了其他生物的栖息地,同时鲸尸也能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这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环境。
  • 16、根据生活经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宁暑假期间从宁波坐飞机到北京旅游,发现飞机在大气层经常遇到强气流,颠簸的特别厉害,此飞机应该还处于层。
    (2)、臭氧主要集中于大气层中的平流层,它的主要作用是
  • 17、2023年7月28日,超强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晋江登陆,带来了强风和强降雨。

            

    (1)、宁波不少地区出现了内涝。城市内涝的形成与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等因素有关,图中表示地表径流环节的是(填字母)。
    (2)、地球水循环的动力来源是
  • 18、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间压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氧化钙+水→氢氧化钙)。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要根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此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       )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 19、小宁将课本上“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关于两实验的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两个实验中均能观察到有白烟生成 B、实验乙中活塞的移动方向是始终向左 C、实验乙比实验甲更环保且误差更小 D、药品用量充足是保证两个实验成功的关键
  • 20、将过量的白磷(着火点40℃)和红磷(着火点260℃)放入如图装置,用于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仅白磷①发生燃烧,则(  )

    A、比较①和②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物质温度达到着火点 B、比较①和③的现象可知燃烧需要助燃剂 C、比较②和③的现象即可得到物质燃烧的所有条件 D、白磷①燃烧完后重新将试管1放回水浴中,可发现剩余白磷不能燃烧
上一页 781 782 783 784 78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