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照混合物、碱、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冰水混合物、苛性钠、二氧化锰 B、液化石油气、熟石灰、二氧化硫 C、食盐水、纯碱、干冰 D、天然气、氢氧化钾、大理石
  • 2、“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发明之一,它由硝酸钾、硫黄、木炭组成,属于(    )
    A、纯净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混合物
  • 3、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制备、收集与检验装置。

    (1)、甲装置常用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利用甲装置还能制取二氧化碳,请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若在丙装置中盛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向上)一瓶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3)、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会发现集气瓶内液面逐渐下降,是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的气体 , 气压 , 使瓶内压强瓶外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将瓶内水排出。某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点即可)
    (4)、用乙装置收集氧气时需要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这是利用氧气的。甲、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相比,甲方法的优点是(写出一条即可)。
  • 4、小明在高海拔地区旅行,发现鸡蛋煮不熟,查阅资料发现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不同,下表是大气压和水的沸点之间的关系。

    实验序号

    大气压/千帕

    沸点/℃

    1

    0.51

    81

    2

    1.01

    100

    3

    2.03

    120

    (1)、气压和沸点的关系:
    (2)、鸡蛋煮不熟的原因:
    (3)、在高原上想要快速煮熟鸡蛋,需要()。(填字母)
    A、耐烧的锅 B、比热容大的锅 C、内部气压高的锅
  • 5、有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案: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②使高锰酸钾受热;③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共热;④使二氧化锰受热。这四种方案(    )
    A、全正确 B、全不正确 C、①②③正确 D、只有①②正确
  • 6、将一只塑料袋放入广口瓶内,使塑料袋尽可能贴紧瓶壁。将袋口沿瓶口翻过来,用橡皮筋紧紧扎在瓶口上,如图所示。当将塑料袋从瓶内拉出来时,越拉越吃力的原因是 (   )

    A、塑料袋内外的气压差越来越大 B、塑料袋外的大气压越来越大 C、瓶与塑料袋间的气压越来越大 D、塑料袋内的气体不断被挤出
  • 7、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可选用生石灰来干燥二氧化碳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应立即开始收集 C、使用如图甲所示的气体发生装置时,应将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 D、用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从b端通入
  • 8、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后人仿照其实验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气体和逐渐增多的物质分别是(   )

    A、O2、P B、P、P2O5 C、O2、P2O5 D、N2、P2O5
  • 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玻璃棒 B、大试管 C、铁架台 D、单孔塞
  • 10、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的用途: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填化学式)
    (2)、空气的成分: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①t2时打开止水夹,最终集气瓶中水平面大约上升至刻度处。

    ②结合曲线,解释AB 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

    (3)、空气的保护:

    ①图丙是某地 PM2.5来源分布图。据此,下列措施对减少 PM2.5浓度的效果最不明显的是()。(填字母,下同)

    A.减少汽车的保有量

    B.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C.减少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天然气     B. 石油      C. 酒精       D. 煤

    ③除了 PM2.5等颗粒物以外,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还包括()。

    A. CO        B. CO2      C. SO2        D. NO3

  • 11、根据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选择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时,必须考虑的气体性质有。(填序号)

    ①颜色 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

    若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2)、如图乙所示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点燃铁丝下端的火柴,待时,将铁丝伸入集气瓶内。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3)、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丙所示)的描述,合理的有。(填序号)

    ①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硫燃烧的现象是剧烈氧化

    ③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得到的产物不同

    ④集气瓶底部装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 12、小张为了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吸管内的气压,观察到的现象是吸管中的水位(填“下降”或“上升”)。此实验中并没有“吸”这一条件,饮料在吸管中上升的原因是注射器往瓶内“压”。他仔细分析后发现,要使吸管中的液体上升,瓶内的气压必须(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吸管内的气压。

  • 13、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 14、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刚到达青藏高原时常会头晕、头痛、耳鸣,有的甚至会恶心呕吐,其主要原因是(   )
    A、高原上气温偏低,经常下雪 B、高原上空气稀薄,气压偏低 C、高原上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 D、高原上道路崎岖,人体能量消耗过多
  • 15、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出门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D、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 16、下列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成立的是 (   )
    A、二氧化碳无色无味,可用于灭火 B、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多种电光源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以防腐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金属的焊接
  • 17、人类离不开空气,空气中的成分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铁丝在纯氧中燃烧,可得到四氧化三铁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在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以防腐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D、将点燃的木条伸入装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18、生产生活中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主要是因为氮气(    )
    A、无色无味 B、密度与空气接近 C、熔点、沸点低 D、化学性质不活泼
  • 19、下列气体中,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氦气 B、氮气 C、氯气 D、氧气
  • 20、小明设计实验对“篮球在空气中是否受到浮力”进行探究,由此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与改进,并最终设计出测量空气浮力大小的方法。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带阀门的篮球放在天平左盘上,阀门连接未充气的气球且处于关闭状态,在右盘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打开阀门,气球变大,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
    (2)、为了测量篮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路中电源电压U为6伏,定值电阻. R0的阻值为10欧,R是力敏电阻,其阻值与所受压力. FB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当左盘中篮球未给气球充气时,电流表示数为0.2安;当篮球给气球充气到其体积为篮球的2倍时(篮球体积不变),电流表示数为0.15安。力敏电阻R 所受压力. FB与篮球对左侧托盘的压力. FA的关系如图丁所示。请计算篮球所受的空气浮力。
上一页 493 494 495 496 497 下一页 跳转