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如图为某植物根尖的结构及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表示某些生理过程,a、b、c示根尖的某些区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③分别表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B、根的生长是从根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开始的 C、b区是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D、带土坨移栽幼苗对a区有保护作用
-
2、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B、⑤是叶脉,水分通过其中的筛管运输到叶肉细胞 C、⑥是气体进出叶片的门户,由表皮细胞控制其开闭 D、叶片由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构成,属于组织
-
3、下图是水从土壤进入根毛细胞的示意图,此时根毛细胞与土壤溶液浓度相比(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不确定
-
4、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于2019 年 10 月首次公开测产,亩产达 1026.3公斤,下列有关水稻主长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稻的根从土壤中获取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B、水稻开花期合理施磷肥促进籽粒饱满 C、水稻的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D、水稻的茎是直立茎,负责输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
5、把一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得重为5牛,光照6小时后,测得重为4.8牛。其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蒸腾作用 B、运输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
-
6、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相同的条件是( )
①取用的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要相同 ③渗水的时间要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相同⑤锥形瓶要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
7、对绿色植物各种生理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B、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碳-氧平衡 C、蒸腾作用产生的蒸腾拉力,促进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及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D、在光照下只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在黑暗中只进行呼吸作用。
-
8、下图是研究豌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哪一幅图能表示实验结果( )A、
B、
C、
D、
-
9、一株生理功能正常的绿色植物,在如图所示的五种不同条件下都能持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根毛吸水 D、蒸腾作用
-
10、下列关于叶片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片表皮属于营养组织 B、叶片由叶肉和叶脉组成 C、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叶片表皮上有气孔,白天全部开放,夜晚全部关闭
-
11、水分进出植物体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A、根毛、导管、气孔 B、根毛、筛管、气孔 C、气孔、根毛、导管 D、根毛、气孔、导管
-
12、氧气是生物体呼吸不可或缺的物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制作“简易制氧机”为主题进行项目式学习,他们制作的制氧机结构如图所示,配套的制氧药剂包括A、B两剂,其中A剂为白色固体过碳酸钠B 剂为二氧化锰。使用时先在反应仓和加湿过滤仓内加入适量水,然后在反应仓里依次放入A、B两剂,反应仓内就会有氧气生成,生成的氧气经加湿过滤仓加湿过滤后即可供人使用。
(1)该制氧机的制氧反应有两步:
第一步:
第二步:(填写化学方程式)。
(2)该制氧机的制氧药剂选择使用固体过碳酸钠而不是双氧水,其主要原因是(选填字母)。
A.产物更环保
B.成本更低廉
C.储存更方便
(3)制氧机制取的氧气进入肺泡.肺泡与血液之间是通过作用完成气体交换。
-
13、现有和的混合溶液195.2g,向其中加入铁粉,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加入铁粉质量与反应就溶液中剩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m(剩余固体)时,剩余固体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2)原和的混合溶液中的质量为g。
(3)求当加入11.2g铁粉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14、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 h后测定42K 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 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作出解释。
解释结果 A:
解释结果 B:。
(2)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 h 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木质部没有32P。
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
15、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其中必需元素就多达14种,需要量比较大的有氮、磷、钾、钙、镁、硫、铁等。为了探究植物根系是否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选用两株各方面均相同的水稻,通过改变光照来调节蒸腾作用,然后测定水稻根系所处溶液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提出假设】植物根系等比例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研究目的,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及记录如下:
实验条件
检测项目
水分蒸腾量
矿物质含量变化
N 元素 X Y
甲
较强的光照
m1
n1
乙
较弱的光照
m2
n2
(1)、为了确保上述假设的普遍适用性,表中的 X、Y 等应为【数据处理】要初步证实假设成立与否,实验后对表中的数据应按下列方式处理。
A. 比较m1: m2和n1: n2两个比值 B. 比较m1+n1和 m2+n2的大小 C. 比较m1-m2和n1-n2的大小
【实验结论】植物根系不是以等比例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和水分。
(2)、【实验反思】①本实验采用改变光照来调节水分蒸腾量,但在实验设计中,我们也可以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通过改变水稻植株上的________来进行实验; -
16、将两株植物放在封闭的玻璃罩内,用完全营养液并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如甲图所示),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的影响均忽略不计。现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CO2 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乙图所示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1)、BC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CD段与AB段相比,曲线上升较缓,其原因是。(2)、D点时植物生理活动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3)、EF段与DE段相比,其叶肉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较________。(4)、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
17、研究甲、乙两种不同植物是否会争夺土壤中的养分;某人设计了4个不同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各装置中地下部分都处于相同环境中,地上部分都处于透明的封闭容器中。(1)、为了达到本实验的目的,应比较装置________(填装置序号)之间的植物生长差异。(2)、以装置①④来进行对照实验。这样的实验设计是(填“合理”或“不合理”)的。请说明理由:。
-
18、小金为了测定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查阅资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①取12支试管分成六组,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记录在表中(M 为溶液浓度单位);
②给植物叶片打洞,取得相同叶圆片若干,在a1~a6每一试管中加入等量叶圆片,放置15min,期间摇动数次;
③再往a1~a6试管中加入一粒极小的亚甲基蓝晶体,轻轻摇动,溶解后使溶液呈蓝色(该过程对溶液浓度影响极小,可忽略不计);
④用特制的滴管依次从每组的a试管中吸一滴蓝色溶液,滴管伸入对应的b试管的中部轻轻放出一滴溶液,如图,观察该滴蓝色小液滴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在表中,请分析以下问题:
组别
a1、b1
a2、b2
a3、b3
a4、b4
a5、b5
a6、b6
蔗糖溶液
浓度
0.0125M
0.025M
0.05M
0.1M
0.2M
0.4M
蓝色液滴
运动方向
下沉
微下沉
均匀扩散
微上浮
上浮
明显上浮
(1)本实验的原理:植物细胞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浓度差时会发生吸水或失水现象;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会使外界浓度发生变化,而外界浓度的变化可通过蓝色小液滴的浮沉进行判断。观察到a中取出的蓝色液滴在b试管中下沉,则叶圆片在a试管的蔗糖溶液中发生了 (选填“吸水”或“失 水”)。
(2)该实验的对照组是;若发现这6组的实验结果是蓝色小液滴均上浮,实验应如何改进?。
(3)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19、为了说明植物的吸水原理,小明做了如下实验:任取两份白菜叶柄,用小刀把白菜叶柄切成小条,用吸水纸吸干外表的液体。用天平称取质量后分别放入两个小烧杯中,向小烧杯分别注入清水和浓盐水,20min后取出叶柄,称出它们的质量,结果发现在清水和盐水中的叶柄质量均增大。(1)、请你设计用于记录本实验结果的表格________。(2)、请指出实验设计中的两处不合理之处
①;
②。
(3)、请你预测正确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 -
20、小明在“植物失水的实验”后,进行了一系列拓展实验,发现有些植物细胞因失水,细胞膜以内部分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当吸水后细胞又恢复成原来的状态。请教老师后,得知:具有活性的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这种“分离”和“复原”的现象。兴趣小组为进一步研究,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
操作步骤
25%的蔗糖溶液
25%的葡萄糖溶液
25%的氯化钠溶液
25%的硝酸钾溶液
制作临时装片
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观察质壁“分离”现象,记录质壁“分离”的起止时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溶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60秒
65秒
25秒
57秒
观察复原现象
在载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清水,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样重复几次
能
能
不能
能
请回答:
(1)该实验要研究植物细胞的这种“分离”和“复原”现象与的关系;
(2)通过实验可知,引起细胞发生“分离”现象时间最短的溶液是;
(3)上述实验中,有一组细胞不能复原,其原因是;
(4)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有。
A.四种溶液引起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失水速度不同
B.四种溶液都能引起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分离”现象
C.清水都能使已发生“分离”现象的植物细胞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